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山题刻

 岁不我与 2012-05-16
泰山题刻

  “与国咸宁”刻石

        在大观峰石壁上,刻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款为“乾隆戊辰年仲冬,知泰安府事长白萨槎题”。此刻石同“与国同安”题刻字迹相同,疑为一人所为。而且意思也一样,都是祝国家同泰山一样安定、安宁。

         “体乾润物”刻石

        刻于乾隆十三年(1748),款为“乾隆十三年戊辰仲冬月”,作者不详。但从字的大小与书法风格来看,几乎与“与国咸宁”别无二致,而且是同一时间所为,故疑亦是萨槎的手笔。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不同距离拍摄的“与国咸宁,体乾润物”刻石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与国咸宁”刻石与“与国同安”字体基本相同

  “尊崇”刻石

       翟鲁华题。作者生平及题刻年代不详。谓泰山是所有名山中最为尊贵崇高者。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在呼吸宇宙刻石下面的便是“尊崇”二字

 “五岳之宗”刻石

        “五岳之宗”有两款刻石,一为篆体,一为楷体。篆体刻石在《纪泰山铭》西侧;另一在大观峰东侧的石壁上,刻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款为“嘉靖四十一年十月朔,曲敏德题”。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两种不同字体的“五岳之宗”刻石

 “名山圣水”刻石

         题刻年代不详。因大观峰下有泉,故题。泉为“裂天泉”、“圣水池”,据说泉水甘甜,饮之令人神爽,有祛病之功效。现涸。篇幅有限,故略。

        “云峰”刻石

        在大观峰西侧,摩崖高1米,宽2.7米,横排,字径约100厘米,题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皇帝御书。“云峰”二字下,是乾隆的《恭颂皇祖勒崖云峰》诗刻,刻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照片显示的是“云峰”刻石

 “日高月同”刻石

         题刻年代及作者不详。指在这里可以看到太阳和月亮同时高高地挂在天空,喻指泰山极高。篇幅有限,故略。

 

        “超然尘表”刻石

题刻作者和年代不详。谓泰山高出尘世之外,和“渐远红尘”一类的刻石意思相同。由此联想到人,故可能也只修养达到极高境界的人超凡脱俗,超然世上。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照片的最左侧即为“超然尘表”刻石

  “登峰造极”刻石

         也有两款“不同的登峰造极”刻石。在大观峰东侧石壁上,刻于清嘉庆八年(1803),款为:“癸亥孟春,长白舒辂敬书”。舒辂,满族镶蓝旗人,嘉庆三年任泰安县知县,嘉庆九年离任。此题刻指登攀到了泰山的最高点,也暗喻泰山景致达到最高境地,同时还指人学习、修养没有止境,要步步登高。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两种不同字体不同风格的“登峰造极”刻石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刻石

        刻于清嘉庆八年(1803),长白舒辂题。此句引自宋代名相寇准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意思是只有天在泰山之上,而没有其他山与泰山比肩。意谓泰山天下无双。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图为“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刻石

 

       “俯仰乾坤”刻石

        题刻年代不详。意思是在泰山之巅,抬头可以观天,低头可以察地,也指人达到一定的境界就能眼界开阔,心胸博大。篇幅有限,故略。

 

         “乾壮”刻石

        题刻者及题刻年代不详。“乾”即天,即阳,与“坤”相对;乾壮为“阳刚之气”的意思。此语指泰山犹如充满阳刚之气的大丈夫也。篇幅有限,故略。

 

        “泰山乔岳”刻石

        在大观峰东侧石壁上,字面高2米,宽2米。“泰山乔岳”四字竖列2行,字径70厘米,楷书。款为“吴谦题”。题刻年代不详。乔岳,高山,此指泰山,后成为泛称。《诗 ? 周颂 ? 时迈》:“怀柔百神,及河乔岳”。毛传:“乔,高也。高岳,岱宗也”。指泰山是高大的山。篇幅有限,故略。

 

       “蹑云捧日”刻石

        题刻年代不详。款为:“云中范鼎钟书”。蹑,踩。即踩着白云,双手捧着太阳。意为在泰山之巅,可以脚踩白云,手托太阳,极言泰山之高。篇幅有限,故略。

      宋摩崖

大观峰东南石壁被称作“宋摩崖”,石崖高耸,崖前多树,其上曾镌刻着宋真宗封禅泰山时亲撰的《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碑》,此题刻被后人压盖,现仅有题目及少量字迹保存。摩崖上还有历代其他诗刻。

根据史料记载,宋真宗在《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中一开始就说,强化道德教化,安定万物而至天下太平,这是国家最主要的事情;考证盛美的典章、法则,剖白至诚的心愿,登泰山而献上丰厚的祭品,这是治国者所应该做的!这就是宋真宗封禅的态度。

我们在《岱庙漫记》中曾讲过,历史上对宋真宗伪造天书封禅泰山是持耻笑态度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泰山封禅却显示了宋真宗是一位不愿生灵涂炭,而是致力于和平、发展经济和稳定社会的人物。当年,“澶渊之盟”被认为是耻辱之举,宋朝打了胜仗,却同意每年给辽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这相当于30万贯钱呢!然而,30万贯对于宋朝每年巨大的财政收入来说,只占不到6%,但却使宋辽两国进入了100多年的和平时期,中国的北方恢复了安定,宋代的经济、文化、科技、艺术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仅以经济为例,宋真宗时,全国年铸币506万贯,而唐朝最富裕的开元盛世,也不过年铸币32万贯。

到了辽国耶律洪基当皇帝时,契丹人与汉人的关系已是十分融洽。史载,当宋仁宗去世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至人无远近皆哭”,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也握着使者的手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和平,带来了北宋国事强盛、海内生平,宋真宗的封禅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北宋富了,即使到了宋代末年,首都汴梁也是“舳舻(音竹鲁)岁岁衔清汴”,“联翩漕舸入神州”,来往人员船只甚多,简直就是个不夜城。即使小小的泰安城中的岱庙,也是繁华的不同寻常。然而,繁荣的北宋却垮了,不是垮在“路有冻死骨”的贫穷上,却亡在了“夜深灯火上樊楼”,“暖风熏得游人醉”的声色犬马的安逸与享受中,亡在了腐败之中。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刻石曰: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之铭。篆体

  

“德星岩”刻石

宋摩崖上的其他题刻很多,其中最显眼的是“德星岩”三字。此三字刻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款为:“明嘉靖甲子年,安阳翟涛题”。翟涛,曾代理泰安知府,而此字径大,超过1米,笔画又肥,把宋代刻石的大部分都破坏了。“德星”即岁星,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木星。古人常以德星比喻贤士,而翟涛与诸僚友同游,自以为是“德星聚”,所以便题了这三个字。其实,他是个破坏古迹的“灾星”。明代的人太差劲了,从岱庙祥符碑、宣和碑的碑阴到振衣冈、德星岩,专门干这种事。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图为“德星岩”刻石

“天高与山齐”刻石

        刻于明万历五年,款为:“万历五年,泰安县知县百余铭敬书”。此刻石谓泰山像天一样高,或者说,天也只不过像泰山一样高。

 

        “聪明正直”刻石

          离开宋摩崖继续向上,在盘道西侧自然石上,有”聪明正直“题刻,题刻年代不详,款为:“崇德周干书”。

此自然石略呈圆锥形,清初孔贞瑄在其上题“一拳石”三字。清《泰山志》云:“一拳石,……高可丈许,题曰一拳石,俗呼真泰山”。所谓真泰山即泰山之缩影,乃是赞美泰山石的意思。此题刻所说的聪明正直,指泰山石有灵性、不骗不曲、端正刚直。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此刻石位于青帝宫石阶下

“擎天捧日”刻石

在玉皇顶南盘道东侧岩石上,题刻年代不详,行书。款为:“山东兖州铁岭金田题”。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擎天捧日”字体雄浑飘逸

  

 “登高壮观天地间”刻石

1983年徐向前题。字面高2.2米,宽0.55米,楷书。

徐向前(1901 — 1990),字子敬,山西五台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此题刻语出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表现了共和国元帅的宽广胸怀。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登高壮观天地间”由徐向前元帅题刻

  

“万法唯识”刻石

在玉皇顶南盘道东侧石壁上,刻于民国十四年(1925)。款为:“民国乙丑后四月望日。登此绝顶,气象万千。为此刻石,以告来者。朱实之及子朱云卿题”。另外,这也是一句佛教语,有“三界唯心,万法为识”的说法。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万法唯识”字体很有魏碑体的风格

 

“五岳独尊”刻石

在去玉皇顶的盘道路东,刻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款为:“光绪丁未孟夏,泰安府、宗室玉构题”。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拍摄“五岳独尊”刻石的游人很多,近距离根本无法拍照

“孔登岩”刻石

立于玉皇顶稍南盘路西侧一自然石上,刻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款为:“万历壬寅四月”,作者不详。此石系2006年文物工作者从地下挖出,亦为纪念孔子之作。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图为“孔登岩”刻石

 

在玉皇顶上其他的刻石: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无字碑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图为“秦泰山刻石释文”(片片压缩后看不清楚)
  

当我们来到玉皇顶山门之前时,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座石碑,它高约6米,由石柱、顶盖石、顶柱石组成,石柱截面呈长方形,前后边宽约1.2米,左右变宽约0.8米,通体光滑,因碑上不着一字,人们称它为“无字碑”,又有人说它是“阙”,也有人说它是“石表”。此碑于何时为何人所立,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秦始皇立的,也有人则说是汉武帝立的无字碑东侧的石碑镌刻着明代张铨的《观无字碑》诗:

莽荡天风万里吹,玉函金检至今疑。

袖携五色入椽笔,来补秦王无字碑。

观无字碑一绝

万历丁巳十月,大名张铨书。

张铨(1577 - 1621),字宇衡,号见平,张五典。曾任浙江道御史、巡按江西、辽东巡按等。著有《皇明国史纪闻》十二卷,约40余万字,记载了明洪武至正德150余年的历史,已入《四库全书》。

张铨认为无字碑是秦始皇所立。

再来看看无字碑的西侧,是郭沫若《观日出未遂》诗碑:

夙兴观日出,星月在中天。

飞雾岭头急,稠云海上旋。

晨曦光晦若,东壁石巍然。

摩抚碑无字,回思汉武年。

郭沫若认为无字碑是汉武帝所立。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位于玉皇庙平台的无字碑全景照片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无字碑侧影照片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无字碑的碑帽及玉皇庙山门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郭沫若先生认为无字碑系汉武帝所立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无字碑说明牌标识无字碑系汉武帝所立

 

极顶石

在玉皇庙的天井正中,石栏杆里围着几块粗糙的泰山花岗岩,它们就是泰山的极顶了。石头上有民国年间王均题刻的“极顶”二字,其北面立有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五岳真形图的符号及“泰山极顶,1545米”等字。根据2007年最新的测量数据,泰山的海拔高度为1532.7米。在这里,极顶石似乎并不起眼,但它是28亿年前地球杰作,它的根植于1万米的地壳深处;它有着数百平方公里的基座,所以它赢得了人们的深深敬重。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山东行系列之十一 — 登顶泰山(9)
                                              泰山极顶刻石标明:泰山极顶海拔1545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