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公平--《公平》

 伊卡洛斯之翼 2022-01-13

很久之前便听说了哈佛的《公正》的公开课很不错,值得一看,大家都说好。我尝试看了一段,发现教授讲的很快,字幕飘过的速度也很快,一句话还没想明白,下一句话又接上来了。看了半个钟头,脑子也是一头雾水。于是便放弃了观看这个公开课的念头。

看书其实也很费劲,每个章节平均都都得花两个多小时去阅读与理解。毕竟这是一本关于价值观的哲学教材,难度还不小。巧的是,这本书是在井冈山看完的。当我合上书本的时候,回味其中内容,发现自己关于公平的认识确实加深了理解。之所以说这是一本关于价值观的书,是因为书中从三个角度来分析了,“什么是公正”,脑中许多矛盾又统一的观点都可以归到这三个类别中。

公平

两难的矛盾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这么一类问题时常让我迷惑。比如,

  • 人一定要诚实,但是某些时候可以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到底能否说谎?其实隐含着其实是目的论的观点,正确与否从说话的结果出发;

  • 有的时候,我们经常说少数服从多数,少数人的意见真的不对吗?况且不是有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上吗,这个时候隐含着的就是正确与否,从社会的最大福祉来出发;

  • 有时,我们路过街边的一个向你求助10元钱吃饭的年轻人,心里会纠结这个到底是真是假,是否要给他呢,很多时候施舍了援助,是因为我们觉得路过不好意思。心有愧意而施舍到底是不是伪善?这个时候就会隐含着正确与否,与你最开始的出发点有关。

关于公平的角度

这不公平!这是我们常说的话。如若我们都是讲道理的人,接下来的对话到大部分都是回到上面的几个场景。这就是这本书最想告诉我们的,关于公平的讨论不外于这么几种:

  • 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认为公正意味着使功利或者福利最大化,这是为了最大多数人的幸福。

  • 以康德或者罗尔斯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认为公正意味着尊重人们选择的自由,或者是人们在自由市场所做出的实际选择,也或者是人们在平等的原初环境中所可能做出的假象的决定,简单而言就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或者从一种超越个人感情的道德出发(当年的那些战争年代的老共产党员)。

  • 以亚里士多德的代表的从事件的目的出发,认为公正涉及培养德行和推理共同善,就是要先找寻做某件事情的意义,然后再通过这个评价去考量这个事情公正与否。

都是不完美的

针对每一种场景,作者都指出了它们的不足,功利主义对经济学以及概率论的推动很大,本质上把“公正”货币化了,而且不关注个体,因此当年罗马人把基督徒扔进斗兽场是公正的。自由市场的观点,以美国雇佣兵为例子,他们的战斗力增强了但是却让发动战争的人不会考虑到自己的孩子是否在部队里,据统计美国的特权阶级的孩子都不在军队里,所以会产生阶级歧视的不公平以及取消了兵役制度也让弱化了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参军原本是民主公民身份的象征。作者青睐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公正在于培养公民的德行与共同善,从物品的目的来推理恰当的分配它的方式,而这种观点的弱点就在于大家对同一件事的目的并不总是一致的,相反,矛盾重重。

老革命家与康德

相比而言,哲学的观点是不容易理解的,正如那个自由主义的观点的描述,然而在井冈山参加的培训,让我从另一个层次来理解这个超越情感的道德。书中也花了很大的篇幅去介绍康德的哲学观点,尤其谈到了道德,康德对道德的定义和我们普通的定义不一样,不是说合乎大宗的道德审美,而是出于一种不加束缚,没有前提条件的义务,才是道德。正如老一辈的共产党员,在井冈山牺牲的红军战士,无条件的服从党的指挥和安排,被捕后宁死不屈,即便革命成功,依然不动用自己的权利的和地位为自己谋取一丁点的福利,这不就是一种无条件的断言,无条件下遵守共产党员的要求,这是一种义务,从未考量自我得失。

康德的哲学很晦涩,但是会让人联想到马克思的哲学观点。马克思哲学继承并超越了康德的自由主义的观点,经过我在网上的一些调研,这个观点是已经被马克思理论研究家证实过的。

  • 中央编译局在2012年的理论研究就发表过《马克思对康德自由观的继承和超越》一文,观点是马克思继承了康德的宝贵遗产,并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现实的社会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扬弃了康德哲学的缺陷,找到了通向自由王国的现实之路;

  • 日本左翼批判理论的代表柄谷行人著书《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作者参照康德的“整合性理念”试图构建“共产主义道德形而上学”,阐述康德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并进一步的用“资本-国家-民族”三位一体的架构分析了资本主义的不足,提出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哲学的重要性。

不理解其实是境界未到

很多时候,我们对有着执着的信仰的老党员们不是那么的理解,认为他们是老顽固,其实不是的。因为他们对信仰的坚持与认同,是不加任何的条件的,因此他们已经超越了自己的得失,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来思考个人与国家的事情。他们或许不知道什么是康德说的一种出于无条件的断言的义务,但是他们做到了,殊途同归,他们的思维深度远超越了我们普通人,这就是我们不能理解的原因了。

结语

让自己了解自己价值观与做决定的过程,并不是为了论证哪一种方法或者角度最好,而是希望自己在做决定的时候能思考的更全面,更全面的综合考虑其他人的意见。

一个人,只有对世界了解得越多,才不至于变得偏激。对这个世界了解得越多,却又容易患得患失。理智不偏激,善于决断,勇于承担,或者这才是我们讨论这个话题后应该学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