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一样的京味--《我这一辈子》

 伊卡洛斯之翼 2022-01-13

本书是老舍先生的作品精选集,书中的小说基本上是选段,因不完整,所有有时候总是想了解故事下一步该如何发展。老舍先生是我们中小学语文课本时常能见到的作家,以前的网络并不发达,我除了只知道老舍先生原姓舒,名庆春,字舍予,至于先生长什么样子,此前有什么经历,结局如何,一概不知。

重读先生的作品,或是因为年初观看了濮存晰先生朗读的《宗月大师》一文的选段,让我萌生了重读先生作品的想法。先生是投湖自缢的,说来也是悲怆,在《又是一年芳草绿》一文中,先生写道:

悲观有一样好处,它能叫人把事情都看轻了一些。…我的悲观还没有到想自杀的程度,不能不找点事做。有朝一日非死不可呢,那只好去死喽,我有什么法儿呢?

我想先生原本只是自嘲,没想到也真到了非死不可的一天。

不一样的京味

老舍先生是北京人,书中节选的故事应该都发生在北京。故事发生的时间应该是民国年间,写的基本上都是小人物挣扎过活的故事。因为都是小人物,所以他们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中,都只能苟活于世,传闻外面有人打仗要占领北平,大伙义愤填膺,抡起袖子,而战火烧到门外,大家大门一闭,如无头苍蝇般不知如何是好。

北京,我去过两回,那时我还是学生。穷住招待所,也就只能四处走走,听到京味普通话,找个路人问路,发现人家讲完后我仿佛还没能回过神来,那语速那语调,我需要一段时间去理解。电视剧里的北京,和我看到的北京,还是有些区别,至于那区别是什么,我一下子还说不上,毕竟本地人脸上洋溢的优越,让我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外乡人倍感压力,连坐公交车都得先伸长脖子看看人家怎么站,觉得看明白了走过去,一戴着袖章的大爷走了过来“小伙子这么年轻怎么不好好排队呢?”那时年轻,脸皮薄,红着脸嘟囔着问,那XXX路车应该在哪等,大爷倒是很客气的,教小孩似的,告我站哪个框,怎么等。

胡同

老实说,我虽然听说过胡同,却从未进去过,一是在北京停留的时间短,再者那是人生地不熟,也不敢乱走,而老舍先生笔下的胡同很有意思,比如《四世同堂》中祁家住在护国寺后面的小胡同,形似葫芦,也便分成了“嘴”、“脖子”、“胸”、“腰”和“肚”,不同的位置房价不同,住的人层次各异,而人也都是嫌贫爱富的,可又不愿意表露出来。

祁家的房便是在葫芦胸里。街门朝西,斜对着一棵大槐树。在当初,祁老人选购房子的时候,房子的地位决定了他的去取。他爱这个地方。胡同口是那么狭窄不惹人注意,使他觉到安全;而葫芦胸里有六七家人家,又使他觉到温暖。门外呢,两株大槐下可供孩子们玩耍,既无车马,又有槐豆槐花与槐虫可以当作儿童的玩具。同时,地点虽是陋巷,而西通大街,背后是护国寺——每逢七八两日有庙会——买东西不算不方便。所以,他决定买下那所房。

活地图

先生对北京简直是熟的不得了,比如《骆驼祥子》中祥子好不容易置办一属于自己的人力车,想不到竟被大头兵被拉壮丁去了,而关于祥子脑子里嘀咕着如何逃跑的路线,我只能看懂个大概,比如

一闭眼,他就有了个地图:这里是磨石口——老天爷,这必须是磨石口!——他
往东北拐,过金顶山,礼王坟,就是八大处;从四平台往东奔杏子口,就到了南辛庄。为是
有些遮隐,他顶好还顺着山走,从北辛庄,往北,过魏家村;往北,过南河滩;再往北,到
红山头,杰王府;静宜园了!找到静宜园,闭着眼他也可以摸到海甸去!

兵荒马乱

民国那时候的兵荒马乱与民不聊生,估计现在的我们是难以领会的,不过电影《战狼2》中那个动荡不定的非洲,或许能让我们想象到民国时代的中国,那些无助的眼神,估计和当年民国时代无助的小民一样。《我的一辈子》,老舍先生通过主人公一个窝囊没后台的巡捕,描述了动乱时候,平民变成了暴民,打家劫舍的片段。

铺户已有被抢过的了,跟着抢吧!平日,谁能想到那些良善守法的人民会去抢劫呢?哼!机会一到,人们立刻显露了原形。说声抢,壮实的小伙子们首先进了当铺,金店,钟表行。男人们回去一趟,第二趟出来已搀夹上女人和孩子们。被兵们抢过的铺子自然不必费事,进去随便拿就是了;可是紧跟着那些尚未被抢过的铺户的门也拦不住谁了。粮食店,茶叶铺,百货店,什么东西也是好的,门板一律砸开。

抢完之后,还放火,劫后余生的人冷漠的围观,看着残垣断瓦。

平日最热闹体面的街口变成了一片焦木头破瓦,成群的焦柱静静的立着,东西南北都是这样,懒懒的,无聊的,欲罢不能的冒着些烟。地狱什么样?我不知道。大概这就差不多吧 我一低头,便想起往日街头上的景象,那些体面的铺户是多么华丽可爱。一抬头,眼前只剩了焦糊的那么一片。心中记得的景象与眼前看见的忽然碰到一处,碰出一些泪来。这就叫作“惨”吧?火场外有许多买卖人与学徒们呆呆的立着,手揣在袖里,对着残火发愣。遇见我们,他们只淡淡的看那么一眼,没有任何别的表示,仿佛他们已绝了望,用不着再动什么感情。

骨子里的爱

尽管,大家都过着苦日子,老舍先生家里也不宽裕,他打骨子里热爱北京,借用《四世同堂》的原话:

时局要演变到什么样子呢?你看,我是不大问国事的人,可是我能自由地生活着,全是国家所赐。我这几天什么也干不下去!我不怕穷,不怕苦,我只怕丢了咱们的北平城!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美丽;拿到人的手里就算完了。北平城也是这样,它顶美,可是若被敌人占据了,它便是被折下来的花了!是不是?”见他们没有回答。他又补上了两句:”假若北平是树,我便是花,尽管是一朵闲花。北平若不幸丢失了,我想我就不必再活下去!”

这本书最大的不足就是没有写出每一篇作品的年份,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当然对我们理解老舍先生的作品是有帮助的。其实老舍先生的作品,并没有像教科书那样有着绝对的政治阶级色彩,有政治色彩不错,但也有人伦与人性,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有些人格弱点也是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关键。不过这些东西,我从未在语文课上领悟过,不晓得是我愚钝,还是叛逆?

洋罪

老舍先生分别去英国与美国访学,想必先生的英文水平还是相当不错的。《英国人》、《我的几个房东》与《取钱》,内容都与先生的访学经历相关,关于英国人,先生用了很漂亮的大白话点出了伦敦人特有的自我优越感、那种绅士般的礼貌是为了和人保持距离而不是拉近关系、英国人不爱看书最多看看那些王子看上灰姑娘一样桥段的小说。不过《取钱》对比的就是当年中西方银行的体验了,先生戏谑西方人的那种专业与效率为犯贱,而把东方银行的从业者叫大爷,牌号第一的顾客,从早八点等到下午四点才开始办理业务,情节虽然夸张一点,不过有些桥段直到今日也不过时。

两室一厅

本书的末篇选的是《我的理想家庭》,明显老舍先生还是喜欢住在一个小院子里,虽然房间不必多,但是院子必须够大,而这宅子必须在中国,最好是北京,其次是青岛,最后是苏州。爱北京,那是故土情结,爱青岛,是因为有那股洋味,而苏州,我猜就是因为园林了,而这个猜是没有依据的。

现如今,很多人的理想住处也就是个二室一厅,有个外阳台,南北通透,外面不要有遮挡。

我的理想家庭要有七间小平房:一间是客厅,古玩字画全非必要,只要几张很舒服宽松的椅子,一二小桌。一间书房,书籍不少,不管什么头版与古本,而都是我所爱读的。一张书桌,桌面是中国漆的,放上热茶杯不至烫成个圆白印儿。文具不讲究,可是都很好用。桌上老有一两枝鲜花,插在小瓶里。两间卧室,我独据一间,没有臭虫,而有一张极大极软的床。在这个床上,横睡直睡都可以,不论怎睡都一躺下就舒服合适,好象陷在棉花堆里,一点也不硬碰骨头。还有一间,是预备给客人住的。此外是一间厨房,一个厕所,没有下房,因为根本不预备用仆人。家中不要电话,不要播音机,不要留声机,不要麻将牌,不要风扇,不要保险柜。缺乏的东西本来很多,不过这几项是故意不要的,有人白送给我也不要。 

院子必须很大。靠墙有几株小果木树。除了一块长方的土地,平坦无草,足够打开太极拳的,其他的地方就都种着花草——没有一种珍贵费事的,只求昌茂多花。屋中至少有一只花猫,院中至少也有一两盆金鱼;小树上悬着小笼,二三绿蝈蝈随意地鸣着。 

这个家庭顶好是在北平,其次是成都或青岛,至坏也得在苏州。无论怎样吧,反正必须在中国,因为中国是顶文明顶平安的国家;理想的家庭必在理想的国内也。 

结语

老舍先生的作品,值得我一本本的找回来看,虽然都是陈年旧事,不过有些事情让人感觉到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对于小民而言,别看太多灰姑娘式的童话,还是想想怎么把卑微的生活过得相对体面些为好。

而今世上再无老舍,然谁还能如先生般为小民们写小说杂文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