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基础教育参考》22年1月刊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的培养 湖北省巴东县大支坪镇民族初级中学 谭维善 邮编:444322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要想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就需要任课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但是目前一些教师的专业素养还不高,他们尚不能抓住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以及发展方向,从而出现了实际教学不理想的局面。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加上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的发展。因此,作为初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地设计教案,提升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引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从而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养,但是一些学校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台上讲解知识,学生坐在座位上安静的听,这样初中生难以有兴趣学习这门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 关键词: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 法治意识 培养策略 在初中的教学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培养道德与法制的方面比较缺乏,老师没有对其重视起来,这对学生以后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好的影响,老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培养法制素养的问题,实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对法制实践方面有待提高,促使学生的法制素养方面的培养。学生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法治素养决定着学生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初中生如果没有培养良好的法制素养,在以后生活的道路上,容易误入歧途,造成不好的影响,由于初中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比较差,没有一个良好的辨识能力,很容易会被社会上的一些诱惑所动摇,导致其走上犯罪的道路,道德与法制的课程是专门针对培养学生法制素养的课程,老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法制素养观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为以后在走进社会的道路上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一、运用思想政治课教材激发学生的法治理念 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主要是为培养初中生的法治认知,让他们重视保护自己,知道大家都生活在法治国家,遇到问题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进一步培养和提升了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同时有效地实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例如:任课教师在教学做守法的公民这节时,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让班里学生详细阅读课本内容,以其中的案例开展课堂教学。该案例是说17岁的初中生持刀抢夺被判刑,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这个案例给学生设置问题。如这名初中生的抢夺行为对吗?他受到了什么样的处罚?等等,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讨论。最终学生就会总结:他的行为触犯了我国的刑法,他会受到刑法的制裁;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立即报案。这时,任课教师接着再进行提问:“你们现在已经知道了这样的行为应向警察报案,那么,如果你遭遇了碰瓷,可是你又急着离开,碰瓷的人向你要几十元呢?”有的学生就会说给了,因为钱也不多;也有的学生回答说不给,要抵抗这样的行为,因为这也是犯罪。当出现意见不同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讨论,这样他们的法治观念就会深入内心,法治意识越来越强,会懂得法不容情,进一步提升了初中生的核心素养。 二、科学的设置教学目标,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定制方向 完善教学计划,科学地设定教学目标,是有效开展道德教育和法治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必须科学地构建教学目标,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定位方向。在教学目标的构建中,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当前政治热点和课程内容,以纠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生活价值观,完成核心素养的有效建构。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根本,并紧紧围绕学生实际情况与时政情况,深入解析课材内容,并进行内容整合,归纳教学重点,并最终确立教学目标。为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课材内容,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应将社会实践放在首位,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知识印象,感受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从而有效理解课材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五、活用生活案例,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六、开设政治课话题讨论,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综上所述,教材改版之后,教师应该意识到法治意识教育已经不应是教学的客体,而是一个与思想品德教育并重的主体。有了这种重视法治意识教育的理念,我们还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适应这种教学目标上的变化。在落实法治意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当下法治意识教育的一些问题,注意三点:一是法治意识教育应与思想道德教育并行,二是根据学生心理设计的教学过程应生动有趣,三是应注重理论的内化和生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法治意识的培养要求,以精选教学案例、深挖知识内涵与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自觉遵法、学法与守法,改变当前初中生法治意识缺失的状况,从根本上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1]杜丕厝.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0 (08):106+108. |
|
来自: 昵称15221501 > 《中小学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