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先生去世,郭沫若写悼文、写挽联、发表演说纪念

 lqcom 2022-01-12

一九二八年二月,为躲避国民党政府通缉,郭沫若化名吴诚,和日本妻子安娜及孩子们从上海来到日本,住在千叶县,在日本的刑士和宪兵的双重监视之下,研究《易经》、《诗经》、《书经》、甲骨文、金文、中国古代史,写诗歌、小说、回忆散文,搞翻译。

文章图片1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十九日黄昏,忙碌了一天的郭沫若拿起刚送来的晚报随意浏览,突然看到一条消息:鲁迅先生于今晨五时二十五分在上海逝世。

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惊得呆了好一会,对这条消息的可靠性十分怀疑。因为鲁迅先生比他大了11岁,今年刚刚55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怎么会去世了呢?

他又跑到邻家去借阅了其它报纸,见到了同样的消息,他才确信了这一噩耗。

他和鲁迅先生都是中国文坛的名将,因为两人见解不同,长期以来时有笔墨官司。而随着对鲁迅先生了解得加深,他对鲁迅先生也越来越敬服了。他恨与鲁迅相知太晚,两人还从未谋过面,从此也就永远失去了与鲁迅先生晤面的机会了。

6月18日,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刚刚去世,而仅仅相隔四个月,鲁迅先生又离世了!在中国文坛,有人曾将鲁迅比作中国的高尔基,也有人将郭沫若比作中国的高尔基。郭沫若认为,这大可不必,各国有各国的情况,难道中国的作家不跟外国的名家相比较就不足以显出自己的身价?如果一定要比,“中国的高尔基”这一称号只有鲁迅才配。——而今,短短四个月之间,两人都先后离世了。

窗外秋雨如丝。郭沫若呆坐在那里,晚饭时间早就过了,他提起笔又放下,又再次默默地提起笔,他想写点什么。妻子安娜看他木然坐在那里一时,心事重重,也就没有催他吃饭。

文章图片2

他想撰文给悼念鲁迅先生,给予其高度的评价,但又怕自己是最不适当的人,但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写下了《民族的杰作》一文:

中国文学由鲁迅而开辟出了一个新纪元,中国的近代文艺是以鲁迅为真实意义的开山,这应该是亿万人的共同认识。……鲁迅的战斗精神与年俱进,至死不衰,这尤其是留给我们的一个很好的榜样。

十一月三日,在日本东京的中国留学生团体,在日华学会举行鲁迅追悼大会,有七百余人中日文艺界人士参加,其中亦有冒险赶来的郭沫若。

他敬献的花圈醒目地摆在主席台上。他亲笔书写了挽联: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鲁迅先生千古 郭沫若拜挽

参会者一个接一个地演说、致辞。他在演说说道:“中国之伟大人物,过去人都说是孔子,但孔子不及鲁迅先生,因为鲁迅先生在国际间的功勋,是孔子没有的,鲁迅先生之死能得着国际间伟大的追悼,这在中国是空前的一个人。”

“呜呼鲁迅鲁迅鲁迅,鲁迅之前,既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呜呼鲁迅,鲁迅鲁迅!”他的演说中,赢得了一次次的热烈掌声。

文章图片3

其后,苏雪林等人列举所谓“鲁迅之劣迹”,诬蔑鲁迅是“玷辱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好恶小人”,反对颂扬鲁迅;日本集纳主义(新闻主义)者居心叵测地将鲁迅歪曲为“亲日作家”,郭沫若认为这些都是“对于鲁迅的重大的侮辱”,他又写下了《不灭的光辉》、《替鲁迅说几句话》等文痛加驳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