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益气养阴、疏肝和胃法治愈萎缩性胃炎一例 张某,男,38岁。 初诊∶1991年9月3日。 主诉及病史∶胃脘饱胀,食后满闷尤甚,嗳气稍舒,不思饮食,迄今已5年。平时工作压力较重,思绪纷繁,烦躁,偶有右胁隐痛,梦多易醒,口干欲饮,大便干燥且隔日一行。 诊香∶面色少华,形体消瘦,精神萎靡。苔薄腻,舌质淡紫,边尖红,脉细略数。两月前经外院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活检病理检查为轻度肠腺上皮化生。 辨证∶操劳过度,肝失条达,气滞血瘀,肝胃不和。 治法∶益气养阴,疏肝和胃,养心安神,活血化瘀。 处方∶太子参15g北沙参15g天麦冬各12g枸杞子12g川楝子12g八月札30g广郁金12g江积实9g紫丹参15g炒枣仁12g制大黄4.5g炙乌梅4.5g生山楂4.5g,7剂 二诊∶9月10日。近日胃脘饱胀、满闷等症有所减轻,胃纳稍增,口干略减,大便仍干,苔脉如前。 处方∶制大黄、炙乌梅、生山楂均增改为9g,7剂。 三诊∶9月17日。胃脱胀满明显减轻,嗳气消失,纳食渐香,口干好转,大便已润,情绪亦较前舒坦。苔薄腻,舌质淡紫,脉细。再以益气养阴、疏肝和胃为治。 处方∶太子参15g北沙参15g天麦冬各12g枸杞子12g紫丹参15g八月札30g广郁金9g蒲公英30g蓬莪术12g炙乌梅9g生山楂9g制大黄9g,14剂 四~六诊∶基本守原方。从略。 七诊∶11月19日。迭进益气养阴、疏肝和胃之品,胃脱饱胀、嗳气、胁胀、口干等症均已消失,胃纳较香,大便正常。脉细,苔薄腻。本月14日复查胃镜印象∶慢性浅表性胃炎。活检;未见肠腺上皮化生。再予益气养阴、疏肝和胃。 处方∶潞党参15g北沙参15g天麦冬各12g枸杞子12g八月札30g广郁金9g蒲公英15g蓬莪术12g炙乌梅4.5g生山楂4.5g制大黄6g,14剂 【按语】本例胃脘饱胀,食后满闷尤甚,嗳气纳呆已有5年。患者乃对外贸易干部,工作繁忙,平时常处于焦虑紧张状态;以致气阴两伤,肝胃不和,气血亏虚,瘀阻中焦。《临证指南医案》指出∶"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说明肝气,郁滞常可造成胃气失于和降,日久气阴亏虚,而诸症迭起矣。方用太子参、北沙参、天门冬、枸杞子以益气养阴;川楝子、八月札、广郁金、枳实以疏肝和胃;炙乌梅、生山楂以资助胃酸(萎缩性胃炎患者,一般胃酸较低,但亦不尽然,在未能肯定胃酸是否缺乏情况时,初诊先用少量乌梅、生山楂作为试探,服后胃脘饱满等症减轻,二诊按初诊二药的剂量加倍,以提高疗效);酸枣仁、丹参、大黄以安神化瘀通腑。因活检发现患者有轻度肠腺上皮化生,故选用天门冬、枸杞子、八月札等养阴疏肝之品,均有抗癌作用,以防恶变。现代研究发现,枸杞子含丰富的有机锗,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抗癌作用。同时,将处方用意告知病员,并提出要从精神、生活、饮食等诸方面进行调摄,以争取病情的好转。总之,萎缩性胃炎虽然病变部位是在胃黏膜,但它与全身各脏腑、器官存在密切关系,因此,更需要从整体上加以调整,使之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