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山游记(十一)唐摩崖

 pengxq书斋 2015-02-22

泰山游记(十一)唐摩崖

泰山游记(十一)唐摩崖

 

     出碧霞祠东神门北折沿盘道再上,可见一堵石壁巍然屹立,石壁上石刻遍布,洋洋大观,人称“大观峰”。大观峰西侧,几乎所有的石上也都有古人的手笔,这一带可谓是露天的书法艺术博物馆。

泰山刻石有2200多处,被誉为“中国摩崖刻石博物馆”,这里有中国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贵的汉代张迁碑、衡方碑和晋孙夫人碑;有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北齐经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观的唐玄宗《纪泰山铭》和唐代双束碑等

    “大观峰”,也叫“弥高岩”。上刻唐玄宗御制《纪泰山铭》,俗称唐摩崖碑,高13.3米,宽5.7米,碑文书24行,满行51字;碑额高3.95米,隶书“纪泰山铭”。摩崖碑上刻序言、铭文及额款共1008个字,是唐玄宗东封泰山歌功颂德的纪事碑,曾多次贴金。它体伟幅巨,飞龙蟠首,金光夺目,蔚为壮观。碑文共分五段:首先叙述封禅的始因及唐玄宗东封泰山的气派“张皇六师,震叠九寓,旌旗有列,士马无哗,肃肃邕邕,翼翼溶溶,以至于岱宗”;第二段考证了封禅的来历,改革“秘而不传”的封禅旧制,公开宣称自己是为“苍生之祈福”;第三段叙述了封禅仪典的过程,并颂扬天下太平、国富民强;第四段是李隆基向昊天上帝表示“永保天禄”的决心;第五段则以铭文的形式歌颂了高祖、太宗、高宗及中宗、睿宗等五圣的功绩,进一步表明“至诚动天,福我万姓”的改革精神,并谆谆告诫后来者“道在观政,名非从欲”,反映了唐玄宗开元盛世时的雄心壮志和务实的特点。

    据导游讲,其他所有的帝王到泰山封禅祭天的铭文都是将刻石深埋地下,不让后人看到;而唐玄宗则别出心裁,将其铭文刻在醒目的石崖上,又特意把文字全部贴金,刻意让后人阅读观赏,领会他的用意,可谓用心良苦。

    碑文通篇为隶书,文词雅驯,字体遒逸,既有古隶遗意,又有唐代新态。明代史学家、文学家王世贞评论说:“穹崖造天铭书,若鸾飞凤午于烟云之表,为之色飞。”由于此碑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所以保护较好。据导游介绍,铭文的西侧原有从封者诸王群臣的题名,作数层而刻;又有唐高宗封泰山时中书舍人李安期于乾封元年即公元666年撰写的《封禅朝觐坛颂》,后来均被铲毁。

    铭文之西是“云峰”,因云雾常聚集于此而得名。导游提示峰上原有唐代文学家苏廷撰文、书法家梁升卿隶书《唐玄宗东封朝觐颂》,后来也都被毁坏了。现在峰上有清代康熙题“云峰”两大字,下有乾隆诗刻《夜宿岱顶作》诗二首。大观峰和云峰上遍布题刻:“天日苍茫”、“呼吸宇宙”、“置身霄汉”、“青壁丹崖”等,至今尚能辨认者有七八十处,重重叠叠,密密麻麻;与《纪泰山铭》相映生辉。唐代刘仁愿、宋代赵明诚、元代徐世隆、明代朱衡及清代阮元、施闰章等历代名流题刻均历历在目。大观峰前原有“东岳庙”,即泰山神的上庙,毁于民国间。现在仅存清代咸丰七年即公元1857年重修时的泰山顶《东岳庙碑记》。

    2008年4月,泰山管委完成对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中国名山泰山玉皇顶盘路东侧的著名景观唐摩崖的修缮工作,同时,唐摩崖上的唐玄宗御制《纪泰山铭》重新贴金工程已经完成。这是继198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拨专款对铭文贴金26年之后,再一次对这一景观进行修缮。铭文及额款共1008个字以金灿灿的崭新面目展现在游客面前,络绎不绝的游客纷纷拍照留念。

    旁边还有宋摩崖,清摩崖及明清石刻75处,是泰山摩崖石刻的一大奇观。

 

泰山游记(十一)唐摩崖

                 唐摩崖——左边高宽大而且贴金字的即唐玄宗的“纪泰山铭”刻石

 

泰山游记(十一)唐摩崖

                                       泰山顶上自由行

 

泰山游记(十一)唐摩崖

                                      万代瞻仰碑

 

泰山游记(十一)唐摩崖

 

 

 

泰山游记(十一)唐摩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