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锷 消瘀接骨散 【组成】:花椒20克、五加皮50克、白芷50克、桂皮20克、川芎50克。 功能:温经通络、行瘀止痛。 【主治】:各种急、慢性损伤后的局部肿胀。疼痛、活动障碍。 【用法】:上述药物研成粉未,用少许饴糖或蜂蜜调成糊状即可使用。取该 药膏适量敷于患处,外用洁净的纱布或棉布覆盖固定即可。每24小时更换一 次,1周为1疗程。 【临床应用】:本方广泛用于骨伤科的急慢性损伤。急性腰扭伤以该药外敷 后10-20分钟即可止痛;新鲜骨折复位后外敷10分钟止痛,1~2天即可消肿,明显缩短骨折愈合的时间。在慢性损伤中治疗髌骨软化症、跟痛症、肩关节周围炎、网球肘、颈椎病、腰背肌筋膜炎等有良好疗效。在患处外敷的药膏 厚度不得小于1毫米,一般2-3毫米,否则局部药物浓度不足,会影响疗效。夏季长期运用时,局部可能会出现皮肤发红、搔痒、丘疹等过敏反应表现,停 药后或改用外用药方骨疽拔毒散外敷即可消失。在更换药物期间,局部可予温水擦洗,配合同部按摩疗效更好。 何复东 功腰汤 组成:熟地黄60克,山药30克,山萸肉3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丹皮15克,土元10克,丹参30克,桑寄生15克,续断15克,焦杜仲15克,仙灵脾15克,川牛膝10克,当归15克,三七10克。 功能:补肾活血,强筋壮骨。 主治:腰痛以酸困、疼痛为主,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则甚,卧则减轻,反复发作,舌淡,脉沉细或沉涩者。现代医学中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病变属肾虚血瘀证者均可应用。另临证还可加减应用于男性前列腺增生(癃闭),女性老年性尿道炎(劳淋)属肾虚为主者,每获良效。 用法:上药加水600毫升,煎取200毫升,再加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共取400毫升,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日服1剂,7天为1疗程。加减应用:腰痛偏于寒湿加用肾着汤;偏于风寒加独活10克,细辛6克,防风12克;若畏寒肢冷,小便频数冷清阳虚甚者可加肉桂6克,附片9克,鹿茸3克,海马5克;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口干,舌红,脉细数,加黄柏12克,知母12克。应用于癃闭加王不留行30克,穿山甲10 克,路路通15 克,刘寄奴30克;应用于劳淋可加葛根30克,补骨脂15克,骨碎补15克。注意事项:腰痛属实证者不宜应用。 罗玲 养阴治疡方 组成:太子参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天冬15克,玄参20克,玉竹30克,石斛15克,天花粉15克,白及15克,乌梅12克,黄芪15克,甘草3克。 功效:益气养阴、生肌敛疮。 主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用法:每剂方药加水浸泡15分钟后,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30分钟,煎煮三次取汁300毫升,早、中、晚饭后各服1次,日1剂,8天为1疗程。 加减运用:微信关注行之医话公众号 口腔灼热感明显者加连翘;口苦者加山栀子;咽部异物感明显者加鳖甲、射干;胃脘胀者加厚朴、莱菔子;脾虚加山药、芡实;手足心热者加地骨皮、知母;气虚有汗者加玉屏风散;阴虚有汗者加百合、浮小麦、糯稻根;舌底络脉迂曲有瘀者,加桃仁、红花;免疫力低下者加灵芝、猪苓。 注意事项:脾虚便溏者、舌苔厚腻者忌服。 王祚邦 调气安眠止眩汤 组成:白芍30克,姜半夏15克,炒白术15克,桂枝5克,川芎5克,杏仁10克,牡蛎30克,茯苓15克,炙甘草10克。 功能:清降胆胃,安眠止眩。 主治:脾胃升降失常,肝胆气机失和所致的失眠难寐、眩晕时作、胸胁胀满、呃逆呕吐或轰热时作、烦闷不适等症,舌脉象为舌红,左脉弦弱,右脉弦大。 用法:上药加水600毫升,煎取200毫升,再加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共取400毫升,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日服1剂,5~7天为一疗程。宜清淡饮食,忌油腻辛荤食物。 许公平 渴泌康方 组成:麦冬6克,五味子10克,生地10克,知母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6克,黄芩10克,黄连6克,天花粉6克,黄精10克,翻白草10克,石斛10克。 功能:养阴益肾。 主治:消渴病之肺肾阴虚证。 用法:上药加水500毫升浸泡30分钟,武火烧开,文火煎30分钟,取药汁 150毫升,再加水300毫升,煎20分钟,取汁150毫升,二汁相合,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各150毫升。 加减运用:烦渴引饮,加竹叶、石膏。舌苔白厚,加佩兰或生薏苡仁、土茯苓。失眠、烦躁,加煅龙骨或煅牡蛎、酸枣仁、夜交藤。自汗盗汗,加青蒿或地骨皮、浮小麦。头晕头痛,加水牛角、天麻或钩藤。大便秘结不通,加大黄或莱菔子。下肢浮肿、小便不利,“化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加冬瓜皮、车前子或桑白皮。肢体麻木、疼痛,加路路通或伸筋草、木瓜、络石藤、牛膝。皮肤瘙痒,加苦参或蛇床子、地肤子、败酱草,合并疮疡,加败酱草或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大青叶。 |
|
来自: 沙澧闲人个人馆 > 《名方,效方,验方,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