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讲《论语》这本书中开篇学而中的第一句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也是让我很受益匪浅的一句话,很多人读这句话的时候都没能真正理解这句话原本的意思,大多停留在表面的意思,实际上这句话可以说把学习这两个字讲得十分透彻了,下面我开始为大家讲讲这句话中饱含的人类智慧结晶 学习的第一层境界叫做"习学" "学而时习之" 所谓“习学“ ,关健就在于这个习字,这个字也是一字多意,第一层意思时"复习"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人的大脑是有遗忘曲线的,这个科学已经证明了,我们很多人之所以不能够把学习到的知识记下来,大多数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对抗自己遗忘曲线,而复习实际上就是对抗遗忘曲线的最好的方法,所以这里的习字就是讲的复习 当然习字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实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里面就告诉大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读书学习从本质上来看,说到底还是要落实在实践上,我自己在学习自己本专业医学的时候也有着深切的感受,在课堂上学的有些理论知识,很多时候是很空洞的,因为你没有实践过,是不可能真正的理解,一旦你实践了,就很容易懂得它的原理,甚至还会有新的发现,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有一篇文章《实践论》就里面就讲过,:一个问题的解决,是从实践到理论然后再到实践的过程。 学习的第二层境界叫做"共学" "有朋自远方来" 以前,读这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总觉得是朋友来找你玩了,会觉得很快乐吗,但是后面才发现,朋友来找你一起学习,一起探讨新的问题和人生观点,难道不是更快乐吗。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俩交换,我们还是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再交换,我们就有两个思想。俗话说的好"独学则孤陋寡闻"一个人只知道自己默默的学,而排斥和别人去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是很容易陷入自己的陋见里面,成为"井底之蛙"讨论和辩论,会让人发现不同的角度,和多种思维方式,让人能有更多的选择的余地,所以说,学会和别人一起"共学"也是很重要的 学习的第三层境界叫做 “见学“ "人不知而不愠 " 所谓的"见学"意思就是在学习里面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即使别人不能理解自己的观点,我们也不生气。 在学习里面,我们大多数人常常会欠缺一个东西,就是独立思考的精神,也叫做主见。我们可能很容易被心里的从众效应给带偏了,认为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比如我现在给大家说的这三个观点,共学,习学,和见学,这只是我自己的独到的看法和见解,我只是希望能给读者打开一扇窗户,但并不希望别人将这个奉为圭臬,因为这样他就被障碍了,而丧失了自己独立思考的精神,在学习的最后一层境界,我觉得也是最高的境界,应该能有自己东西,自己独立思考的见解,这也是学习最本质的最原始的目的所在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打开一扇窗,与诸君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