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想赢得家长的全力支持,班主任应避免这四种错误姿态

 笑容A 2022-01-13
图片

班主任面对复杂的班情、学情,面对个性迥异、灵动鲜活的学生,面对学生各色各样的家庭背景,即使再能干,也会经常感到力不从心。

班主任应争取赢得全班家长的鼎力支持。如果家长都支持你,那你就可以放开手脚,再无后顾之忧了。然而,你得让家长心甘情愿地支持你,而不是因为孩子在你手上是“人质”,被迫就范。所以,我们先明确一个前提:来自家长的支持必须是自愿的、自发的。如果违背了这个前提,即使家长表面上说你的好话,背地里也会恨你;孩子毕业后,你就等着他骂娘吧,也许都不用等到毕业。现在,家长们的维权意识更胜过去,谁怕谁呀?

赢得家长的支持没有多少技巧,只要让家长感觉到孩子在你的班里能幸福、健康地成长,能有所进步就可以了。所以,首先要对学生好一点儿。学生是传声筒,回家会和家长说学校、班级和老师,其中还经常有夸大、偏颇之词。学生有一个特点,会专门拣对自己有利的话说。如果犯了错误,也多半会为自己开脱,把责任推到别人或者老师身上。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通病,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道德品质问题,即使成年人犯了错误,也多半会找借口。家长也存在偏听偏信的问题。所以,有时家长对老师产生了误会甚至不满,老师还浑然不觉。不出事还好,如果出了问题要解决时,这种隐患就会暴露无遗。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班主任应该和家长保持常态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情况。信息的沟通非常重要。从道理上说,家长有知情权;从班主任自我保护的角度来说,及时把信息传递给家长也是非常必要的。切莫等到问题严重了再找家长,那时就被动了。所以,我一再强调,一定要在学生特别是难教的学生,没出事的时候与家长保持联系,建立友谊。这样,若出了问题,怎么商量都可以,因为那时你们已经很熟悉,甚至已经是朋友了。

没有经验的班主任经常会遇到一种令人尴尬的情况,就是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把家长请到学校时,却对家长的所有情况——个性脾气、工作情况、家庭背景、为人处世之道,一无所知,见了面就言辞激烈地批评孩子或者拿出处分方案。这是很危险的。遇到理智一点儿或弱势一点儿的家长还好,一旦遇到性格暴躁,甚至仇视社会、对老师不满的家长,便很容易发生冲突。一旦冲突起来,受伤的往往是班主任。

所以,请家长前要做到知己知彼,不能盲目采取行动。想一想另一种场景,一见面班主任就对家长说:“真不好意思,又麻烦你到学校来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总是免不了要犯错误的……”那边家长说:“哪里哪里,是我孩子不好,总是给老师添麻烦……”在这种和谐的开场白之后,还有什么问题不能坐下来协商呢?

如果班主任确实不了解家长的个性,特别是第一次接触时,有一个补救的办法,就是不要直奔主题,而是先闲聊几句。这一方面能缓和家长的焦虑情绪,另一方面也可以给班主任一些试探、观察的时间。几句话一说,这位家长的谈吐、素质、个性就能看出来,暖场之后再切入正题也不迟。

对学生我们要有人文关怀,对家长其实也要有人文关怀。做家长的都不容易,特别是那些难教学生的家长,他们是很焦虑的。所以,我们对家长首先要态度亲和,要理解他们的难处,切实为他们想办法。一声问候、几句寒暄,可以拉近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创设一种美好、和谐的家校关系,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们要利用手上的一切资源,经常向家长表露心迹,既让家长感受到温暖,也让家长了解我们的不容易。班主任和家长能相互理解,事情就好办了。

我们学校有短信平台,可以向所有家长发消息,也可以具体发给某个学生家长。所以,每逢父亲节、母亲节、中秋节、春节、感恩节这些节日,我都会发短信给家长表示问候,顺便关心一下学生——天热了要注意防暑,天冷了记得加衣服,态度友善,语言温馨。不要小看这些短信,这是家校关系的润滑剂。不要让家长一收到信息,发现不是考试分数就是收费通知。不过,利用短信平台和家长联系,频率不能太高,要适可而止。我们都反感垃圾信息,不要让我们的信息被家长当作垃圾信息。

和家长交流时,要避免几种不良姿态。

1. 俯视

我常看到一些有点儿身份、地位的家长,因孩子不争气,经常被老师“请”到学校去。事后我常听到他们这样感叹:“别看我在单位里呼风唤雨,说一不二的,到了学校照样像个龟孙子,给老师训了还点头哈腰。”我也常听到老师说:“别看他家长是个人物,到了我这里,再大的官也得听我的。”

我们一些老师对家长缺乏尊重,家长来了之后既不与之打招呼也不让座,开口就很不客气地训斥学生,甚至连家长一块儿教训。学生是你的学生,家长不是你的学生,我很反对老师批评甚至训斥家长。每逢这种场合,我都会为班主任捏把汗,心想:“万一家长和你闹翻了,那可就麻烦了。”

2. 仰视

有的班主任对有身份、有地位、有权势的家长一味迎合,或者因为接受过家长的礼物,而对家长一味迎合,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有所顾忌甚至偏袒。这犯了班主任工作的大忌。有的家长确实不像话,和班主任说话很不客气,动辄搬出和某某领导的关系来压班主任。如果班主任遇到这样的家长,我送给你们八个字:“有礼有节,不卑不亢。”只要我们坚持原则,站得正,就不必在意家长的强势,更不必仰视家长。年轻的班主任尤其需要注意这一点。

3. 歧视

对身份、地位卑微,不善于和老师沟通,不太会说话的家长,有的班主任虽然表面上应付,内心却不屑一顾。如果学生的表现再不好,班主任心里就更不舒服了,以至于在言谈举止中都有所显露。这种姿态很不妥当。家长和班主任的人格是平等的,虽然学生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和家庭教育有关,但我们对待家长不应该歧视。很多家长确实不会教育孩子,试想,如果家长都把孩子教育得很好了,那还要班主任干什么?不管什么样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上学就是把孩子拜托给你了。

对这类家长,我们要有充分的耐心,即使心里有些想法,也要克制,要换位思考家长的不易。对交流起来滔滔不绝的家长,要尽量学会倾听,有时倾听比给出建议更重要。如果交流时间太长,可以以要去上课或开会为由礼貌地结束谈话,并和家长约定有机会时再交流,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

4. 忽视

对表现平平、没有特长、不惹是生非的学生,班主任是最容易忽视的。这种忽视,也会迁移到这些学生家长的身上——不和他们保持常态联系,开家长会时对这些学生也鲜有提及。这些家长无疑会很失落,他们的孩子在班里好像不存在一样。其实,再普通的孩子在父母眼中也是不平凡的。有智慧和爱心的班主任绝不会忽视这类学生。只需要投入不多的关注,对他们的激励作用就会远远超过优等生和后进生。

这类学生的家长平时也不太会和班主任主动联系,我们班主任是否可以稍微主动一些?须知,任何学生都是不可以被忽视的。但班主任工作琐碎,一忙起来,最先遗忘的就是这个群体。

为了克服自己的惰性和片面,我曾经采取过两种方法。第一种,规定一些学生的家长必须主动联系我。每个月至少一次,可以面谈,也可以电话联系,实在太忙发个信息交流一下也可以。这种“半强制性”的要求,对家长的鼓励作用非常大。班主任反客为主会让家长感觉很温暖,他们当然会全力支持你的工作。

第二种是按照学号顺序,强迫自己和家长联系。哪怕话不多,闲聊一下也是必要的。为了完成这项任务,避免和家长无话可说,谈话前必须关注一下学生的状况。这对自己的工作也是一种促进。同时,要让家长有说话的机会,班主任可以听听学生在家里表现如何、有什么样的特点。

我的感觉是,其实每一位家长都有和班主任交流的愿望,只是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可能没有完全表现出来。对不主动联系班主任的家长,班主任可以适当主动一点儿,效果通常会很好。

每一个学生都是重要的,每一位家长也都是重要的。没有任何一位家长会存心和班主任过不去,只要我们工作到位了,家长就不可能不支持我们的工作。

班主任工作中的任何技巧,与家长无条件的支持相比,都是等而下之的,因为家长无条件的支持将从根本上免去你工作中的后顾之忧。

文章来源:选自《从合格班主任到优秀班主任》,陈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