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育儿:有边界的爱,才是对孩子的真正保护┃雪原

 丄学号 2022-01-13

作者┃雪原  朗读┃雪原

编辑丄学号  主持┃梁山伯

知乎上提问:“为什么孩子总是听老师的话,而不听父母的话。”

网友回答:“学校有清晰明确的规则,老师坚持原则,奖罚分明”。

反观家长呢?对孩子的爱没有底线,没有界限,反而常常激起孩子的叛逆。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很多中国式的家庭常常是共生的关系,边界感模糊,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陷入死循环。”

我是我,你是你,再亲密的关系也需要有边界感,父母要注意爱的边界。

无边界的爱

是在给孩子制造温柔陷阱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曾提到:

纵容型溺爱的父母,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管多小,多么不合理的要求,他们都会全力去满足。

殊不知,这种无条件的“爱”,是对孩子最深的伤害。

电影《误杀》中,一位当警察长的妈妈,就是这一类。

这位妈妈,在警局雷厉风行,心狠手辣,为了破案,她不择手段。

但对儿子的教育,却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无条件满足。

也正是她这种没有边界的宠爱,养成了儿子素察目中无人,任性妄为的性格。

素察和同学打架,差点把同学的眼睛给戳瞎了,当警察长的妈妈却知法犯法,派恶警察威逼利诱,强迫受害同学父母同意私了,没有让儿子做错事而道歉。

素察仗着母亲的权势,一直逍遥法外。

“惯子如杀子”,你越不管教孩子,他就越不怕事,相反会频频闯祸。

一次素察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使用下迷药的方式,将无力反抗的女孩平平强暴,之后又用不雅视频威胁平平,平平的母亲得知情况一起去找素察要回视频,最后在争抢中误杀了素察。

影片中素察由于父母对他的无规矩的爱,使他不懂约束,迷失在权钱、虚伪、邪恶中。

最后犹如迷途羔羊,被黑暗的家庭教育所“误杀”。

孩子“无法无天”并非没有原因,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没有边界的溺爱,不是真正的爱,而是毁掉孩子的“毒药”。

有边界的爱

培养出独立自信的孩子

在网上看到一个泰国走心视频《菠萝冰条》。

一对靠卖水果的母女相依为命,小女孩因为想削菠萝,尝试了几次,没有成功,只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

这时母亲看在眼里,没有直接告诉她怎么做,而是自己拿起一个菠萝,切去头尾,再削外皮,削出菠萝特有的斜波浪纹。

小女孩看母亲削菠萝,跟着一步步的学习,而母亲削菠萝的同时也在观察女儿,当女儿遇到困难时,她没有通过语言去告诉她,而是放慢自己削菠萝的过程,以便让女儿看的更清楚,操作熟练。

最后,小女孩削出了一个完整的菠萝。

天气炎热,没有钱买冰棒,妈妈做了“菠萝冰条”给女儿吃。

她说,可以去卖这个换钱。

女儿真的去卖“菠萝冰条,但是没有卖掉,眼睛湿润了,满是沮丧。

妈妈虽然心疼女儿,但没有代替去卖,而是告诉她,去菜市场,看看别人是怎么卖东西的。

女儿独自去菜市场观察、学习、模仿,还自己做了个招牌,学会一些营销技巧,最后,卖“菠萝冰条”的钱,比妈妈卖水果赚得还多。

妈妈没有超越爱孩子的边界,代办孩子的事情,而是通过引导、鼓励的方式,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作家刘墉曾说:“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是你生命的延伸,但不是你身体的一部分。”

父母若没有边界感,孩子越长不大,而父母越坚持这些界限感,孩子越独立。

学会独立,有自信的孩子,长大了才能有所担当。

最和谐的亲子关系

是有边界的爱

心理学家海灵格曾经说:“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果每个人的角色乱了,那么家庭中的危机就可能出现了。”

父母和孩子保持好一定的界限感,如果这个界限感没有了,那孩子可能会因此而受到伤害。

海灵格也曾说:“好的家庭,一定有界限感。”那么父母怎样才能有边界?

01

父母对孩子的爱要有所保留

不能爱太满

很多父母,在有了孩子之后,就变成了“女儿奴、“儿子奴”,夫妻之间的吸引力不在,全部的爱都转移到孩子身上。

可是,这种爱有时候不再美好,那就是当这种爱过满的时候。

孩子已经长大了,可有些父母还把他们当成小孩子,儿子的身高已经超过妈妈了,妈妈还是担心他吃菜少,一到饭桌上,就会不停地给孩子夹菜,还十分关切地说:“儿子,多吃菜菜,身体好。”

明明孩子已经长大了,而妈妈却还停留在小宝宝母亲的角色上。

很多叛逆的孩子都会呐喊:我连犯错的机会都没有吗?我为什么就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你们凭什么总是安排我的生活?我讨厌你,别管我!

如果父母收到了这样的质问,不要伤心,是要反思了,请及时止步。因为对孩子的爱是在是太满了,满到超出了亲子关系的边界。

作为父母,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他们一点点爱,在孩子不需要的时候,请守住边界,散开爱,其实身边还有很多人值得我们用心去爱,包括自己。

02

给孩子高度的信任

《高情商养育》书中说:“如果孩子不被父母信任,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得不到成长的力量,渐渐地,他就会变得的没有信心、懦弱、自卑、做事也缩手缩脚、犹犹豫豫。”

一个孩子最大的不幸,不是父母物质匮乏,也不是父母学识高低,而是不被父母信任。

心理学“罗森塔尔效应”里说:“父母信任孩子,孩子受到积极向上的反馈,人生才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

父母关心、爱护孩子,要有边界,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相信孩子的能力,凡是孩子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孩子能够自己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允许孩子做一些他们能够做好的事情,增加孩子自信心。

03

适当退出孩子的生活

朋友10岁的女儿在她自己的房门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不经过我同意,不准进入我房间!”朋友闷闷不乐的向我诉说,我说:这是好事呀,证明孩子已经长大了,懂得保护私人空间了,还能明确的表达出拒绝。

可是朋友还没准备好“退出”孩子的世界,不能接受“女儿长大了”这个事实。

不管父母如何不舍得,孩子总会长大,会在某一刻松开父母的手,走向属于自己的世界。

每一只海鸥都要离开父母的羽翼,独自在大海上接受风暴、闪电的洗礼,才能获得成长。

父母爱孩子,就要有界限的爱,学会适当地放手,退出孩子的生活,让他得到锻炼,不能总将孩子置于自己的羽翼之下,否则最后伤害的只会是自己的孩子。

分清爱的边界

一本书中写道:“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陪伴你,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父母对孩子的爱,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合理的界限,才是爱孩子最好的方式。

愿我们每个父母都可以分清爱的边界,从容不迫地放手,让孩子在松弛有度的爱中,自由生长。

作者:雪原,不念过往,不畏未来,珍惜现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