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愉快,努力的人 属于咸鱼工作履历的第一周,正式打卡!按照周一例会上马老师和熊姐的指导意见,一周的工作完成率100%。也自我反思,存在如下问题:1.缺乏主动加压思想,学习的积极性不足;2.工作效率偏低,拖沓现象有待纠正;3.工作计划不详细,踩点完成工作的情况必须改正。 听父母的话,按时吃饭,好好生活。这一周,我觉得可以给自己打80分。单位食堂,家里,同事约饭,回顾过去的一周,那20顿餐饭(有一顿没吃)顿顿吃的开心,也吃的真多。哈哈,每一顿都不是白吃的,每一斤肉都不是白长的,都是我一口口的吃出来的。虽然按时吃饭了,但是吃的不健康呀,新的一周,要拿出我珍藏了多年,从未落到实处的“健康食谱”,开启健康的饮食习惯。(嘘,我都不好意思说是减肥食谱,毕竟被自己打脸了太多次)此外,给自己添置了一口麦饭石不粘锅,一个垫腰垫,一条加绒牛仔裤,一套护肤三件套,防疫物资一堆。(其他的不说啦)合理规划自己那点散碎银子,理性消费,守护想要守护的人儿,幸福满分,希望这平凡的每一天都能有值得纪念的点滴。

 最近的床头读物《我们仨》---在人世沉浮中捡拾温暖。该书讲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杨先生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作品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杨先生老年时的一个梦境,以“锺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全文序幕。 第二部分,杨先生用梦境的形式完整地记录了这一“万里长梦”,讲述了一家三口在人生最后阶段相依为命的深刻情感,回忆了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先后离去的过程。第三部分杨先生采用回忆录的写法,从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下笔,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女儿与钱先生相继逝世,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我们仨》自始至终彰显着近代中国社会与文化此起彼伏之中的知识分子人文情怀:一是挚爱亲情的浓墨抒发;二是爱国情操的本然流露;三是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宁和凸现。用朴实的语言和生活化的态度,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只有家,才是最好的港湾。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幸福的生活”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杨绛 《我们仨》♥️ 微信作为社交软件,它的每一个新功能也都与社交方式息息相关。这些年来,微信成了你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朋友圈仅谁可见,“拍一拍”和新的emoj表情,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和在乎的人沟通。应该珍惜那个把你的微信放在置顶的人,那个会每天跟你互道晚安的人,那个跟你开视频总是让你先挂的人,那个每逢节日都会给你发红包的人,那个朋友圈里记录着你们点滴趣事的人,那个年复一年一直陪在你身边的人…… 不经事,不知人;经历事,阅真心。我们总要在人情冷暖中学会成长,所以不必强求拥有。不要轻易交心,也不要轻易辜负,往后余生,事情要说给懂得的人,真心要付给值得的人。愿有人陪你历尽千帆,彼此如故。 我们不必逞强 可以是咸鱼 读书/行走/碎碎念/情感 等你/讲故事/给我听 ✨如果你觉得“好看”,告诉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