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时之诗-春(三)

 其华灼灼满庭芳 2022-01-12


关于春天的每首诗都喜欢。

春回大地,万物萌动,爱情也要萌动呢。

先看一首中国式情感的代表《长干行》

为什么最具中国风呢?因为它描述的不是一份激情,而是一份长情。西洋式的爱情往往是激情式的,激烈也短暂。中国人追求的是一江水的长情,不像西方童话王子爱上公主,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故事就结束了。而是两个人,一辈子相爱,相守,相思。

这是以一个少妇的口吻展开对往事的追忆,两个人从三四岁的孩童一起玩到大,从绕床弄青梅到十四为君妇。这里边概括出了两句最美的成语,两小无猜,青梅竹马。

最熟悉的童年玩伴,一旦做了新娘子,小姑娘还是那么羞涩,低着头对着墙坐着,无论小伙子怎么叫都不肯回头,这就是传统的中国女性,淳朴娇羞。

然而,这对商人的儿女注定要过聚少离多的生活,丈夫注定要东奔西走,妻子注定要尝尽离愁——十六君远行。

从童年的明媚,到新婚的旖旎,再到分别的惆怅。接下来就是李白个人的感情了,他爽朗豪放,他笔下的小新娘难过,可是又有热情,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你回来的时候我会出门去接你,一直接到长风沙。长风沙距离长干七百多里,一接接出去七百多里,这是何等炽烈的情感!

这就是中国式情感,古代中国人也谈恋爱,但是最深厚的情感是在相濡以沫的过程中,这就是长情。

另外,古代中国人对商人的印象并不好,白居易曾说,商人重利轻别离,但是李白也是商人的儿子,所以他并没有这份偏见,他用一片天真烂漫描述了商家儿女的爱情。

另一首和现在的时节最相符

寒食节

韩翃(hong)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节是一个已经消失的节日,如果不是因为这首诗,可能我根本不知道曾经有这样一个节日。寒食节和上巳是两个节日,而清明只是一个节气,名气远不如上述两个节日大,但古人农耕为主,对节气敏感,自唐朝起,清明地位提升,宋朝以后将以上两个节日与清明合在一起,并称清明节。

寒食节的由来很多人和介子推的被烧联系在一起,特意百度了一下,说法不一。

最常见的是割股奉君,晋文公重耳即位前曾因躲避暗杀逃亡,逃亡卫国时重耳饥饿难行,介子推割大腿肉供养重耳。

重耳即位前一个月,介子推不屑与争功夺力之人相列,隐居绵山,晋文公为逼他出山,放火烧山,却将介子推与其母亲烧死。晋文公即位第二年将介子推被烧之日定位寒食节。

我对历史研究不多,但看到割股奉君,心里就觉得生疑,割自己的肉让他人充饥,如果不是父母对子女,那这个举动应该让人疑心吧,心里藏着多大野心啊才做出如此动作。重耳能做君王也不简单,怎么不会戒备呢?所以另一种说法便是,重耳起了戒备之心,即位后,借故烧死介子推。

这两种说法,第一种想来更能成为后世之人的楷模,让后世之人学习。所以也不必深究,寒食节因为介子推而盛行,也成就了介子推这一中华民族的伟大人物。

不过还有一种关于寒食节来源的说法,我觉得更具科学道理,就是初春干燥易发生火灾,春雷也易引发山火,所以每年这个时节都会举行盛大祭祀活动,消灭所有火种,禁火三五七日,然后再钻木取得新火。禁火期间只吃之前备下的熟食,冷餐。故称为寒食节

不管哪种说法,我们看过即可,好好读我们的诗就行了。诗无达诂,一首好诗,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心境和感情去读,理解也会有所不同。这首诗可以看到春意,可以看到寒食节习俗,也可以看到皇宫景象,还可能看到对皇帝宠信宦官的讽刺。我们尽管跟随自己的感受去读就好了。

想查看其他关于《四时之诗》的文章点击下方蓝色标题

四时之诗—春

四时之诗-春(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