分享

针刺禁忌

 直尾昂述 2022-01-12

即施行针刺

禁用的法术,及忌用的

部位、穴位、时令,及

过劳、情绪异常之时等

兹分述如下

一、刺有五禁

《灵枢·五禁》:

黄帝曰:刺有五禁

岐伯曰:禁其不可刺

黄帝曰:刺有五夺

岐伯曰:无泄其不可夺者

黄帝曰:刺有五过

岐伯曰:补泄无过其度

黄帝曰:刺有五逆

岐伯曰:病与脉相逆,命曰五逆

黄帝曰:何谓五逆

岐伯曰:

热病脉静,

汗已出,

脉盛躁,

是一逆

病泄,脉洪大,是二逆

著痹不移,

腘肉破,身热,

脉偏绝,是三逆

淫而夺形身热,色夭然白,

及下后血衃,血衃笃重,

是谓四逆

寒热夺形,脉坚搏,

是谓五逆

黄帝曰:何谓五禁

愿闻其不可刺之时

岐伯曰:

甲乙日自乘,无刺头,

无发蒙于耳内

丙丁日自乘

无振埃于

肩喉廉泉

戊己日自乘四季,

无刺腹去爪泻水

庚辛日自乘,无刺关节于股膝

壬癸日自乘,无刺足胫

是谓五禁

上段经文表述了

刺家有:

五禁、五夺、五过、

五逆、九宜

之分

何谓九宜

岐伯曰:

明知九针之论,是谓九宜

九针之论

各有所宜

可参阅《灵枢》:

“九针十二原”、

“九针论”

本节要论述的是

“五禁之刺”

“何谓五禁”

即古代针灸避忌之一

天之十干,

始于甲乙,终于壬癸,

甲乙应头,壬癸应足,

丙丁应身半以上,

庚辛应身半以下,

配天之四时,

戊己属土地,

故乘于四季

甲乙日,无刺头;

丙丁日,无刺肩喉;

戊己日,无刺腹;

庚辛日,无刺关节于股膝;

壬癸日,无刺足胫

二、刺有五夺

 《灵枢·五禁》:

黄帝曰:何谓五夺?

岐伯曰:

形肉已夺,是一夺也,

大夺血之后,是二夺也;

大汗出之后,是三夺也;

大泄之后,是四夺也;

新产及大血之后,是五夺也

此皆不可泄

何为五夺

即形肉血气已虚脱

虽有实邪,然仍禁用泻法

三、四时之禁

《诊要经终论》:

春刺夏分,脉乱气微,

入淫骨髓,病不能愈,

人不嗜食,又且少气;

春刺秋分筋挛,逆气环为咳嗽,

病不愈,令人时惊,又且哭;

春刺冬分,邪气著藏,

令人胀,病不愈,

又且欲言语

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解堕;

夏刺秋分,病不愈,欲无言,

惕惕如人将捕之;

夏刺冬分,病不愈,

令人少气,时欲怒

秋刺春分,病不已,

令人惕然欲有所为,起而忘之

秋刺夏分,病不已,

令人益嗜卧,又且善梦;

秋刺冬分,病不已,

令人洒洒时寒

冬刺春分,病不已,

令人欲卧不能眠,

眠而有见;

冬刺夏分,病不愈,

气上,发为诸痹;

冬刺秋分,病不已,令人善渴

故谓“春夏秋冬,各有所刺”

此段经文表述了:

若违犯四时

的治疗法度

不应刺而刺之

非但原来的病不能治愈

反会使病情,更加严重

如春天刺了

夏天的部位

会伤了心气

可使脉乱,

气息微弱,

邪气深入,浸淫于

骨髓之间,

更难治愈

心火微弱

火不生土

不思饮食

四时的正确刺法:

《诊要经终论》:

春刺散俞

及与分理,

血出而止,

甚者传气,

间者环也

夏刺络俞,见血而止,

尽气闭环,痛病必下

秋刺皮肤,循理,

上下同法,

神变而止 

冬刺俞窍于分理

甚者直下

间者散下

其理详见第一讲

“顺应自然”一节

四、五体之禁:

《素问·刺要论》:

有在毫毛腠理者,

有在皮肤者,

有在肌肉者,

有在脉者,

有在筋者,

有在骨者,

有在髓者

是故

刺毫毛腠理无伤皮,

皮伤则内动肺,

肺动则秋病温疟,

泝泝然寒栗

刺皮无伤肉,

肉伤则内动脾,

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

病腹胀烦不嗜食

刺肉无伤脉,

脉伤则内动心,

心动则夏病心痛

刺脉无伤筋,

筋伤则内动肝,

肝动则春病热而筋驰

刺筋无伤骨,

骨伤则内动肾,

肾动则冬病胀腰痛

刺骨无伤髓,

髓伤则销铄䯒酸,

体解迹然不去矣

因五脏合五体

及天人相应的关系

而五脏合五季

故本段经文表述了

针刺的分寸

要根据病变的部位决定

否则会造成生命的危险

“刺毫毛腠理无伤皮”

“刺皮无伤肉”

“刺肉无伤脉”

“刺脉无伤筋”

“刺筋无伤骨”

“刺骨无伤髓”

五、刺胸腹之禁

刺胸腹者,必避五脏

中心者环死,

中脾者五日死,

中肾者七日死,

中肺者五日死,

中鬲者,皆为伤中,

其病难愈,不过一岁必死

刺避五藏者,知逆从也,

所谓从者,鬲与脾肾之处,

不知者反之

此段经文表述

刺胸腹的部位

注意避免

中伤五脏

并指出了

因误刺而

中伤五脏

导致恶果

六、五里之禁

《灵枢·本输》:

尺动脉在五里五腧之禁

马莳注云:

大肠经之五里穴

乃五脏之所禁刺

《灵枢·小针解》:

夺阴者死

取尺之五里

五往者也

手太阴主

周身之气

而朝百脉

手阳明乃其腑

腑为阳,故行气血于脉外

脏为阴,主行血气于脉中

充于周身

皮肤经脉之血气

往来逆顺之不息者

从手太阴阳明始也

尺脉中所动之气血

从五里之脉外而来

刺之则“夺阴者死”

五里穴最禁刺

临床不得不慎

七、七禁刺

《刺禁论》:

无刺大醉,令人气乱

无刺大怒,令人气逆

无刺大劳人,

无刺新饱人,

无刺大饥人,

无刺大渴人,

无刺大惊人

本条经文指出了:

暴饮暴食、

大饥大渴、

过度疲劳

情绪波动

不可立即

进行针刺

“七禁刺”:

“大醉”、“大怒”、

“大劳”、“新饱”、

“大饥”、“大渴”、

“大惊”

强力所不及之事

超过正常度

《经脉别论》:

春秋冬夏

四时阴阳

生病起于过用

《阴阳应象大论》:

喜怒不节

寒暑过度

生事不固

八、十二禁刺

《终始》:

男内女外,坚拒勿出,

谨守勿内,是谓得气

凡刺之禁,新内勿刺,

已刺勿内,已醉勿刺,

已刺勿醉,新怒勿刺,

已刺勿怒,新劳勿刺,

已刺勿劳,已饱勿刺,

已刺勿饱,已饥勿刺,

已刺勿饥,已渴勿刺,

已刺勿渴,大惊大恐,

必定其气乃刺之

乘车来者,

卧而休之,

如食顷乃刺之

出行来者,坐而休之,

如行十里顷乃刺之

十二禁者,

脉乱气散,

逆其荣卫,

经气不次,

因而刺之,

阳病入于阴,

阴病出于阳,

邪气复生,

粗工勿察,

是谓伐身

形体淫泆,乃消脑髓,

津液不化,脱其五味,

是谓失气

本段经文表述了:

凡刺之禁,

曰外曰内,

曰醉曰怒,

曰劳曰饱,

曰饥曰渴,

曰惊曰恐,

曰车曰步,

皆当慎之

名曰“十二禁刺”

马莳注云:

此论刺有十二禁

男为阳,女为阴

阳在外,故使之内

阴在内,故引之外

和调外内阴阳之气

坚拒其正气,而勿使之出

谨守其邪气,而勿使之入

是谓得气

内者,入房也

新内则失其精

酒者

熟谷之液,

其气慓悍,

已醉气乱

肝主藏血,怒则气上,

新怒则气上逆而血妄行

烦劳则神气外张,

精气内绝矣

脉要精微论曰:

饮食未进,经脉未盛,

络脉调匀,血气未乱,

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是以已饱勿刺

平脉篇曰:

谷入于胃,脉道乃行,

水入于经,其血乃成

是又

已饥勿刺

已渴勿刺

惊伤神,恐伤精,

故必定其气乃刺之

则存养其精气神矣

久坐伤肉

乘车来者

卧而休之

久行伤筋

出行来者

坐而休之

十二禁者

脉乱气散

荣卫逆行

经气不次

因而刺之

阳病入于阴,

阴病出于阳,

邪气复生

戕伐其身

形体淫泆

脑为精髓之海

津液者

补益脑髓,润泽皮肤,

濡养筋骨,犯此禁者,

津液不化而脑髓消铄

五味入口,藏于肠胃,

味有所藏,以养五气,

气和而生

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针刺之道,贵在得神致气

犯此禁者,则脱其五味

所生之神气,是谓失气

九、其它禁刺

《内经》尚有众多的针刺之禁

不作解读,今录之,以供参考

热病不可刺者有九:

一曰,汗不出,大颧发赤哕者死

二曰,泄而腹满甚者死

三曰,目不明,热不已者死

四曰,老人婴儿,热而腹满者死

五曰,汗不出,呕下血者死

八曰,髓热者死

九曰,热而痉者死

腰折,瘛疭,齿噤龂

凡此九者,不可刺也

针太深,邪气反沉

浅浮之病

不欲深刺

深则邪气从之入

故曰反沉

皮肉筋脉,各有处者

言经络,各有所主

黄帝问曰:禁数

岐伯对曰:

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

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

刺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嚔

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

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

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

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

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

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

刺舌下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瘖

刺足下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

刺郄中大脉,令人仆脱色

刺气街中脉,血不出,为肿鼠仆

刺脊间中髓,为伛

刺乳上,中乳房,为肿根蚀

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

刺手鱼腹内陷,为肿

刺五脏:

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

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

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

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欠

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

刺伤五脏必死,其动,

则依其脏之所变候知其死

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

病深针浅,病气不泄,支为大脓

病小针大,气泄大甚,疾必为害

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

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

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内漏为聋

刺膝髌出液,为跛

刺臂太阴脉,出血多立死

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

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

刺肘中内陷,气归之,为不屈伸

刺阴股下三寸内陷,令人遗溺

刺掖下胁间内陷,令人咳

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

刺腨肠内陷,为肿

刺匡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

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