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然养生:道解中医(一)

 开心康乐场贾泳 2022-01-13

本文来源:道医修身学(ID:daoyixsx)

第一部分  以道感悟中医         



“道解中医”的概念,来源于“岐黄源于道”这句话。

所谓“岐黄源于道”,源出于岐伯与黄帝对话所产生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

在《黄帝内经》当中,展示和揭示了人的生命实相和真相,以及预防、治疗、健康之道。

《黄帝内经》这本著名的经典,是中国医学的初始宝典,可以说整个中医都源于《黄帝内经》。

但是,现代人对《黄帝内经》感兴趣的已经比较少了,能够读懂的人也少了,因为近百年以来,我们采用了西方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所以难以真正地读懂《黄帝内经》。

鉴于这个因素,我们就立了个命题,叫做:

以道感悟中医,

以道体悟中医,

修身而学习中医。


01

道学文化诞生了中医学

东方的文化和西方文化,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径。

正像爱因斯坦所说,西方以实验证伪的方法来完成了他们的科学,但是中国人却完全没有走上这条路。

“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全都做出来了。”

这里面提出了一个疑问:中国人用什么方法实践?为什么没走上西方的科学发展之路,却能实践发现西方科技能够发现的一些现象?

其实,这条“中国之路”就完整地包容在《黄帝内经》、“老子五千言”、《庄子》以及其他一些中国古代著名的经典当中。

1973年湖南马王堆发掘出来的《黄帝四经》,揭示了中国研究生命、研究自然、研究万物的学习、教育方法和理论。

而且,近代西方正在接近中国祖先们所揭示的这个理论框架,非常想掌握中国祖先是如何突破西方模式而完成了这些研究的。

我们就借“岐黄源于道”和“道解中医”,对这个命题作一探讨。

我们中国的文明诞生于内文明。

请注意这个“内”字,为什么说中国的文明诞生于内文明?

这个“内”是体内的内、身内的内,这是一个分水岭,是中国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分水岭。

西方文化、文明的产生是外文明,东方文明的产生是内文明;西方文明的产生是眼耳鼻舌身的外延,而东方文明的诞生是眼耳鼻舌身的内用,这是一个分水岭,一个明显的界限。

内文明在历史上孕育了我们两千五百年前的道学文化,道学文化诞生了中医学,所以说“岐黄源于道”,中医也同样源于道。

整个道学的框架、核心基石,主要是由伏羲的《易经》、《黄帝内经》与《黄帝四经》以及“老子五千言”,构成了中国古代道学文化的根和干;在此根干的基础之上,才展开诸子百家。

但是我们注意到,在我们国内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文化就是孔子文化,这其实是没有理顺两千五百年前“轴心时代”之前这三大文化的根基。

道学,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各家学说、各个学派的最高境界和共同的归宿,最终的归宿都应该归到道上面来。

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以及后来的理学等,都是从道德根文化大树当中长出来的枝干文化,包括医家文化、中医文化,都属于百家之一。


02

中华道学文化体系概貌

中华道学文化体系的概貌,我们先要了解一下,然后再来了解中医,才容易解析中医形成的原理和根源。

中华道学根文化,一是初创于伏羲的易道文化,是以易阐道,以一道阴爻和一道阳爻、以三个爻构成一个卦体,以三生万物的原理来揭示宇宙的真理;

二是成型于轩辕的法道文化,那就是1973年在湖南马王堆发掘出来的《黄帝四经》,是揭示修身治国理论和方法的一部著名经典,其内容主要是以道法论道、论治国、论修身、论齐家、论治世,所以简要称为“四经修治”;

三是成熟于老子的徳道文化。老子五千言帛书版的排序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要求人们在离道失德以后,要以德进道、以德证道。

这三者共同构成了整个道学根文化,叫三剑客也好,叫三驾马车也行,从根本而言,它们都是中国根文化的基础和发端,是中国根文化的井泉。

道学文化的基本特点,概况起来有三个:

第一个特点,是修身内求的文化教育;

第二个特点,是以慧性内文明为先导,慧智共用的教育;

第三个特点,是尊道贵德、敬天爱地、亲民爱生的文化教育。

这是道学根文化的特点,与后来出现的儒家文化教育思想有明显的不同。

我们从文字的源流变迁当中发现,在历史转折时期轴心时代所发生的文字转折,说到底就是慧性文化和教育向智能文化和教育的转折,是轴心的转动。

我们要学习和了解中医,首先不得不了解中国的教育史。从文字上,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教”和“学”两个字。解析中国文字的时候,要注意到从右往左解析。


03

 “教”的演化

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老师教导我们先写左边、再写右边,而且左侧也叫偏旁;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行文方式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

在古代,在两千五百年以前,一直都是采取一种右脑应用方式,使用右脑、调用右脑而使用左手来创造中国文化,我们通过研究古文行文方式和字体结构就可以看出来这个特点。

中国的教育史,在最前期,可以说就是以两个“爻”为最根本的教育方法。说它是阳爻和阴爻也好,说它是道或道的动态变易也好,这个“教育”的“教”,最开始所传达的,是一个成年人在教孩子,引导孩子们学习如何达到天人合一,明白天地的变易道理,这就称为“教”。

虽然字形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异,但是甲骨文、钟鼎文、篆文仍然保存着这个特点。包括在汉代的字典《说文解字》里面,“教”的结构仍然是一个“爻”加一个“子”,然后是用手托着孩子们认识天道。

到了汉武帝时期,“教”的内涵才开始改变,变成以“孝”道教育为主。汉武帝的时候,将“教”字改成一个“孝”加一个“文”,并将其确定为国家教育方针。

这个变化既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弊端,变成了仅仅出现在家庭的孝道和对皇帝的绝对服从,而丢弃了最早期的道学教育当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教育。

“学”字,也是同样的原理。

最初“学”字的上边也是一道爻,两个人在一起交流,认识天地之道。后来,变成在房子里面,孩子们在学习学问。

一直到繁体字出现的时候,“学”字仍然保留着这样的象形表意。所以从字的变迁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文化教育就是修身的文化和教育。

中医的“教”与“学”,同样离不开“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必然过程,中医也是内取诸身、慧识和智识相结合的一门学问。但是,现在充斥我们整个世界的,却都是西医的学问。

西医纯粹是单纯的智能外求法,是外求法研究的一个结果,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近代西医的科学越来越发达,药物越来越多,然而疾病也同样越来越多,还是没有很好控制疾病的发生。

所以,如何发挥我们中医的优势来救偏补弊,来补救西医的不足,这也成了近代中医领域的一个课题。

例如,仅仅一个四环素,就使中国不少的孩子成为黄牙齿,但是当时却不能及时发现其中的副作用,而是在十几年以后才出现这种后果。

西医的很多弊端在早期他们自己没办法发现,但是应用自然疗法、应用中医的疗法,恰恰可以避免这些风险,避免永久性的器官损害。

近些年来,西方民众已经逐渐开始发现西医治疗当中的弊端,而追求自然的治疗,这可以说是一个必然的趋向。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道医修身学”(微信号:daoyixsx)。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