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人在事上磨炼,才能行稳致远

 给我活力 2022-01-13
学习妇科偏方

图片

 王阳明的弟子陆澄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静守时感觉不错,但遇到事情就感觉不同。为何会如此?”

 王阳明的回答是:这是因为你只知道在静守中存养,却忘了在努力克制私欲上下功夫。这样一来,遇到事情就会动摇。而人必须在大事小情上磨炼自己,才能站得稳,才能达到“无论静守还是做事,都能够保持内心的安定”的境界。

 以上就是王阳明“事上磨练”的精准表述。事上磨练,简单的四个字,却不是王阳明随口一说的教条,其背后有着不可辩驳的心学思想基础。

图片

 第一个思想基础来自王阳明的心学基石——心即理。他说,心,在物为理,有此心即有此理。这句话的意思是,所有的理的确在你心中,但你不把它呈现到事物上去,理没有呈现出来,就等于没有。我们的心必须要去事物上呈现良知,事物才具备天理,这样才能说心即理。否则,只说所有的理都在我心中,却没有任何行动,不把心内的良知呈现到事物上去,那就是枯禅,没有任何意义。一切都以呈现出来为标准,而要想呈现,就必须去做事,去行动。

 第二个思想基础来自王阳明的一段话,大意是:眼睛没有本体,以万物的颜色为本体;耳朵没有本体,以万物的声音为本体;鼻子没有本体,以万物的气味为本体;口舌没有本体,以万物的味道为本体;心没有本体,以天地万物的感应是非为本体。这段话和心即理异曲同工,但更加具体。王阳明的意思是,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口舌,固然是在我们身上,可如果你不用它们,它们就是没有存在意义的。它们看似属于我们,但若想让它们体现价值,就必须将它们用到实处。也就是说,它们的价值体现不在我们身上,而在它们的行动。

 这两个基础决定了“事上磨练”是阳明心学的重要概念理论之一,它不是阳明心学中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补充,它本身就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图片

 有不少人都喜欢用“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来调侃自己,认为自己满腹经纶,总有真知灼见,一旦独揽摊子,就会一败涂地。更有些人如王阳明的另一位弟子陈九川所感怀的那样,平时无事静坐,感觉自己英明神武,一遇事,就屁滚尿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是在于王阳明所说的,人必须要去事上磨炼,才能达到内外合一之境,无论有事还是无事,都能游刃有余。

 那是不是只有那些伟大人物才有资格事上磨练?因为翻开他们的经历就会发现,他们遇到过很多艰难困苦,而这些艰难困苦最练人。王阳明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事上磨练的机会,只是很多人都错过了。

 当你面对不义之财时,就要在这件事上磨练不受诱惑的心;当你面对一份责任时,就要在这件事上磨练担当的心;当你面对压力时,就要在这件事上磨练勇往直前的心;当你面对艰难困境时,就要在这件事上磨练克服恐惧的心。

图片

 王阳明之所以提倡“事上磨练”,就是让我们在面对上至家国生死的大事,下至柴米油盐的小事时,都要以正念去面对,而不是每日都被名利财货所熏染、所控制。俗语云,狗不见骨头都是好狗,一旦见了骨头,全都成了疯狗。为什么一见骨头就成了疯狗,就是因为平时没有克服掉骨头对自己的诱惑。

 归根结底,事上磨练就是练心,磨练一颗强大的心,只有具备了这颗心,才能遇急事不乱,才能平心静气的以良知来判断。最终,内外合一,天下无敌。

学习男科偏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