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绘画 | 让-弗朗迪克·米勒《午休》

 世界名画 2022-01-13

今天,我们介绍法国画家让-弗朗迪克·米勒创作于1866年的画作《午休》。这幅画在米勒众多的名作中,并不算是最出名的,现收藏在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这幅画创作23年后,画家文森特·梵高临摹了这幅画,而使得米勒的原作名声鹊起。

画作名称:午休(Noonday Rest)

作者: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

年份:1866年

原作材质:纸面水彩画(watercolor on paper)

原作尺寸:292cm×419cm

馆藏处:波士顿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让-弗朗索瓦·米勒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法国巴比松派画家。以乡村风俗画中感人的人性在法国画坛闻名。米勒是法国最伟大的田园画家。米勒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他用新鲜的眼光去观察自然,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兴起是以巴比松画派为先驱的,这个画派中,最能写实地表现农民与自然的关系的首推现实主义农民画家米勒。米勒的风格,按照画史的严格区分,不应划进巴比松画派。可是米勒住在巴比松村达27年之久,时间比谁都长。在那里,他上午去田间劳动,午后画画,长年累月如此。

△ 让-弗朗索瓦·米勒,Nadar拍摄,1856年-1858年期间

巴比松派(法语:École de Barbizon)是1830年到1840年在法国兴起的乡村风景画派。因该画派的主要画家都住在巴黎南郊约50公里的枫丹白露森林(Fontainebleau Forest)附近的巴比松村,因此在1840年以后,这些画家被合称为“巴比松派”。

△ 枫丹白露森林里的景象,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绘,1846年

巴比松派的主要画家是强调科学风景画法的泰奥多尔·卢梭、让-巴蒂斯·卡米耶·柯洛、让-弗朗索瓦·米勒和夏尔-弗朗索瓦·多比尼,其中卢梭和米勒在巴比松村终老。

巴比松派是法国浪漫主义画派转向写实与现代主义的一个起点。过去法国艺术界对风景画的评价都很低,认为画风景画的画家是比较不引人注目,也不值得注意的,但巴比松派的作品使世人被乡村中的优雅感动,同时也因当时巴黎和欧洲都饱受战乱,人心思慕隐居生活,所以巴比松派成功地为风景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印象派自1860年开始崛起铺平了道路。

△ 枫丹白露森林,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绘,1830年

米勒算是这些画家中最穷苦潦倒的画家,在巴比松共生活了27年,基本上都处于上午务农、下午作画的状态中。手中几乎没有闲钱,有一点钱就换些颜料画布作画,实在没有,就自己烧制木炭条继续画画,从未停歇。所以他的画作很少有大幅的,一米左右的都不多见,多为50厘米以下。

1866年,米勒在巴比松创作了《午休》,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这幅画并不是一幅油画,而是纸上水彩画,画幅也不超过50厘米,但是穷困潦倒的米勒却用笔尖温暖了生活中的贫瘠。

画面


在米勒的《午休》这幅画中,也许这对中年夫妇劳作的太累了,两个人憨睡在正午的阳光下,他们头枕着留有麦香的新麦垛,农夫穿着一条蓝色的工装裤,双脚赤裸,身边那两只鞋子也许装满了一种生存的艰辛,一对弯弯的镰刀似乎也在午休。

一顶褐色草帽遮住了农夫的额头,使人无法想像他的梦境是否已经进入了月夜。女人俯卧在男人的身边,头枕在自己的前臂上,这样她可以离他的男人更近一些。

时光在流逝,那些被收割的麦子也在沉睡。一辆大车旁的两头牛尽情地吃着麦子,这个夏天是它们劳动最苦的季节,吃一些麦子补充自己的体力上帝也会装着没有看见。

画作流传


1866年,这幅画创作之后归埃米尔·加维(Emile Gavet,1830年出生,1904年去世)所有。1875年6月11日至12日,加维将这幅画通过经销商Alexis-Eugène Détrimont在德鲁奥酒店(Hôtel Drouot)卖出。德鲁奥酒店是巴黎的一家大型拍卖行,以美术,古董和古物闻名。由16个大厅组成,容纳70个独立的拍卖行。

△ 1852年至1900年代德鲁奥拍卖行的外墙

这次的买家可能是波士顿的昆西·亚当斯·肖(Quincy Adams Shaw,1825年2月8日-1908年6月12日),他是波士顿的投资者和商业大亨,是卡卢梅特和赫克拉矿业公司的第一任总裁。

△ 昆西·亚当斯·肖,1918年拍摄

1917年,这幅画被昆西·亚当斯·肖的夫人玛丽安·肖·霍顿(Marian Shaw Haughton)和儿子赠送给了波士顿美术馆。

△ 1925年的波士顿美术馆,Abdalian, Leon H.拍摄于1925年,Braun, George A.着色

波士顿美术馆(英语: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简称MFA),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是全美最大博物馆之一。1876年7月4日美国建国百年时对外开放,之后在1909年迁到现址。馆藏近45万件艺术品,每年吸引超过100万人次参观。2013年,它是全世界第55热门的艺术博物馆,美国第10热门的艺术博物馆。

△ 波士顿美术馆,2019年11月8日拍摄

画家


让-弗朗迪克·米勒(法语:Jean-François Millet,1814年10月4日-1875年1月20日)法国巴比松派画家。他以写实手法描绘的乡村风俗画闻名法国画坛,被认为是写实主义艺术运动的参与者。代表作有《拾穗》《晚祷》等。

△ 让-弗朗迪克·米勒自画像,1841年

由于巴黎动乱,1849年夏天米勒偕同妻儿搬到巴黎近郊,邻近枫丹白露森林的巴比松村定居。1850年,米勒创作了《播种者》。此画后来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获得许多重要人物的赞赏与肯定。如作家维克多·雨果和印象派画家梵高。

△ 播种者,让-弗朗迪克·米勒,1850年,波士顿美术馆藏

1857年,米勒创作了《拾穗者》,可说是米勒最著名的画作。此画描绘三名农妇在一片金黄色的麦田中捡拾收割过后的麦穗。在画面中充满的感伤与人性尊严的宁静,奠定了米勒在法国自然派画家中的重要地位。

△ 拾穗者,让-弗朗迪克·米勒,1857年,巴黎奥赛美术馆藏

1858年,米勒创作了《晚祷》。米勒去世后,法国富商索夏尔以80多万法郎购回了这幅画并于1909年捐赠给卢浮宫。

△ 晚祷,让-弗朗迪克·米勒,1858年,巴黎奥赛美术馆藏

1867年,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与柯洛一起展出田园自然风格的画作,拾穗等八幅作品获得首奖,人们逐渐认可米勒的绘画。罗曼·罗兰在所著的《米勒传》指出:“米勒,这位将全部精神灌注于永恒的意义胜过刹那的古典大师,从来就没有一位画家像他这般,将万物所归的大地给予如此雄壮又伟大的感觉与表现。”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中篇小说《他是否还在人间》设定米勒是四个落魄的青年画家中的一个。四人商量决定通过假装米勒已死提高了他的作品受认可的程度,使四位画家在世时享受到了作品的经济价值。小说意在讽刺艺术品市场中看重作品出身故事而不是作品本身艺术价值,艺术品产生的经济收益经常在艺术家死后才能显现并为附庸风雅者攫取的社会现象。

影响力


法国蚀刻家Jacques Adrien Lavieille制作了这幅画的木刻画,画作名称变更为《一天的四个时刻:午休(The four times of the day: The Siesta)》。

△ 木刻画《一天的四个时刻:午休》,Jacques Adrien Lavieille,年代不详

1889年或1890年,梵高临摹了米勒的这幅《午休》,梵高在忠实原作主题构图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风格。

画作名称:午休(La sieste)

作者: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

年份:1889年或1890年

原作材质:布面油画(oil on canvas)

原作尺寸:73cm×91cm

馆藏处:巴黎奥赛美术馆(Musée d'Orsay, Paris)

对于米勒来说,原作是19世60年代法国乡村的象征,表现的是中午宁静祥和的惬意时光,但梵高通过蓝紫色和黄橙色的对比色结构,增强了作品的力度感,这也是他独一无二的风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