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l'amant--《情人》

 伊卡洛斯之翼 2022-01-13

我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差别还是很大的,尤其是杜拉斯的这种以人物心理为主的写作风格与哈代那种写实的描述方法,很不一样。

这么有难度的作品,被王道乾先生调教得服服帖帖,要不提到的是法国,越南,你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个法国作家写的文学作品。小波先生没说错,不看过这些大家们说过的中文,还真不知道有品位的中文是什么样的味道。

Amour

看起来这本描述年少时与情人相遇相处相爱的故事,也贯穿了当时家里的境遇,更有一种女性自我意识的发现的过程。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本书,我还看了同名的电影,男主演竟还是梁家辉,92年上映,一部尺度很大甚至超过了《色戒》的电影。导演很出名,《兵临城下》就出自同一个导演之手。因为是看过书,所以对电影的期待有点高,在一些关键的情节上,我并不认同导演的改编,但是女主角的演绎很到位,除了身材好颜值高,一直未穿内衣真空出境以外,女主角还表现出了少女特有的魅力和风情,全裸出镜以及媾和高潮的画面都表现得很唯美。

所以我想我应该理解维基百科上说该片观众反应热烈,然而影评家有负面评价是什么个意思,萝莉的酮体之美让观众一饱眼福,肾上腺分泌激增,然而这是杜拉斯的自传,一位以难懂的作品而著名的女作家,作品的文学性就在于她对自己的经历与爱情的理解,酮体与高潮很重要,但是更多的是反映一个出身在越南的底层白人女孩对爱情、对家庭、对社会的复杂的理解,最后通过一个文学化的表述重现出来。电影恰好就满足了观众的眼睛,而忽略了杜拉斯面对各种场景的纠结与奇葩的想法,通过高潮来暂时解脱家庭与学校的无奈,面对情人时而坚持自我时而完全迎合甚至有BDSM的情节,最关键的是等到了登上回法国的客船,想到与情人相忘于江湖后,才恍然大悟“这就是爱。”

电影在人物心理刻画中表现的不够,因此即便有结尾嚎啕大哭的情节,也难以让人感受到这份纠结与无计可施。

不同的爱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爱情故事不外乎下面几个套路:

  • 爱情跨越了阶层,国界,性别,年龄

  • 爱情深陷于多个三角关系中,来回争夺

  • 爱情的一方是完美的恋人,然后忽然离世

懵懂的年纪,看到了这些日韩港台的爱情片,以为爱情就像小说里那样的美好,一直再找那个完美的人。这何尝不是一种春药,一种极端的爱情教育片而已,那另一种呢,就是不穿衣服的,你懂的。本质上,它们是恒等的。

直到我读到川端康成在《雪国》、《故都》、《千只鹤》里写的唯美的爱欲,全是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的描写,淡淡的一丝丝的让你感觉到他们的爱念,虽然没有结局,但是川端康成名言“无言的死就是永远的活”,让我瞬间明白理解这种爱念,这种情绪是无法永恒的,但是并不是说没有永恒的办法。

很久之后,一年前,我再翻开哈代的书《德伯家的苔丝》,因为木心说“哈代的书温暖人心,给人以力量”,感受到了在道德管束很强的维多利亚时期,一个底层的美女被强暴产子,幼子夭折后与一牧师的儿子相恋,这个完美的男人,最终还是选择了逃避,当出外历经生死波折回来想要破镜重圆的时候,美女已将恶人杀死,最后这个看起来完美的男人娶了美女的妹妹当作补偿。这种爱与原罪的纠结,每个人其实不真实面对诱惑,是不会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样的,人心并不如嘴上说的那样简单。

进而看到杜拉斯的《情人》,表达的方式与川端有一丝的相似,纯粹是因为只和哈代与川端相比较,前者讲一个很完整的故事,后者很零碎的重现生活片段尤其是内心的想法来表现情感。

中国情人

这部自传型小说的男主人公是一位中国人,原著写的是一位来自于辽宁抚顺的柔弱的男子,但是家里拥有当地一大片的地产,典型的富二代。据闻在拍摄同名电影的时候,这位男主人公已经去世,所以并未联系上,然而电影改编成了一位来自广东的富二代公子,由梁家辉去演,总是感觉有点怪。可能那个时候梁家辉出道还算早,他的戏不如现在演得那么好,而且杜拉斯的小说很难懂,怕是他也未能完全读懂这个剧本,关于一个柔弱的中国富哥公子,在这段感情中的挣扎纠结与迷离,梁家辉没完全表现出来,电影中的他只是个有点呆板、自卑而又冷漠的角色,正如现在很多小鲜肉的戏一样,似乎是板着脸,但是和老戏骨的戏差远了。

杜拉斯的家庭一度是个中产阶级,在法属越南殖民地上,有着自己的土地是实业。由于父亲的离世,政府的侵吞,一个寡母带着她和她两个哥哥一起生活,母亲的溺爱导致了大哥的纨绔,小哥的懦弱,和一个无可奈何的她。即便大哥打假斗殴,吸毒盗窃,欺负弟弟妹妹,母亲仍然不加管束。虽然她不喜欢读书,但是不得不说她成绩还成,由于那个学校只有那么一两个白人,一家没有白人去的中学是上不来台面的,她的越格与好成绩只能让学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她的第一次也是他们的第一次,书中描写得很详细,她的高冷与深邃让这个男主人公变得卑微,即便她小他12岁。那个夜,在房间,男人只是说如何爱她,这个在巴黎纵情声色的男人竟然在这小萝莉面前发怵,而并没有动手退去她的衣物,然后两个人都沉默了。

她本来可以回答说不爱他,她什么也没说。突然之间,她明白了,就在一刹那之间,她知道:“他并不认识她,永远不会认识她,他也无法了解这是何等的邪恶。”为了诱骗她,转弯抹角弄出了多少的花样,他,他还是不行,他没有办法。独有她懂得。她行,她知道。由于她那方面的无知,她一下子明白了:在渡船上,她就已经喜欢他了。他讨她欢喜,所以事情只好由他定了。

然而她说的是,不要他爱上自己,只要做他平时对其他女人做的事情好了。这个回答,让这个男人迷惑了,颤抖了,哭着开发了这片处女地。而她,却爱上了这高潮的感觉,沉迷下去了。

百事哀

和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不一样,杜拉斯描述的就是这么一位面临着家庭与社会压力的一位白人萝莉,并不抗拒一个柔弱中国公子富哥的搭讪,并与之成为了情人,不得不说他们用法语沟通,毕竟这位公子哥是从巴黎肄业回来的。杜拉斯生活得挣扎,经历很曲折,因此她不可能像菲茨杰拉德那样把故事写得纸醉金迷,或者曹雪芹也是这样。让一个没有纸醉金迷过的人来写豪门故事,让一个养尊处优的人来写底层人民纠结无奈的情感,效果都不会太好,最后成了那些让人发情的春药。

至于她的流言,她哥哥看不起这个不是白人的情人且百般羞辱,她家亲戚在她家落难时不施援手,一直说她们的不是;至于他家里的强势,包办的婚姻,无法读下去的书,似懂非懂的她;这些才是让他们走到一起,相互慰藉,在对方身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小会短暂的解脱。

她的小哥哥死了,27岁,在她看来是宿命,生死都是虚无的,不朽就是朽,不死也可以死去。这和川端的“无言的死就是永远的活”。没有爱,活着也是死。

结语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对法国的事物有特殊的好感,即便是叶公好龙,我仍无法解释这种情愫。

上月,在海南度假的时候,当我第一次进入这酒店的时候,就有种莫名的好感,直到进了房间,看到那幅挂在墙上的单色壁画,一个法国女人伫立在海边的小矮墙旁,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或许是越南的某个度假圣地,一位法国女士倚靠在海边眺望远方。我恍然意识到这个是法式度假酒店,包括房间的设计与 妹尾河童的“窥视欧洲”书中的欧洲旅社相仿。翌日,看到讲法语大厨,耳边响起了法语音乐,或许正因为这些,营造出了亲切放松的心境。

这文学,很法国。

Merc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