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内患者高渗液体外渗导致肢体肿胀的护理

 新用户21997065 2022-01-13
每天早上6点,准时推送护理干货!

图片

— 转载应经“ICU护理之家”同意 —

ICU护理之家

在神经内科中,静脉治疗是临床应用广泛且风险较高的治疗手段,也是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部分[1]。但是影响静脉输液治疗的因素有许多,其中,发生静脉输液渗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渗透压是溶液特有的一种属性,正常渗透压为280~320 mosmol/l大于320mosmol/l的溶液称为高渗溶液,神经内科常用的20%甘露醇注射液、甘油果糖等均是通过高渗作用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促进脑损伤的恢复。但是输入高渗透压的液体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导致细胞脱水,皱缩而粘合在一起易形成血栓。虽然液体渗出不致使患者病情加重,但高渗药液的外渗可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轻者局部肿痛淤血,重者导致皮下组织坏死。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因此,我们需做到如下所述,才能更好的护理神经内科患者出现高渗液体外渗导致的肢体肿胀。

图片

图片

图片
护理评估是关键

(一)评估患者因素

神经内科患者大多数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大,对机械性损伤和抗化学性能力下降,血流淤滞,静脉回流不畅,使静脉内压增高,液体容易渗出血管外。

(二)评估药物因素

在神经内科中常用的高渗液体,例如:20%甘露醇,甘油果糖,多巴胺等药物,容易引起血浆渗透压的升高,组织渗透液随之升高,静脉壁通透性增加,产生炎症改变。

(三)评估护士因素

由于操作技术不熟练,出现机械性损伤,在评估患者血管时,护士经验不足,选择患侧肢体穿刺,神经内科的护士总是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给予的静脉输液只有在交接班时认真核对,观察药液的渗漏情况,在输入的过程中巡视意识薄弱。

图片
护理措施要得当

(一)穿刺者要具有熟练的穿刺技巧,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护士应掌握血管解剖位置,加强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时若留在静脉内的软管小于2.0~2.5mm易导致软管滑出外渗[2]。穿刺前应严格选择静脉留置针的留置部位,认真评估患者血管条件,血管选择时应按照由远及近,由细小静脉到大静脉,不宜选择靠近关节、硬化的静脉,对偏瘫患者应避免选择患肢,应尽量选择健侧肢体进行穿刺。

(二)输液前护士要熟悉药物的性能及使用方法,了解有关输液的适应症、药理作用,合理选择输液工具;输液期间应做到勤巡视,严密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情况,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规定的静脉炎判断标准,观察输液部位有无静脉炎的发生。

(三)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我国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文献[3]报道,留置时间为3~4天,再给予更换。

(四)药液外渗的护理

1、抬高肿胀肢体,并在其下放软枕,位置要高于心脏水平,有利于静脉和淋巴的回流,加速肿胀的消退。

2、(125%-50%硫酸镁湿敷,有文献[4]报道高渗性刺激性药物渗出早期采用硫酸镁湿敷效果非常好。

2)水胶体敷料的应用,有研究[5]证明:水胶体敷料治疗输液渗出造成的局部皮肤红肿、疼痛有明显作用,且疗效快。

3)阳绪容等[6]六合丹与新鲜菜叶共敷,可以有效治疗药物外渗导致的皮肤损伤。

3、完善护理管理体系,在使用高渗药物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巡视,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早期上报是高渗药物外渗预后效果的重要保证[7]

在临床中,发生液体外渗导致的肢体肿胀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在神经内科中,由于神经内科患者的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疾病特点,导致患者对刺激反应减弱或消失,因此,我们需要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水平,严格无菌操作,及时巡视,积极处理都能最大限度的防止肢体肿胀的发生,以便减轻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满意度,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特别是在现在这种医患护患矛盾日益严重的情况下,避免发生肢体肿胀和发生后及时有效的处理,对防止矛盾甚至激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8]

投稿作者:年艳艳

工作单位: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梁俊卿,吴晓英.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指标的研究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7,2(17):153

[2]潘文龙,赵浩,王芳.预防和处理造影剂外渗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9,18(1):28-31

[3]王丽园.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79):184

[4]刘维海,常青.药物外渗的原因及处理措施[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0,(20):1150-1151

[5]于结,谢文娅.水胶体敷料对静脉输液皮下淤血的效果评估[J].保健文汇,2020,6:121-122

[6]阳绪容,李小华,徐玲,等.六合丹治疗老年病人高危药物外渗致皮肤损伤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8,32(2):300-302

[7]洪中,李元珍,殷勤.血管活性药物外渗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9,9(34):1655-1677

[8]王永秀.心内科常用高危药物外渗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13-2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