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坑坑洼洼时多,平坦时少。 然而通往终点的路,是布满荆棘还是康庄大道,都需要我们去面对。 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决定了事情进展的方向和结果。 林清玄说:“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可见,一个人的处事心态决定了你是庸人,还是智者。 01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 弘一法师说:“人生多艰,不如意事常八九。” 这是人生的常态。 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时,有人选择自怨自艾,抱怨不断;有人选择静心忍耐,等待时机到来。 叶乔波是著名速滑运动员,从10岁就开始进行严酷的训练。 别看她年纪小,志向却远大,在奥运会上拿金牌是她的梦想。 因此无论多么艰苦的训练,她都咬牙坚持下来了。 但是没想到,18岁那年,她的头椎受伤了。 此时,在她面前摆着两条路,放弃滑冰,积极治疗;或者继续滑冰,但要承担瘫痪的危险。 不服输的叶乔波无法放弃心中的梦想,她忍着疼痛,毅然选择了后者。 1988年,已经23岁的她拿到了心心念念的冬奥会门票。 却没想到噩耗再次传来,她被国际滑联取消了参赛资格,理由是她所服的中药里含有禁药成分。 原本大放光芒的机会,就这样溜走了。 23岁对滑冰运动员来说,年纪已经不小了,而她此时更是满身伤痛。 是就此退役?还是继续等待? 她还是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因为她已经习惯了在命运的打击下,隐忍蛰伏,等待蜕变。 那些挥洒下来的汗水,那些大大小小的伤痛,都被她默默地承受了下来。 四年后,她又一次站在了冬奥会的舞台上,并获得两枚银牌,为我国冬季项目的奖牌突破做出了巨大贡献。 虽然满身伤痛,虽然一波三折,但是她始终没有放弃,始终忍耐着、坚持着,用一次次傲人的成绩,展现出了最迷人的风采。 曾国藩说:“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 遇到失意之事,不要意志消沉,用忍耐来度过,才能不被失意的事情所困扰。 当面对各种不如意时,我们应该放平心态,在忍耐中积蓄力量、等待转机,如此方能迎来柳暗花明。 02 快心事来,处之以淡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为全世界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这勋章代表了最高的荣誉,能得到这样一枚勋章,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 然而事后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袁隆平只是淡淡地说:“回去第一件事,还是要下田看看”。 纵观古今,能成大事者,都有一颗遇事淡然的心。 无论是名誉加身,还是天降巨财,他们都能淡然以对,如此方显人生境界。 最近北大教授韦东奕走红网络,年仅29岁的他其貌不扬,衣着朴素,却已经是北大的助理教授了。 读高中时,他就参加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并因获金牌而被保送北大。 然而他平时为人低调,甚少有人知道这样一个出色的年轻人。 2021年10月,韦东奕因为研究“流体力学方程中的数学问题”,获得了达摩院青橙奖,奖金有百万之多。 面对这么一大笔钱奖金,很多人应该会激动万分,大谈特谈自己要拿着这笔钱做什么。 但韦东奕却不为所动,面对记者地提问,也只是非常淡然地回答了三个字“存银行”。 虽然最近他才在网上爆红,其实很早以前,哈佛大学就曾邀请过他去读书做研究,还承诺只要他愿意去,可以免试英语。 面对这么好的机会,韦东奕淡然地拒绝了,理由不过一句“不习惯国外生活”。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内心淡然,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被世俗名利所惑。 内心宁静,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不被人性欲望所扰。 在俗世中,我们会面临很多意外与惊喜,唯有以淡然的心态来面对,才能忠于本心,达到“宠辱不惊”的人生境界。 03 荣辱事来,置之以让 明代文学家高景逸说:“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为人处世,让人一步,不仅能给自己留下余地,也能给他人一线生机,如此,人生路才能越走越宽。 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的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发现了遗传学中染色体所具有的作用,因此在1933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有意思的是,当他得知自己获奖后,急急忙忙地跑去了自己的实验室,找到了当时的两个助手,对他们说:“这份奖金我们共享,每人一份”。 在荣誉和奖金面前,摩尔根从来没有私心,也没去纠结谁应该分到多少,就那么干脆利落地做了决定。 他深知,很多科学实验仅靠一人是无法完成的。后来他和这两个学生一起继续实验,又发现了很多遗传学现象,从而发展了染色体遗传学说。 但也有一些人喜欢追逐名利,在荣辱面前你争我抢,最后落得两败俱伤。 19世纪初期,当时的美国牙科医生维尔斯发现了笑气的妙用,把它作为麻醉剂。 他的学生莫顿也对麻醉剂非常感兴趣,有一次,他从化学教授那里听说了一件趣事: 在一次化学实验中,他不小心吸入了一口氮气;为了解毒,他又马上吸了一口乙醚,不久就失去了知觉。 莫顿听了之后,觉得乙醚可能也有麻醉的效果。 于是他先后用乙醚在动物和自己身上做实验,结果证明了他的设想是对的。 1846年,世界上第一次以乙醚作为麻醉剂的外科手术成功了。 然而,当莫顿想申请乙醚麻醉剂的专利时,不仅他的老师维尔斯,还有曾经启发他的化学教授都跑来想要分一杯羹。 这场官司耗费多年也没有结果,三人都被搞得身心疲惫。 最后, 莫顿的老师维尔斯自杀身亡,化学教授得了精神病,莫顿本人则患脑出血而离开人世。 古语有云:不争一时之荣辱,不争一事之胜负 。 有大智慧的人,不会为了一时的荣辱,而去争权夺利;也不会为了一事的输赢,而去勾心斗角。 愿你余生也能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放下一己私利,不争荣辱,以平常心来面对一切纷纷扰扰。 04 怨恨事来,安之以退 人这一生,如此漫长,难免会遇到心生怨恨之事。 有时候,怨恨只能徒增烦恼,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古人云: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 退让一步,不去纠结,反而能得到不一样的结局。 唐朝陆贽在担任宰相期间,为官清廉,但也曾犯过错误。 以为当时的驾部员外郎李吉甫有结交朋党之嫌,因此上奏皇帝,将他贬为明州长史。 后来,陆贽被奸臣诬陷,皇帝罢免了他的宰相之位,将他贬为忠州别驾。 然而奸臣并没有放过陆贽,而是想置他于死地。 听说陆贽和李吉甫有私人恩怨,便想借李吉甫的手,让陆贽吃些苦头。 于是,奸臣特意提拔李吉甫为忠州刺史,成为陆贽的顶头上司。 然而李吉甫却并没有记恨陆贽,反而非常佩服陆贽的为人和才学。 在面对陆贽时,李吉甫仍然待他以宰相之礼,这让陆贽羞愧不已。 后来两人把酒言欢,敞开心扉交流之后,成为了至交好友。 为了将功补过,陆贽全心协助李吉甫治理忠州,造福了一方百姓。 《菜根谭》有云:“处事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 为人处事,能够主动退一步的人,才是高人。 退一步不是胆怯,而是为了将来的进一步做准备。 人生之路漫长,遇到怨恨之事,不如多退一步。 既给了自己进步的空间,也给了别人一条生路,何乐而不为呢? 孟子说: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意思是说,君子的操守,从修养自身开始,进而使天下太平。 那么如何修养自身呢?不妨牢记这四句话: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快心事来,处之以淡;荣辱事来,置之以让;怨恨事来,安之以退” 处事时,把成败得失看轻一点,就不容易患得患失。 为人时,把荣辱怨恨看淡一点,就不容易得意忘形。 如此,方能在人生的修行路上达到最高境界。 |
|
来自: 雅博学苑 > 《处世哲学,做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