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居的日子,特意起了一个大早,步行到小城北两公里多的庄山寺门口。 几条上山的石级小径,幽林苍翠。拾级而上,微凉的晨风习习,令人神清气爽。 庄山,小城的后山,也是风水宝地,海拔高约二百多米,树木蓊郁荫翳葱茏青翠,庄山寺就隐藏在山麓下的参天古树之中,朱顶红墙,端庄肃穆。 小溪旁边有摩崖石刻“智仁”两字,红色的字体,褪色后又补了色,分外注目。 “智仁”两字,估计出自《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其中“知”同“ 智 ”。 此处为民国三十五年电白商会会长严献之题刻。 从群英亭走过,群英亭在庄山寺边,亭里有一块碑,是纪念同盟会英雄麻茂村的高群英烈士的,据说这个群英亭为高群英后人所建。 山溪中或旁边的摩崖石刻,据八十年代中期黄光成主编的《电白县文物志》初稿记载:清代道光安徽桐城人朱弦题刻的“涤尘”,清代宣统年间阳湖人周怡宣题刻“庄泉”等等,现存的清代民国现代的摩崖石刻十多处。 山谷溪流旁,刻有红色“庄泉”两字的大石头,爬满斑驳陆离的青苔,原先鲜红色的“庄泉”俩字已经模糊。 《电白县文物志》初稿还记载,庄山寺东边溪涧旁有风雩亭、洗心亭。寺后的半坡有大观亭。这三个亭都不在了,大观亭只剩下三块刻有“大观亭”的石头,隐在野林枯叶中。 据说,小城东街街口的候车亭就是按大观亭的模型所建,只是尺寸缩小了一些。 陆孔尧老校长的《庄山摩崖碑刻》有文字注释“大观”两字:洞达透彻的观察,易观千万“大观在上”。汉人贾谊的《鵩鸟赋》有“达人大观,物无不可。” 陆老校长的这番文字,让我想起了《易·观》里的“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 唐初经学家孔颖达云:“谓大为在下所观,唯在於上。由在上既贵,故在下大观。” 关于庄山摩崖石刻,还有很多,如“遥天胜枕”“玉流池”“利民泉”“玉液池”“泉韵”“泉韵山光”等等。现代的有陈光宗陈老的“故乡山”,吴兆奇吴老的“古城韵”,陆孔尧陆老校长的“漱石”。 一些被人为毁坏的摩崖石刻,陆孔尧老校长的《庄山摩崖碑刻》记录到,明代参议吴守贞曾经题刻过“日新自得”“临流观化”。后来这两块摩崖石刻不知道是何时被毁。 吴守贞,小城南街人。曾经与范德荣、林友松等人组成“八仙诗社”,在庄山喝酒写诗,畅意人生。 道光版《电白县志》记载:八仙诗社在庄山,明嘉靖间参议吴守贞参戎范德荣学博林友松等八人作八仙诗社于庄山,有日新自得四字铭于石。 据道光版《电白县志》记载:嘉靖庚子见进士。嘉靖辛丑沈坤榜历官贵州布政司右参议,分巡思仁道。 他的父亲吴思齐,兰溪县丞户部主事。曾在西郊办过“观澜书院”。道光版《电白县志》记述:观澜书院,故址在西郊外盐水场之涯,前有池后有田十亩。邑人吴思齐建。 兰溪县,隶属浙江金华市。 沈坤是谁?沈坤可是厉害人物。他是吴守贞同榜的状元。 有关资料记载:沈坤字柏生,号十洲,沈坤生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是南直隶淮安府大河卫人(今江苏淮安市)。嘉靖十年,中举人,嘉靖二十年中进士一甲第一名状元及第。嘉靖三十八年母丧家居时,适逢倭寇犯淮,沈坤招练乡勇两千人抗倭,民间称“武状元”。 吴守贞的贵州布政司右参议是一个怎么样的官职呢,查阅资料查到:明代的布政司下设左、右参议从四品,无定员,分守各道,并分管粮储、屯田、清军、驿传、水利等事。 从四品有多大的官呢?相当于现在的正厅级干部。 吴守贞中了进士后,地方政府在小城的十字街建造四个牌楼,道光版《电白县志》记载:金榜题名坊。在十字街。嘉靖三十一年,为辛丑科进士吴守贞建其坊四面。东曰:金榜题名。西曰:琼林赐宴。南曰:父子承恩。北曰:子孙继美。 其实,除了八仙诗社,还有盂兰社。这个社曾在《庄山寺的碑记石》写过。 登至山腰,台级西坡大石头,刻有陆孔尧老校长的“漱石”两字,阴刻行字,兼带碑意,笔力遒劲,线条粗实不乏灵动。 至山顶巨石处,朝东边山头上空望去,晨曦初升,云霞瑰丽多彩。东南方向的南峙岛,隐约可见。 南面的莲头岭,浮在白茫茫的海里,就像一层白纱,环绕着山。小城和乡村,青雾缭绕,隐隐约约,柔润静谧,宛如人间仙境。 黛青色的山岭,白茫茫的海,淡淡的青雾,缥缈空灵,水墨云烟,恬然雅静,犹如一幅诗意的水墨画。 下山经过民国时的县长办公楼,西侧墙下有一泉水,终年不枯,泉水水清冽甘甜。 这栋楼,历经上百年的岁月,风雨剥蚀,显见苔藓,残垣断瓦。 旧楼的门口,树木苍翠茂密。东侧的古井,泉水如注,井水满至井口边,清澈见底。周围的护栏坚固夯实,青苔杂草,已逐渐将它们湮没。透过岁月的烟尘,可以想像当时这里应该是一块风水宝地。 六百多年前,小城就开始繁华了。六百多年的神电卫,经受无数岁月风雨的洗礼,历史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随时光流逝,一些旧物旧址留了下来,古城神电卫有了岁月的痕迹。 走过山麓下水泥大道,行走在葱茏的田野间,晨晖撩开薄薄的雾,大地一片澄明。草尖和禾苗尖的露水,打湿的我的小腿,亲切而清凉。 给朋友发照片,我写上一行字:喜欢草尖上和禾苗尖上的露珠,喜欢稻花的芬香。 伟雄大哥在海后的滩涂引用了古人一句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朋友说,阿哥喜水,是智者,老薛喜山,是仁者。 其实我既爱山,也爱水,然而我非智者,亦非仁者,我只是深爱这块片土地。因为庄山,有我的父亲,以及我的一些逝去的亲人,长眠在山上。 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在游子心中,常涌起乡愁,无端惦记。 录清代曾任电白知县嶂斗南的《庄山碧嶂》作为结句:崇冈北枕壮金汤,海面孤城控大洋。旭日初升山色翠,晴岚远眺紫霞光。 初稿,2018年 修改,题目有改动,2022年01月11日,静心斋 感谢陆孔尧老校长和石头提供的资料和照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