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心肾不交

 图书 馆员 2022-01-13

谈谈心肾不交

近段时间跟肖老师学习升降大法,今天说说这个心肾不交。 左不升患抑郁症,右不降患狂燥症。
左不升原因有三,一是脾虚,二是肾阴亏,无阴可升。三是肾阳虚,左升无动力。
心肾不交证,这病都能讲出个一二,然而又都讲不透彻。怎么学呢?跟古今治心肾不交集大成者陈士铎学,看他的《辨证录》,他治心肾不交分为五大类:肾不交心,心不交肾,心肾不交,因胃而心肾不交,因肝而心肾不交。
黄元御从脾胃升降讲心肾不交,何梦瑶从五行生克讲心肾不交,绮石先生从精气神讲心肾不交,郑钦安从心肾互根讲心肾不交。
最值得学的是“因胃而心肾不交”,这病多并且都治错了。用什么方?清胃生髓丹。
心肾不交,中医说“知常达变”,意思是说首先了解正常情况,然后才知道病变,不知何为正常也就不知是否病变。
何谓心肾相交?肾中之阳是肾阴上升之动力,肾阴入心使心火不热。心阴是心火下降之动力,心火下降入肾使肾水不寒。
从心肾本身看,心阴,心阳,肾阴,肾阳四者中任何一个不正常,均可产生心肾不交。
黄连阿胶汤是治肾阴亏,无肾阴可升之心肾不交。
交泰丸是治肾阳亏,肾阴无上升动力之心肾不交。
桂枝甘草汤是治心阳虚,无心火可降之心肾不交。这种心肾不交常发生水气凌心。桂枝甘草汤是治此病最基本之方。
肺,肝,还有升降之枢脾胃病变也可以使心肾不交。
表里不和是何故?是心肾不交呗,这是因为《内经》说“心部于表,肾治于里”。
任督不交是什么问题?也是心肾不交。
心火不降,独亢于上,其中一种原因是心下痞,痞是不通之意。心下痞之心肾不交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心火久不下降入肾,必然肾寒,发展成为附子泻心汤证,特点是上半身出汗。
病人往你面前一坐,上热明显,腹诊有心下痞,而无四肢凉等下寒,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如果还有下肢凉则用附子泻心汤。
患者呈现肾阴虚心火旺,这肯定是心肾不交证,但是你要分清楚是先心火旺,还是先肾阴亏?
先心火旺,心火耗肾阴,最终形成肾阴亏心火旺证,用黄连阿胶汤。而先肾阴亏,肾阴不上升入心,最终形成肾阴亏心火旺证。用六味地黄丸。怎鉴别二者?鼻子下长个嘴,问呗。
问什么呢?问心或肾的定位症状啊,比如你判断是先心火旺,你就问:是不是开始失眼,健忘?如果判断是先肾阴亏,你就问:是不是开始腰酸?
各位看看,我让背定位与定性症状,现在用上了,是吧。
肾阴亏心火旺,分清是先心火旺,还是先肾阴亏,这是治病五胜原则在治病过程中之无形运用!
心属火,而火性炎上,为什么心火下降入肾水?这是因为有外力促使心火下降,第一个是心阴,心阴是心火下降之动力,第二个是胃,胃是心火下降之枢纽,第三个是肺,肺的敛降作用辅助心火下降。
肾属水,而水性润下,为什么肾水会上升?这个问题留给你去思考,如果我全讲了,你的大脑就生锈了。从火与水之本性看,火与水是离绝的,水火之所以水火既济,是因为有外力促使水火既济。
泻心汤类方: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黄连泻心汤。
此六个泻心汤都是泻“心”,而不是泻“心下”,心火不降或下降不及,皆因心下痞塞不通所致。
心下痞塞不通之因是有热邪,水热互结,寒热夹杂等堵塞,为各个泻心汤所治。这里有个重要问题就是心下之热是从哪来的?胃为阳易生热,脾为阴易生寒,这是基础病因。胃不降或下降不及,则心火下降积于胃,积多成热。
胃气下降,但下降不到位,这叫下降不及。胃降不及,那你说心火下降能顺利入肾吗?不能!必然有一部分热被截拦在胃,久则成热,把胃烧烂。
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合左金丸为基本方,治胃炎糜烂(要辨证,不能听病名而用)
最著名的是交泰丸,只两味药,有人说“我用了一也不好使,著名啥呀”,交泰丸是治心肾不交中“恒久不变”的部分,而因人而异部分由您来办,比如调升降之枢脾胃,或调出入之枢肝胆等,您把这些加到交泰丸中,杠杠好使也!
古法交泰丸 心肾不交 上热下寒 失眠多梦 遗精口腔溃疡方每个人的体质都很不相同;一部分人的体质有一定偏颇,偏热的人经常会觉得上火,偏寒者则比较怕冷。但还有一部分人,身体表现出看似矛盾的症状,口干、嘴边长包、烦躁易怒,但又下肢怕冷、大便稀溏、腹痛喜暖;中医称之为“上热下寒”。

中医体质养生法 “上热下寒”保健方

众所周知,热气的本性是往上走,寒气本性向下走,如果任由它们自由发展的话,很明显将会出现“两极分化”,机体的平衡就受到破坏而引起疾病。我们平时健康无病,是由于机体有阻止这种两极分化的能力,把热气往下拉,把寒气往上提,使寒热交流达到动态平衡。
那么上下不能交流、身体寒热错综是怎么造成的呢?这就要先讲讲“三焦”,它是六腑之一,指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横隔以上是上焦,包含心、肺等脏器;横隔与肚脐之间为中焦,包含脾、胃等;而下焦指的是肚脐以下的下腹部,内含肾、大肠、小肠、膀胱等。我们把上、下焦设想成两个车站,这两个车站互相向对方发车。会有两大原因导致这种交流失败,一是车站不能发车;二是路途中有堵塞。在人体当中也有类似的这两种情况,我们来分别讨论。
如果肾阳不足,不能鼓动肾水上升,就是肾脏不能“发车”,这样心火得不到肾水的滋养,就会在上面出现热的症状,同时因为不能交流,使肾脏也得不到心火的温煦,在下面出现寒的症状。同理,先有心阴不足不能主动下交于肾,也能造成上热下寒。治疗需要清上温下,比如交泰丸就有这种作用,它由黄连和肉桂组成,黄连清心热,肉桂温肾阳。正如《慎斋遗书》中所说:“欲补心者须实肾,使肾得升;欲补肾者须宁心,使心得降乃交心肾之法也。”
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堵塞了上下交通的道路,也会使得上下焦的交流失败,进一步出现热盛于上、寒滞于下。这时治疗就重在疏通,如半夏泻心汤就使用了黄连、半夏、干姜、黄芩等药物以辛、苦的药开路,打开中焦的通道。
有时病人本没有上热,只有下寒,医生想给予补药以温下寒,但因为路途不通,补药被堵在上面,反而会造成上热。现代人体质多郁,这种因郁滞造成的上热下寒更为多见。所以有上热下寒症状的朋友,需要考察一下自己是由于郁滞造成的,还是心肾不交造成的,应分别给予不同的调理。
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上热下寒,它是由于下焦的阴寒过盛,阴寒会“欺负”肾阳,使其在下焦受排挤而呆不下去,只能向上逃跑,这样上焦就会出现假热的症状。这时的治疗就不能再清上温下了,而要温下通阳,使上焦之阳返回本位,这种情况平时较为少见,只见于危重的病人。
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证 上热下寒证  证名。上部为热证,下部为寒证。出《灵枢·刺节真邪》。多为阳盛于上,阴盛于下。证见胸中烦热,频欲呕吐,腹痛喜暖,大便稀薄等。亦指下元虚寒,阳气上越之证,证见足胫寒冷,而反微红似酣,兼见形寒,脉沉细,或伴大便泄泻,又称戴阳,为虚脱证候之一。治宜急用白通汤回阳。 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  ①寒热错杂表现之一。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下部表现为寒性的证候。如外感病误用攻下,引致大泻不止,津液损伤,使热邪上升而咽喉痛,甚则咯黄痰或血痰;寒盛于下则泄泻、肢冷、脉沉迟。《灵枢·刺节真邪》:“上热于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参见厥阴病条。   ②指肾阳虚,阴寒盛于下,火不归原而虚阳上浮。参见虚阳上浮条。 阳虚体质特征和寒性体质接近,为阳气不足,有寒象,表现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苍白,少气懒言,嗜眨乏力,男性遗精,女性白带清稀,易腹泻,排尿次数频繁,性欲衰退等。阳虚体质的人平素畏冷,手足不温,易出汗;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我个人认为现在许多年轻的男性面色苍白,浑身无力,无精打采,一副娘娘腔,也都属于阳虚体质。
上热下寒     此症上焦火盛,吐痰如涌泉,面赤喉痛,上身不欲盖衣,而下身冰冷,此上假热而下真寒也,方用
  附子( 壹个) 熟地( 半斛) 山萸( 肆两) 麦冬( 壹两) 茯苓( 三两) 五味子( 壹两) 丹皮( 参两) 泽泻( 参两) 肉桂( 壹两)
  水十碗,煎三碗,探冷与服,其渣再用水三碗,煎一碗,一气服之,立刻安静,此上病下治之法也。
   既济解毒汤(《宝鉴》)治上热头目赤肿而痛,胸膈烦闷,不得安卧,身半以下皆寒,足尤甚,大便微秘。大黄(酒煨,大便利勿用) 黄连(酒炒) 黄芩(酒炒) 甘草(炙) 桔梗(各二钱) 柴胡 升麻 连翘当归身(各一钱)
上咀,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去渣,食后温服。忌酒、湿面、大料物及生冷硬物。
     上热下寒,解从肝郁,肝气升,五脏兴,清升浊降,阴阳生化,上热是浊阴不降,下寒是清阳不升,脾胃中焦乃气机运化之枢纽。治疗的时候你得找医生开处方的。
    编者按: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原院长李恩宽教授,对郑钦安的扶阳思想多有研究阐发,临证之时,辨证准确,治法精当,大剂量运用附子、肉桂等辛温之品,屡起沉疴。其学生总结其医案3则,今起本版将陆续刊出。
李某,女,78岁。患者诉膝关节以下发冷一年余,伴口苦,口腔糜烂,咽部不适,喜热饮,饮后则感舒适,有慢性咽炎病史,二便调,舌淡苔薄,脉弦细。九制附片30克,干姜20克,炙甘草20克,肉桂20克,桂枝20克。7剂,水煎服。二诊时,患者诉膝关节以下出汗,量少,口苦等上部不适减轻,怕风,手指清晨发麻,舌淡苔薄,脉细。知是药已中的,阳药运行,阴霾为开,故见微汗出,予九制附片 40克,干姜30克,炙甘草20克,肉桂30克,桂枝30克,伸筋草20克,桑枝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怀牛膝20克,云苓50克,益母草50 克。三诊时诸症已大为缓解,以前方加减进退而愈。
按:患者年近八旬,肾元虚损,真阳无以温煦,阴寒凝聚,寒水下行,则膝关节以下发冷。患者虽见口苦,口腔糜烂,咽部不适,似是阳证,然则患者喜热饮则舒,岂有阳证而欲热饮乎?明是阴寒内盛,逼阳上浮,故见口苦而脚冷。舌脉之象亦说明其阳虚不足之象。故辨证属虚阳上浮,上热下寒证。治宜温先天之阳,逐少阴之寒,使阳回阴散,方用四逆汤温补肾阳,佐以肉桂、桂枝引火归元。二诊时,患者膝关节以下微汗出,此系阴得阳运,阴寒扩散之象,故乘胜追击,加大药量;久病入络,阳虚无力推动血行,加桃仁、红花活血通络;晨起指麻,实乃阳虚无以温煦所致,以伸筋草、桑枝、桂枝疏通经络,引药至病所,实有“以枝愈肢”之意。阴寒久居,水湿不利,正所谓湿盛则阳微,故以云苓、益母草、牛膝利水除湿,助阳回阴散。
对于虚火上炎之证,郑钦安有一经典论述:“一阳本先天乾金所化,故有龙之名……此际之龙,乃初生之龙(龙指坎中一阳也),以水为家,以水为性,遂安其在下之位也,若虚火上炎等症,明系水盛(水即阴也),水盛一分,龙亦盛一分,水高一尺,龙亦高一尺,是龙之因水而游,非龙之不潜而反其常。即此可悟用药之必扶阳抑阴也。”故李恩宽老师以大剂量辛温之品温阳消阴,并强调若辨证认准为阴盛阳虚,则直宜温补阳气,若为口苦、口腔糜烂等似阳证所惑,径用清热滋阴之品,则犯虚虚实实之戒,后学之辈不可不思也。呜呼,诚如郑钦安所云:医道之难,非在难于识症,而难在明辨阴阳。
伏新顺:上热下寒不寐黄连肉桂绝配   黄连苦,寒。入心,肝,胃,大肠经。功能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聤耳,阴肿,内痔出血,湿疹,烫伤等病症。《本草衍义》:“黄连,今人多用治痢,盖执以苦燥之义。亦有但见肠虚渗泄,微似有血,便即用之,更不知止,又不顾寒热多少,但以尽剂为度,由是多致危困。若气实初病热多,血痢,服之便止,仍不必尽剂也。若虚而冷者,则不须服。”内服煎汤1.5~3g;研末每次0.3~0.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或熬膏,或浸汁用。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均应慎服。药理研究发现,黄连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及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皆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许兰氏黄癣菌、许兰氏黄癣菌、铁锈色毛癣菌和多种流感病毒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抗阿米巴、抗炎、抗腹泻、解热、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功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源。主治阳痿、宫冷、腹痛、寒疝、腰痛、胸痹、阴疽、闭经、痛经等病症。煎服1~4.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1~2g。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及孕妇忌用。畏赤石脂。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肉桂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冠脉及脑血流量、使血管阻力下降、抗血小板凝集、抗凝血酶、抗惊厥、抗菌、镇静、镇痛、解热、增强消化机能、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等多种作用。
  黄连苦寒,入少阴心经,降心火,不使其炎上,并能清里热,泻火毒,燥内湿;肉桂辛热,入少阴肾经,暖水脏,不使其润下,并能温营血,通血脉,散寒凝,补命火。二药合用,寒热并用,相辅相成,交通心肾,使水火既济,故对心肾不交的失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黄连、肉桂作为一首方剂使用,名叫交泰丸,本方出自《韩氏医通》,原方由生川连 15g,肉桂心1.5g(两药之比为10:1)组成。上二味,研细,白蜜为丸。每服1.5~2.5g,空腹时用淡盐汤下。功能交通心肾,清火安神。主治心火偏亢、肾阳虚衰、心肾不交、上热下寒、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病症。《中藏经》说:“火来坎户,水到离扃,阴阳相应,方乃和平……水火通济,上下相寻,人能循此,永不湮沉”;《格致余论》也说:“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有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由于心阳(即心火)下降而交于肾阴,肾阴(即肾水)上升而济于心阳,从而使心肾两脏的阴阳、水火、升降关系处于平衡、相济、协调状态,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故对升降失常、水火不济造成的心肾不交,治当采用交通心肾之法。
     阳虚体质的人应该尽量做到:
    1.少吃火锅
    2.不要熬夜
    3.春捂不要秋冻 
    4.尽量不要随意用清热泻火药。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道药膳可以辅助改善阳虚体质:
    杜仲+猪腰+核桃--煲汤,至于各自的量,没有严格的要求,适量即可。
    阳虚体质应该适当的少吃盐,吃盐过多容易引     下面再介绍一款关于阳虚体质的食疗妙方:
    山药+板栗+红枣+糯米--熬粥,在秋冬季节,经常喝一点,可以有效改善阳虚体质。
    肉类补阳的有羊肉和狗肉,狗肉燥热,不宜常吃,而羊肉的阳性温柔,在冬季可以适量多吃一点。
    在阳虚体质里有一种最最普遍的症状就是:上热下寒。我们一定要记着,这种上热下寒的人千万不能随便吃清热泻火药,经常吃这种药,会使元气大伤。因为这种现象不是上火,而是水火不济,需要引火归元,把火从头顶引到下面,引到丹田。
    常用的方法出了药补和食疗外,可以艾灸涌泉穴。更好的方法就是学会腹式呼吸,这个在我以前的文章中多有论述,可以参考。
   因“动则生阳”,故阳虚体质之人,要加强体育锻炼,春夏秋冬,坚持不懈,每天进行1~2次。具体项目,因体力强弱而定,如易筋经,瑜伽、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内养操、工间操、球类活动和各种舞蹈活动等,亦可常作日光裕、空气浴,强壮卫阳。气功方面,坚持做强壮功、站桩功、保健功、长寿功。
  秋冬养阴,说的是不要大汗淋漓,运动量保持在微微出汗最合适。阳虚在此时节若已经手脚冰凉,说明体内阳气少,卫阳不固,不能温煦肌肉以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改善,坚持做,否则冬天会很难过。1.每晚睡前艾叶泡手、脚。2.金鸡独立,闭眼,单脚站立,站不住要慢慢练习,5分钟就会觉得脚和小腿暖和起来。3.下决心开始慢跑、易筋经、瑜伽、太极拳等。我认为如果以前从不运动,打算开始锻炼的话,最好选择在初秋开始。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教授及其弟子做客北京卫视《养生堂》
——少阳病特征
    口苦咽干脉弦细烦躁,这个病在半表半里的阳证,叫少阳病。
 ——少阳病治疗原则   和法
       少阳病在半表半里,它没有直接的通外的窗口,只有借道,借一些孔窍。人体的孔窍在哪里?口苦咽干目眩,就是孔窍在上面,热没处走就向上,上边就发热,下边比较偏寒。

    这个时候只能用和法。

    不能用发汗法,越发汗烧得越高,古人说:发汗则谵语,就是病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原来就是虚的,一发汗传到里面了,变成阳明病。阳明病里热重,影响人的神智神经系统,出现了神魂谵语。

    不能用吐下的方法,吐下悸而惊,就是心跳发惊了。

    在半表半里不能乱吃止痛片,止痛片发汗,越发汗越虚。感冒以后如果有呕心呕吐了,口苦咽干了嗓子疼了,这时候绝对不能吃止疼片,白加黑这些发汗的,尤其是大发汗的药,越吃越重。

——少阳病治疗经方

    胡老特别推荐推陈致新。胸腹腔中的结气,柴胡有推陈致新的作用。柴胡是苦的,苦的一般是清热的,苦的不厉害是苦平和,利用它这个苦清热,再配合大枣。

      小柴胡汤是祖国医学的骄傲,至少是2000年了。是治疗少阳病的和解的代表主方。柴胡黄芩是苦寒的,清上热。人参 半夏 甘草生姜大枣都是甘 甜 温,补胃强胃气,增加抵抗力扶正去邪。少阳病就是上热下寒病。

     柴胡毕竟是个药,不能随便用。千万不能用这个方子当保健药!

——养生红枣茶

        红枣一定要掰开。大麦炒一下,炒糊了味非常好,大麦味甘,养胃消食,治疗肝硬化的方子里用大麦粥送服。大枣大麦健胃补中益气,菊花是清上热的,合在一起又清上热,又健胃温下寒。

——动式站桩上热下寒型体质的饮食注意及生活调养(2010-11-23 22:16:11)转载标签: 上热下寒体质热性食品补品饮食起居熬夜运动分类:灝霖中医饮食健康 

这种体质的人,虽然下焦寒凉,冬天怕冷,手足冰凉。但由于上焦虚火旺,往往吃些热性的食品或补益性食品容易上火。如吃辣椒易起口腔溃疡,或牙痛;有的面部或后背起粉刺或痤疮。

临床中有不少病人问,官大夫,我很寒凉,也觉得气虚乏力。但吃西洋参2片就开始口干,再吃就要牙痛,嗓子疼......,还有的吃点枸杞子就嗓子干痛;还有的吃阿胶不能超过三次,超过就开始上火......,我通常会告诉他们虽然西洋参是凉性的补气药,但因现在很多人自认为是气虚,其实是气郁,单纯一味补气药,易使补的气不能运行至全身,而滞于一处,又有气有余便化火,故而很多人吃些补品类就易上火。

通常我们在临床上对这种体质的人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调病的同时会兼顾把体质也调过来,先把虚火引到下焦同时滋阴以敛上越的阳气,也就是通常的上焦虚火。而不能用单纯的寒冷药物泻火,否则会耗伤身体的元阳之气。
平时饮食要以平性食品为主,如面食类:大米饭、馒头;大米粥、南瓜粥、银耳粥、八宝粥。蔬菜类:白菜、茄子、豆角、西红柿等,少吃辣椒、韭菜,以免上火。
生活起居要注意少熬夜,否则会加重上焦虚火,日久会使下焦更寒冷,上焦更虚热。平时可常用热水烫脚,还可以用大蒜少量敷脚心,注意时间不要过长,以免起泡太多,太大,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也可以用中药吴茱萸和肉桂粉1:1醋调敷脚心,每日一次。经常运动平时可以多用枸杞子煮汤喝,枸杞子滋阴补肝肾又不上火,一年四季一家老少都能吃,煮鸡汤时放一把再放一个掰碎的冬菇,汤就很清甜的。夏天隔一段时间就用两粒花旗参(切碎)一把麦冬煮水当茶喝,可以去火补气,很适合你这类的人饮用,最主要是平时吃多些枸杞子,无论煮什么汤都放一把,经常吃,你的身体状况就会好起来的。有淤血的话,就在来月经前几天,去中药店买一二两益母草和两朵鸡冠花煮水喝两碗就好了,平时就不要吃太多煎炸辛辣的食物和雪糕香蕉之类的东东,身体就不会湿热,就不会有淤血了。
   上火下寒的原因很多,中医也分了多种证型,治疗上也各有不同,因此建议您去医院做个全面的诊治。
   上火下寒型,是最难遇也最难治的一种人,用人参、黄芪一起治,人参治寒,黄芪治火。一定忌口,尽量不吃海鲜,海鲜号称“阴中之阳”,这种上火下寒的体质最忌。
   中医药方:上火下寒,治宜上火,温下寒,方选附子泻心汤,大黄6 黄连9 黄苓6用开水冲,附子10水500ML开后煎半小时,搅匀后分二次服用。

但最好别瞎吃任何药或者食物。

一般热症也要分是头火、肺热、胃火、肠燥、肾热

一般寒症也要分是肺寒、胃寒、肾寒

不同的药物或食物疗效不同,比如:姜糖水治疗胃寒,治疗寒凉引起的痛经,但治不了肾寒引起的四肢冰凉,以前一直对“病从口入”这四个字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按我的理解这四个字无非是说有时候吃错了东西闹个肚子啥的,其实这其中的含义远远不止这些。近一年多来,从发现身体不舒服到看中医,以及在网上查阅的一些资料来看,这四个字是有着很深的道理的。事实上非常非常多的小病小痛以及大病,归根到底都是饮食的不合理造成的。

    年纪轻的时候大家都不太会注意饮食,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到了年纪大了,有些小病小痛出现的时候,通常也是去简单地去看一下医生,哪里痛治哪里了事。随着年纪的越来越大,身体毛病越来越多,人们也总把这些状况的出现归结为上了年纪的原因。事实上,如果能在饮食上多注意,很多病痛是可以避免的。

    以我自己为例,从小我就吃着海鲜长大,熟的生的,通通都吃,零食方面喜欢牛肉干、话梅,水果喜欢吃杨梅、桔子、李子、葡萄、草莓等等热性及容易引起敏感的东西。青春期开始长起了痘痘,那时候一知半解,只知道长痘痘是上火,要吃凉的东西才行,所以大吃特吃凉性的东西,还吃各种排毒养颜的东西,一开始的确会有好转,但是由于饮食上的习惯问题,好景不长,如此反复。直到去年,身体上出现很多小问题,脸上长痘痘,晚上睡不着、多梦,手脚冷,冬天怕冷,肚子偶尔会痛等等,那时候第一次选择了中医,然后开始了解中医的知识。才知道我这样的情况,完全是自己乱吃东西造成的。脸上长痘痘,原本的确是热性的食物吃太多上火引起的,但由于后来凉性食物吃多了,造成又热又凉,简单点说就是上热下寒,血气到不了下面,补热的上面更热,补凉的下面更凉,吃什么都不行,越吃情况越严重。从西医来看,这并不算病,但在中医上来说,这个病很严重,必须要经过药物的调节才能恢复正常。

    现在,吃了一段时间的中药调理后,情况已好转了很多,现在我每天在饮食上注意合理搭配外,还自己做一个很简单的按摩。每天晚上平躺在床上,看电视的时候也可以做,用手从心窝的地方开始一直往下推,推到肚脐以下,可以排浊气,排浊物,使气血通畅。大家有兴趣也可以去试试。

    另附上一些食物的凉热性质及适合人群的资料,可能给大家做个参考:

1、 阴阳平和体质

    此体质是功能较为协调的体质,特征是:①身体强壮,胖瘦适度;②面色明润含蓄,目光有神;③性格开朗、随和;④食量适中,二便通畅;⑤舌红润,脉象缓匀有力;⑥睡眠安和,精力充沛。这种体质的人,很少生病,即使患病,易于治愈,康复也快,有时节会不药而愈。

2、偏阳体质

    指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特征是:①为形体适中或者说偏瘦,结实;②面色多略偏红或微苍黑,或呈油性皮肤;③性格外向,喜动好强,易急躁,自制力较差;④ 食量较大,消化吸收功能强健;⑤大便干燥,小便黄;⑥平时怕热不怕冷,体温略偏高,动则汗出,喜欢喝水;⑦精力旺盛,性欲较强。这种体质的人,发病后多表现为热证、实证,并易化燥伤阴,皮肤易生疮疖;容易发生头痛、失眠及出血等病症。由于此类体质的人阳气偏亢,若调养不当,操劳过度,纵欲失精,必加速阴伤,发展为阳亢、阴虚、痰火等病理性体质。

3、偏阴体质

    有偏寒、安静等特征:①形体易偏胖,价较弱,容易疲劳;②面色白,性格内抽,胆小易惊、食量较小;③平是怕冷喜温,体温偏低;④动作较缓,反应较慢,性欲较低。这种体质的人,发病后多表现为寒证、虚证,容易发生湿滞、水肿、痰饮、瘀血等病症。由于阳气偏弱,易致脏腑机能偏衰,水湿内生,从而形成阳虚、痰湿、水饮等病理性体质。

    可见,体质影响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确良抵抗能力,以及发病过程中疾病发展的倾向性,进而还影响着治疗的反应性,从而使人体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所以养生要根据各自不同的体质特征。选择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控制体质的不良性体质转变压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增进身心健康,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如果觉得自己哪个都对不上,也没有问题,人比较复杂,是个综合体。例如:如果上面身体偏阳,也就是容易上火,嗓子不舒服?而下面身体又有些怕凉?如果是这样,您就是上热下寒的体质。这样的人很容易上火,而且一上火就往嗓子上走,容易嗓子发炎或扁桃体发炎。泻火还觉得不舒服。也就是是补不得,泻不得。是特别不好调养的一种。要清上焦火,补下焦寒。方能解决这个问题。

不同体质的人应该在饮食方面提起足够的重视。

偏阳——宜食平性,少量寒凉的。

偏阴——宜食温热性,少量平性的,寒凉的尽量不吃。

阴阳平和体质——都可以吃,但都不要过多的吃,尤其寒凉的(脾胃: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关于生冷,个人觉得跟人种和食物的质量有关系,欧美的人总是吃生冷的东西,喜欢这样,似乎也没有什么的问题)

1、平性食品

粳米玉米锅巴米皮糖 青稞 番薯 芝麻 黄大  豌豆 扁豆 蚕豆 赤小豆 黑大豆 牛肉牛肝猪肉 猪心 猪肾 猪血 猪蹄 猪肺 猪骨 猪胰鸡蛋 乌骨鸡鹅肉驴肉野猪肉 猥肉 鸽肉 蝗虫 蛤蚧 阿胶 牛乳 酸奶 人乳  鳖 龟肉干贝无花果 泥鳅 鳗鲡 鱼 鲫鱼 石首鱼 贼鱼鲈鱼 白鱼 银鱼 鲤鱼 鲳鱼李子萝卜葡萄 橄榄 凉粉果 乌梅 熟苦瓜 南瓜籽 芡实 莲子 百合 柏子仁白果沙枣 榛子 山药 萝卜缨胡萝卜 甘蓝 青菜 金花菜 豆鼓 燕窝 马铃薯芋头海蛰 黑木耳猴头菇 平菇 蜂蜜 蜂王浆 白糖 豆腐浆 荷叶 枸杞子灵芝白木耳 黄精天麻 党参 茯苓 甘草 鸡内金 白首乌 酸枣仁

性平的水果:葡萄,桃,樱桃,猕猴桃。

一般人都可以吃,但不可以吃过多。因为,性平的水果吃多了也会伤及脾胃。

2、寒凉性食品

粟米小麦 大麦 荞麦 谷芽 薏苡仁 绿豆 羊肝 鸭肉 兔肉 猪皮 柿霜枇杷茄子 生萝卜 茭白 苋菜 水芹菜 马兰头 菠菜 金针菜 青芦笋豆腐面筋冬瓜蘑菇 地瓜 丝瓜 黄瓜 金针菇 茶 啤酒花 槐花 菊花 薄荷胖大海地黄 白芍 沙参 西洋参 鸭蛋 鸭血 马肉 猪肠 猪脑猪髓 蟹 田螺蛤蜊田螺 蚌肉 苦瓜 番茄发菜 竹笋 生藕 菜瓜 海带 紫菜 海藻 地耳草菇 酱盐 金银花 白茅根 卢根蜗牛肉

性寒凉的水果:柚子,香蕉,西瓜,苹果,梨,柿子,桑葚,甘蔗,甜瓜。

这些适合体质偏热的人食用,不适合体质偏凉的人食用,寒凉的人吃了之后容易拉肚子,或胃里不舒服,涨肚(脾胃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有的人会引起尿频。

3、温热性食品

糯米高粱 燕麦 甘薯 南瓜牛肚牛髓 狗肉 羊肉 羊肚 羊骨 羊髓 猪肝 火腿 蛇肉 羊乳 蚕蛹 海参海马海龙 虾 淡菜 鲢鱼 带鱼 木瓜槟榔 海松子栗子 胡桃 海枣 葱 大蒜韭菜香椿头 熟藕 生姜 砂仁 草豆蔻 花椒 白豆蔻 紫苏 小茴香 丁香大茴香山奈 酒 醋 咖啡食油 红塘 桂花 松花粉 刀豆 紫河车川芎 黄芪太子参人参 当归 肉苁蓉 杜仲 白术 何首乌 骆驼肉 冬虫夏草辣椒胡椒肉桂

性温热的水果:桂圆,荔枝,柠檬,杏子,山楂,大枣,金橘,杨梅,石榴,龙眼肉,木瓜,槟榔,栗子,胡桃。

这些适合体质寒凉,脾胃虚弱的人(手脚凉,怕冷,大便不成型,或便稀,一天几次)食用。而体质偏热的人,容易上火的人(大便干燥,咽喉干痒,手脚心热的人)不适合食用,这些人食用会引起大便干燥或口干舌燥。

方草轩经方解读:交泰丸

   接着上一篇文章《运用经络理论泻除心包之邪火》,今天我们来接着说说交泰丸。 
    交泰丸,交通心肾,引火归元之方。现代所著的许多方书,多称本方源自《韩氏医通》,但韩氏在原书中只是提到“黄连……为君,佐官桂少许,煎百沸,入蜜,空心服,能使心肾交于顷刻”,未言方名,后来在《四科简效方》甲集,源引《韩氏医通》卷下,给出此方。    【组成】桂心(特级、百年树龄)、鸡爪黄连,辅料为蜂蜜。
   【功效】失眠多梦等心肾不交之症。
   【规格】3g×30粒。
   【用量】每次半粒,每日1-2次,饭后嚼碎服用,酌情加减。
   【禁忌】脾胃虚寒者禁服。
       交泰丸,手厥阴心包经相火不降(旺)之方,那么心火旺会有那些问题呢?让我们看看内经的标准定义:
     《黄帝内经》:“手厥阴心包经,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        心为火,肾为水,水火互济则上清下暖,阴阳调和,水火分离则阴阳失调,上热而下寒。        交泰丸,以黄连为君,桂心为臣,味苦者皆为水,味辛者皆为木,取黄连清心生水(肾),桂心补木生火(心),交通心肾,今多用于失眠、上火等症。        失眠有很多种,但本质都是心火不能下潜于肾水,心肾不交所致。       人体的气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叫卫气,白天行于体表,它能够保护机体,起到一个温煦保护防御的作用。晚上的时候它应该入里,失眠后它不入里了,不入里后,阳气就会很盛。所以这就是一个阴阳失和的问题。 [转载]方草轩经方解读:交泰丸
   (上面为百年树龄肉桂,下面为只保留油层部分的桂心,颜色深,甜辣味浓)
桂心(足厥阴肝经药):    不是任何球队都叫特能输,不是任何肉桂都叫肉桂心。 ^_^         桂的主要作用就是温中,补肝利肺气,能达卫气于体表,因此对怕冷有效,卫气出于下焦,因此可以理解为升达肾气上交于心。关于桂心,本店有详细的论述,以供参考。        桂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什么用桂心,而不是普通的肉桂呢?我们看上图,上面是百年树龄的肉桂(已去除表皮),在肉桂中算是顶级了,仔细看,它是有颜色分层的,树皮的四分之三是浅黄色的,剩余的四分之一颜色深,品尝后发现,浅黄色部分是没什么味道的,只有颜色深的这部分是甜辣的,桂油全部集中到了这里,桂的有效部分就在这里,交泰丸中黄连和桂的比例为10:1,可以想象,如此少的桂,想要发挥作用,那这种桂的功效是多么的强,常有朋友问我店里桂心的用法用量,我通常会建议初始口服用量是小指甲的四分之一,如果是肉桂呢,这么小的量人吃下去会有感觉吗?药材的品质究竟会对功效有产生多大影响,这个很难讲,也许只有用心比较过的人才能说清楚。 黄连(手厥阴心包经药):        黄连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枝连,一种是鸡爪黄连,形似鸡爪,经过比较,我认为鸡爪功效最好。
       在乌梅丸的方解中曾论证过,黄连是心包经药,因为是苦的,所以能将清降心包之火,心包火下不去,小肠就会冷,人体就会出现上热下寒的现象,有的人容易上火,摸摸肚皮小肠的位置却很凉,就是这个道理,小肠火不足,吃进去的东西就会水谷不化,如果大肠有寒就容易腹泻,而上焦的心包火旺,就会消耗肺津,使大肠津液不足,因此又可能出现便秘,因此黄连又可以用于腹泻,又可以用于便秘,原理在于此,总而言之,热多之人容易便秘,寒多之人容易腹泻,因此交泰丸在使用上更适合热多便秘之人。
       我们知道理中丸可以处理脾虚腹泻,原理也大致相同,人参味道苦、甘,药性阴柔,味苦清心降火于小肠,因此可以止腹泻,味甘健脾益气,相较于党参但甜无苦,显然更合适,这就是我极力反对党参来代替人参的根本原因。
       可能有人会问了,既然人参和黄连都可以清降心火,那交泰丸中用人参代替黄连,可以吗?当然不可以了,我们知道,黄连属于苦寒药,苦寒败脾,那么什么样的人适合用,敢用苦寒药呢?是的!脾气强的人可以,我们知道,心生脾,而脾克肾。心火旺,必然脾气强,而脾气旺盛必然消耗肾气,使肾气虚弱,因此我们要用苦寒药来清掉这个火以保肾气,可以说此人的脾胃非但不虚,反而异常的好,能吃好食,恶热喜凉,此时补之以人参,虽有清心降火的功效,但其健脾气实之已实,虚之已虚,显然是不恰当的。
[转载]方草轩经方解读:交泰丸
                         (精选鸡爪黄连)
交泰丸与乌梅丸:
        交泰丸,和乌梅丸有相似之处,因为同属于厥阴方,乌梅丸属足厥阴肝经温升不足之方,而交泰丸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凉降不足之方,一个以升为主,一个以降为主,两方均重用黄连,但乌梅丸症适合容易腹泻的人,即方中描述的:“久痢”;交泰丸则更适合容易便秘的人,我相信当初作者是从仲景的乌梅丸中领悟到了精髓,因此,药简而力专,目的明确。        交泰丸以降火为主,此时人体阳气并不虚弱,因此并非补剂,而属引导之剂,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引火归元,将火引导到它该去的地方,由上热下寒,变为上清下温,心肾相交则阴阳调和。       最后需要说明的,黄连苦寒,有益于心肾,无益于脾胃,对于阳气素虚、腹泻、四肢无力、脾胃不足之人,应补之以甘温,而非泻之以苦寒,临床需辩证选用,此为使用禁忌,切记!  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证  证名。上部为热证,下部为寒证。出《灵枢·刺节真邪》。多为阳盛于上,阴盛于下。证见胸中烦热,频欲呕吐,腹痛喜暖,大便稀薄等。亦指下元虚寒,阳气上越之证,证见足胫寒冷,而反微红似酣,兼见形寒,脉沉细,或伴大便泄泻,又称戴阳,为虚脱证候之一。治宜急用白通汤回阳。
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
 ①寒热错杂表现之一。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下部表现为寒性的证候。如外感病误用攻下,引致大泻不止,津液损伤,使热邪上升而咽喉痛,甚则咯黄痰或血痰;寒盛于下则泄泻、肢冷、脉沉迟。《灵枢·刺节真邪》:“上热于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参见厥阴病条。
 ②指肾阳虚,阴寒盛于下,火不归原而虚阳上浮。参见虚阳上浮条。
阳虚体质特征和寒性体质接近,为阳气不足,有寒象,表现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苍白,少气懒言,嗜眨乏力,男性遗精,女性白带清稀,易腹泻,排尿次数频繁,性欲衰退等。阳虚体质的人平素畏冷,手足不温,易出汗;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我个人认为现在许多年轻的男性面色苍白,浑身无力,无精打采,一副娘娘腔,也都属于阳虚体质。
上热下寒
    此症上焦火盛,吐痰如涌泉,面赤喉痛,上身不欲盖衣,而下身冰冷,此上假热而下真寒也,方用
  附子( 壹个) 熟地( 半斛) 山萸( 肆两) 麦冬( 壹两) 茯苓( 三两) 五味子( 壹两) 丹皮( 参两) 泽泻( 参两) 肉桂( 壹两)
  水十碗,煎三碗,探冷与服,其渣再用水三碗,煎一碗,一气服之,立刻安静,此上病下治之法也。
  既济解毒汤(《宝鉴》)治上热头目赤肿而痛,胸膈烦闷,不得安卧,身半以下皆寒,足尤甚,大便微秘。大黄(酒煨,大便利勿用) 黄连(酒炒) 黄芩(酒炒)甘草(炙) 桔梗(各二钱) 柴胡 升麻 连翘当归身(各一钱)
上 咀,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去渣,食后温服。忌酒、湿面、大料物及生冷硬物。
  上热下寒,解从肝郁,肝气升,五脏兴,清升浊降,阴阳生化,上热是浊阴不降,下寒是清阳不升,脾胃中焦乃气机运化之枢纽。治疗的时候你得找医生开处方的。
  编者按: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原院长李恩宽教授,对郑钦安的扶阳思想多有研究阐发,临证之时,辨证准确,治法精当,大剂量运用附子、肉桂等辛温之品,屡起沉疴。其学生总结其医案3则,今起本版将陆续刊出。
李某,女,78岁。患者诉膝关节以下发冷一年余,伴口苦,口腔糜烂,咽部不适,喜热饮,饮后则感舒适,有慢性咽炎病史,二便调,舌淡苔薄,脉弦细。九制附片30克,干姜20克,炙甘草20克,肉桂20克,桂枝20克。7剂,水煎服。二诊时,患者诉膝关节以下出汗,量少,口苦等上部不适减轻,怕风,手指清晨发麻,舌淡苔薄,脉细。知是药已中的,阳药运行,阴霾为开,故见微汗出,予九制附片40克,干姜30克,炙甘草20克,肉桂30克,桂枝30克,伸筋草20克,桑枝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怀牛膝20克,云苓50克,益母草50克。三诊时诸症已大为缓解,以前方加减进退而愈。
按:患者年近八旬,肾元虚损,真阳无以温煦,阴寒凝聚,寒水下行,则膝关节以下发冷。患者虽见口苦,口腔糜烂,咽部不适,似是阳证,然则患者喜热饮则舒,岂有阳证而欲热饮乎?明是阴寒内盛,逼阳上浮,故见口苦而脚冷。舌脉之象亦说明其阳虚不足之象。故辨证属虚阳上浮,上热下寒证。治宜温先天之阳,逐少阴之寒,使阳回阴散,方用四逆汤温补肾阳,佐以肉桂、桂枝引火归元。二诊时,患者膝关节以下微汗出,此系阴得阳运,阴寒扩散之象,故乘胜追击,加大药量;久病入络,阳虚无力推动血行,加桃仁、红花活血通络;晨起指麻,实乃阳虚无以温煦所致,以伸筋草、桑枝、桂枝疏通经络,引药至病所,实有“以枝愈肢”之意。阴寒久居,水湿不利,正所谓湿盛则阳微,故以云苓、益母草、牛膝利水除湿,助阳回阴散。
对于虚火上炎之证,郑钦安有一经典论述:“一阳本先天乾金所化,故有龙之名……此际之龙,乃初生之龙(龙指坎中一阳也),以水为家,以水为性,遂安其在下之位也,若虚火上炎等症,明系水盛(水即阴也),水盛一分,龙亦盛一分,水高一尺,龙亦高一尺,是龙之因水而游,非龙之不潜而反其常。即此可悟用药之必扶阳抑阴也。”故李恩宽老师以大剂量辛温之品温阳消阴,并强调若辨证认准为阴盛阳虚,则直宜温补阳气,若为口苦、口腔糜烂等似阳证所惑,径用清热滋阴之品,则犯虚虚实实之戒,后学之辈不可不思也。呜呼,诚如郑钦安所云:医道之难,非在难于识症,而难在明辨阴阳。
日期:2011年10月25日 - 来自[临床验案]栏目
伏新顺:上热下寒不寐黄连肉桂绝配
  黄连苦,寒。入心,肝,胃,大肠经。功能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聤耳,阴肿,内痔出血,湿疹,烫伤等病症。《本草衍义》:“黄连,今人多用治痢,盖执以苦燥之义。亦有但见肠虚渗泄,微似有血,便即用之,更不知止,又不顾寒热多少,但以尽剂为度,由是多致危困。若气实初病热多,血痢,服之便止,仍不必尽剂也。若虚而冷者,则不须服。”内服煎汤1.5~3g;研末每次0.3~0.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或熬膏,或浸汁用。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均应慎服。药理研究发现,黄连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及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皆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许兰氏黄癣菌、许兰氏黄癣菌、铁锈色毛癣菌和多种流感病毒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抗阿米巴、抗炎、抗腹泻、解热、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功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源。主治阳痿、宫冷、腹痛、寒疝、腰痛、胸痹、阴疽、闭经、痛经等病症。煎服1~4.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1~2g。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及孕妇忌用。畏赤石脂。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肉桂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冠脉及脑血流量、使血管阻力下降、抗血小板凝集、抗凝血酶、抗惊厥、抗菌、镇静、镇痛、解热、增强消化机能、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等多种作用。
  黄连苦寒,入少阴心经,降心火,不使其炎上,并能清里热,泻火毒,燥内湿;肉桂辛热,入少阴肾经,暖水脏,不使其润下,并能温营血,通血脉,散寒凝,补命火。二药合用,寒热并用,相辅相成,交通心肾,使水火既济,故对心肾不交的失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黄连、肉桂作为一首方剂使用,名叫交泰丸,本方出自《韩氏医通》,原方由生川连15g,肉桂心1.5g(两药之比为10:1)组成。上二味,研细,白蜜为丸。每服1.5~2.5g,空腹时用淡盐汤下。功能交通心肾,清火安神。主治心火偏亢、肾阳虚衰、心肾不交、上热下寒、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病症。《中藏经》说:“火来坎户,水到离扃,阴阳相应,方乃和平……水火通济,上下相寻,人能循此,永不湮沉”;《格致余论》也说:“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有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由于心阳(即心火)下降而交于肾阴,肾阴(即肾水)上升而济于心阳,从而使心肾两脏的阴阳、水火、升降关系处于平衡、相济、协调状态,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故对升降失常、水火不济造成的心肾不交,治当采用交通心肾之法。
  阳虚体质的人应该尽量做到:
  1.少吃火锅
  2.不要熬夜
  3.春捂不要秋冻 
  4.尽量不要随意用清热泻火药。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道药膳可以辅助改善阳虚体质:
  杜仲+猪腰+核桃--煲汤,至于各自的量,没有严格的要求,适量即可。
  阳虚体质应该适当的少吃盐,吃盐过多容易引起身体的肿胀。浮肿。
  下面再介绍一款关于阳虚体质的食疗妙方:
  山药+板栗+红枣+糯米--熬粥,在秋冬季节,经常喝一点,可以有效改善阳虚体质。
  肉类补阳的有羊肉和狗肉,狗肉燥热,不宜常吃,而羊肉的阳性温柔,在冬季可以适量多吃一点。
  在阳虚体质里有一种最最普遍的症状就是:上热下寒。我们一定要记着,这种上热下寒的人千万不能随便吃清热泻火药,经常吃这种药,会使元气大伤。因为这种现象不是上火,而是水火不济,需要引火归元,把火从头顶引到下面,引到丹田。
  常用的方法出了药补和食疗外,可以艾灸涌泉穴。更好的方法就是学会腹式呼吸,这个在我以前的文章中多有论述,可以参考。
  因“动则生阳”,故阳虚体质之人,要加强体育锻炼,春夏秋冬,坚持不懈,每天进行1~2次。具体项目,因体力强弱而定,如易筋经,瑜伽、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内养操、工间操、球类活动和各种舞蹈活动等,亦可常作日光裕、空气浴,强壮卫阳。气功方面,坚持做强壮功、站桩功、保健功、长寿功。
  秋冬养阴,说的是不要大汗淋漓,运动量保持在微微出汗最合适。阳虚在此时节若已经手脚冰凉,说明体内阳气少,卫阳不固,不能温煦肌肉以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改善,坚持做,否则冬天会很难过。1.每晚睡前艾叶泡手、脚。2.金鸡独立,闭眼,单脚站立,站不住要慢慢练习,5分钟就会觉得脚和小腿暖和起来。3.下决心开始慢跑、易筋经、瑜伽、太极拳等。我认为如果以前从不运动,打算开始锻炼的话,最好选择在初秋开始。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教授及其弟子做客北京卫视《养生堂》
——少阳病特征
  口苦咽干脉弦细烦躁,这个病在半表半里的阳证,叫少阳病。
 ——少阳病治疗原则 和法
    少阳病在半表半里,它没有直接的通外的窗口,只有借道,借一些孔窍。人体的孔窍在哪里?口苦咽干目眩,就是孔窍在上面,热没处走就向上,上边就发热,下边比较偏寒。
  这个时候只能用和法。
  不能用发汗法,越发汗烧得越高,古人说:发汗则谵语,就是病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原来就是虚的,一发汗传到里面了,变成阳明病。阳明病里热重,影响人的神智神经系统,出现了神魂谵语。
  不能用吐下的方法,吐下悸而惊,就是心跳发惊了。
  在半表半里不能乱吃止痛片,止痛片发汗,越发汗越虚。感冒以后如果有呕心呕吐了,口苦咽干了嗓子疼了,这时候绝对不能吃止疼片,白加黑这些发汗的,尤其是大发汗的药,越吃越重。
——少阳病治疗经方
  胡老特别推荐推陈致新。胸腹腔中的结气,柴胡有推陈致新的作用。柴胡是苦的,苦的一般是清热的,苦的不厉害是苦平和,利用它这个苦清热,再配合大枣。
    小柴胡汤是祖国医学的骄傲,至少是2000年了。是治疗少阳病的和解的代表主方。柴胡黄芩是苦寒的,清上热。人参 半夏 甘草生姜大枣都是甘 甜 温,补胃 强胃气,增加抵抗力扶正去邪。少阳病就是上热下寒病。
  柴胡毕竟是个药,不能随便用。千万不能用这个方子当保健药!
——养生红枣茶
    红枣一定要掰开。大麦炒一下,炒糊了味非常好,大麦味甘,养胃消食,治疗肝硬化的方子里用大麦粥送服。大枣大麦健胃补中益气,菊花是清上热的,合在一起又清上热,又健胃温下寒。
——动式站桩上热下寒型体质的饮食注意及生活调养(2010-11-23 22:16:11)转载标签:上热下寒体质热性食品补品饮食起居熬夜运动分类: 灝霖中医饮食健康
这种体质的人,虽然下焦寒凉,冬天怕冷,手足冰凉。但由于上焦虚火旺,往往吃些热性的食品或补益性食品容易上火。如吃辣椒易起口腔溃疡,或牙痛;有的面部或后背起粉刺或痤疮。
临床中有不少病人问,官大夫,我很寒凉,也觉得气虚乏力。但吃西洋参2片就开始口干,再吃就要牙痛,嗓子疼......,还有的吃点枸杞子就嗓子干痛;还有的吃阿胶不能超过三次,超过就开始上火......,我通常会告诉他们虽然西洋参是凉性的补气药,但因现在很多人自认为是气虚,其实是气郁,单纯一味补气药,易使补的气不能运行至全身,而滞于一处,又有气有余便化火,故而很多人吃些补品类就易上火。
通常我们在临床上对这种体质的人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调病的同时会兼顾把体质也调过来,先把虚火引到下焦同时滋阴以敛上越的阳气,也就是通常的上焦虚火。而不能用单纯的寒冷药物泻火,否则会耗伤身体的元阳之气。
平时饮食要以平性食品为主,如面食类:大米饭、馒头;大米粥、南瓜粥、银耳粥、八宝粥。蔬菜类:白菜、茄子、豆角、西红柿等,少吃辣椒、韭菜,以免上火。
生活起居要注意少熬夜,否则会加重上焦虚火,日久会使下焦更寒冷,上焦更虚热。平时可常用热水烫脚,还可以用大蒜少量敷脚心,注意时间不要过长,以免起泡太多,太大,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也可以用中药吴茱萸和肉桂粉1:1醋调敷脚心,每日一次。经常运动平时可以多用枸杞子煮汤喝,枸杞子滋阴补肝肾又不上火,一年四季一家老少都能吃,煮鸡汤时放一把再放一个掰碎的冬菇,汤就很清甜的。夏天隔一段时间就用两粒花旗参(切碎)一把麦冬煮水当茶喝,可以去火补气,很适合你这类的人饮用,最主要是平时吃多些枸杞子,无论煮什么汤都放一把,经常吃,你的身体状况就会好起来的。有淤血的话,就在来月经前几天,去中药店买一二两益母草和两朵鸡冠花煮水喝两碗就好了,平时就不要吃太多煎炸辛辣的食物和雪糕香蕉之类的东东,身体就不会湿热,就不会有淤血了。
  上火下寒的原因很多,中医也分了多种证型,治疗上也各有不同,因此建议您去医院做个全面的诊治。
 上火下寒型,是最难遇也最难治的一种人,用人参、黄芪一起治,人参治寒,黄芪治火。一定忌口,尽量不吃海鲜,海鲜号称“阴中之阳”,这种上火下寒的体质最忌。
  中医药方:上火下寒,治宜上火 ,温下寒,方选附子泻心汤,大黄6 黄连9 黄苓6用开水冲,附子10水500ML开后煎半小时,搅匀后分二次服用。
但最好别瞎吃任何药或者食物。
一般热症也要分是头火、肺热、胃火、肠燥、肾热
一般寒症也要分是肺寒、胃寒、肾寒
不同的药物或食物疗效不同,比如:姜糖水治疗胃寒,治疗寒凉引起的痛经,但治不了肾寒引起的四肢冰凉,以前一直对“病从口入”这四个字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按我的理解这四个字无非是说有时候吃错了东西闹个肚子啥的,其实这其中的含义远远不止这些。近一年多来,从发现身体不舒服到看中医,以及在网上查阅的一些资料来看,这四个字是有着很深的道理的。事实上非常非常多的小病小痛以及大病,归根到底都是饮食的不合理造成的。
  年纪轻的时候大家都不太会注意饮食,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到了年纪大了,有些小病小痛出现的时候,通常也是去简单地去看一下医生,哪里痛治哪里了事。随着年纪的越来越大,身体毛病越来越多,人们也总把这些状况的出现归结为上了年纪的原因。事实上,如果能在饮食上多注意,很多病痛是可以避免的。
  以我自己为例,从小我就吃着海鲜长大,熟的生的,通通都吃,零食方面喜欢牛肉干、话梅,水果喜欢吃杨梅、桔子、李子、葡萄、草莓等等热性及容易引起敏感的东西。青春期开始长起了痘痘,那时候一知半解,只知道长痘痘是上火,要吃凉的东西才行,所以大吃特吃凉性的东西,还吃各种排毒养颜的东西,一开始的确会有好转,但是由于饮食上的习惯问题,好景不长,如此反复。直到去年,身体上出现很多小问题,脸上长痘痘,晚上睡不着、多梦,手脚冷,冬天怕冷,肚子偶尔会痛等等,那时候第一次选择了中医,然后开始了解中医的知识。才知道我这样的情况,完全是自己乱吃东西造成的。脸上长痘痘,原本的确是热性的食物吃太多上火引起的,但由于后来凉性食物吃多了,造成又热又凉,简单点说就是上热下寒,血气到不了下面,补热的上面更热,补凉的下面更凉,吃什么都不行,越吃情况越严重。从西医来看,这并不算病,但在中医上来说,这个病很严重,必须要经过药物的调节才能恢复正常。
  现在,吃了一段时间的中药调理后,情况已好转了很多,现在我每天在饮食上注意合理搭配外,还自己做一个很简单的按摩。每天晚上平躺在床上,看电视的时候也可以做,用手从心窝的地方开始一直往下推,推到肚脐以下,可以排浊气,排浊物,使气血通畅。大家有兴趣也可以去试试。
另附上一些食物的凉热性质及适合人群的资料,可能给大家做个参考:
1、 阴阳平和体质
  此体质是功能较为协调的体质,特征是:①身体强壮,胖瘦适度;②面色明润含蓄,目光有神;③性格开朗、随和;④食量适中,二便通畅;⑤舌红润,脉象缓匀有力;⑥睡眠安和,精力充沛。这种体质的人,很少生病,即使患病,易于治愈,康复也快,有时节会不药而愈。
2、偏阳体质
  指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特征是:①为形体适中或者说偏瘦,结实;②面色多略偏红或微苍黑,或呈油性皮肤;③性格外向,喜动好强,易急躁,自制力较差;④食量较大,消化吸收功能强健;⑤大便干燥,小便黄;⑥平时怕热不怕冷,体温略偏高,动则汗出,喜欢喝水;⑦精力旺盛,性欲较强。这种体质的人,发病后多表现为热证、实证,并易化燥伤阴,皮肤易生疮疖;容易发生头痛、失眠及出血等病症。由于此类体质的人阳气偏亢,若调养不当,操劳过度,纵欲失精,必加速阴伤,发展为阳亢、阴虚、痰火等病理性体质。
3、偏阴体质
  有偏寒、安静等特征:①形体易偏胖,价较弱,容易疲劳;②面色白,性格内抽,胆小易惊、食量较小;③平是怕冷喜温,体温偏低;④动作较缓,反应较慢,性欲较低。这种体质的人,发病后多表现为寒证、虚证,容易发生湿滞、水肿、痰饮、瘀血等病症。由于阳气偏弱,易致脏腑机能偏衰,水湿内生,从而形成阳虚、痰湿、水饮等病理性体质。
  可见,体质影响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确良抵抗能力,以及发病过程中疾病发展的倾向性,进而还影响着治疗的反应性,从而使人体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所以养生要根据各自不同的体质特征。选择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控制体质的不良性体质转变压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增进身心健康,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如果觉得自己哪个都对不上,也没有问题,人比较复杂,是个综合体。例如:如果上面身体偏阳,也就是容易上火,嗓子不舒服?而下面身体又有些怕凉?如果是这样,您就是上热下寒的体质。这样的人很容易上火,而且一上火就往嗓子上走,容易嗓子发炎或扁桃体发炎。泻火还觉得不舒服。也就是是补不得,泻不得。是特别不好调养的一种。要清上焦火,补下焦寒。方能解决这个问题。
不同体质的人应该在饮食方面提起足够的重视。
偏阳——宜食平性,少量寒凉的。
偏阴——宜食温热性,少量平性的,寒凉的尽量不吃。
阴阳平和体质——都可以吃,但都不要过多的吃,尤其寒凉的(脾胃: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关于生冷,个人觉得跟人种和食物的质量有关系,欧美的人总是吃生冷的东西,喜欢这样,似乎也没有什么的问题)
1、平性食品
粳米 玉米锅巴米皮糖 青稞 番薯 芝麻 黄大  豌豆 扁豆 蚕豆 赤小豆 黑大豆 牛肉牛肝猪肉 猪心 猪肾 猪血 猪蹄 猪肺 猪骨猪胰 鸡蛋 乌骨鸡鹅肉驴肉野猪肉 猥肉 鸽肉 蝗虫 蛤蚧 阿胶 牛乳 酸奶 人乳  鳖 龟肉干贝无花果 泥鳅 鳗鲡 鱼 鲫鱼 石首鱼贼鱼 鲈鱼 白鱼 银鱼 鲤鱼 鲳鱼李子萝卜葡萄 橄榄 凉粉果 乌梅 熟苦瓜 南瓜籽 芡实 莲子 百合 柏子仁白果沙枣 榛子 山药萝卜缨 胡萝卜 甘蓝 青菜 金花菜 豆鼓 燕窝 马铃薯芋头海蛰 黑木耳猴头菇 平菇 蜂蜜 蜂王浆 白糖 豆腐浆 荷叶 枸杞子灵芝白木耳黄精 天麻 党参 茯苓 甘草 鸡内金 白首乌 酸枣仁
性平的水果:葡萄,桃,樱桃,猕猴桃。
一般人都可以吃,但不可以吃过多。因为,性平的水果吃多了也会伤及脾胃。
2、寒凉性食品
粟米 小麦 大麦 荞麦 谷芽 薏苡仁 绿豆 羊肝 鸭肉 兔肉 猪皮 柿霜枇杷茄子 生萝卜 茭白 苋菜 水芹菜 马兰头 菠菜 金针菜青芦笋 豆腐面筋冬瓜蘑菇 地瓜 丝瓜 黄瓜 金针菇 茶 啤酒花 槐花 菊花 薄荷胖大海地黄 白芍 沙参 西洋参 鸭蛋 鸭血 马肉 猪肠猪脑 猪髓 蟹 田螺蛤蜊田螺 蚌肉 苦瓜 番茄发菜 竹笋 生藕 菜瓜 海带 紫菜 海藻 地耳草菇 酱盐 金银花 白茅根 卢根蜗牛肉
性寒凉的水果:柚子,香蕉,西瓜,苹果,梨,柿子,桑葚,甘蔗,甜瓜。
这些适合体质偏热的人食用,不适合体质偏凉的人食用,寒凉的人吃了之后容易拉肚子,或胃里不舒服,涨肚(脾胃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有的人会引起尿频。
3、温热性食品
糯米 高粱 燕麦 甘薯 南瓜牛肚牛髓 狗肉 羊肉 羊肚 羊骨 羊髓 猪肝 火腿 蛇肉 羊乳 蚕蛹 海参海马海龙 虾 淡菜 鲢鱼 带鱼木瓜 槟榔 海松子栗子 胡桃 海枣 葱 大蒜韭菜香椿头 熟藕 生姜 砂仁 草豆蔻 花椒 白豆蔻 紫苏 小茴香 丁香大茴香山奈 酒 醋咖啡 食油 红塘 桂花 松花粉 刀豆 紫河车川芎 黄芪太子参人参 当归 肉苁蓉 杜仲 白术 何首乌 骆驼肉 冬虫夏草辣椒胡椒肉桂
性温热的水果:桂圆,荔枝,柠檬,杏子,山楂,大枣,金橘,杨梅,石榴,龙眼肉,木瓜,槟榔,栗子,胡桃。
这些适合体质寒凉,脾胃虚弱的人(手脚凉,怕冷,大便不成型,或便稀,一天几次)食用。而体质偏热的人,容易上火的人(大便干燥,咽喉干痒,手脚心热的人)不适合食用,这些人食用会引起大便干燥或口干舌燥。
【颐盛堂】 古法交泰丸 心肾不交 上热下寒 失眠多梦 遗精口腔溃疡方 野生道地药材配制

      泰,卦象之一,水上火下。

  阴阳失乖,水火不济,人病失眠,可与交泰丸。

  交泰丸,交济水火,药方取黄连苦寒,入少阴心经,降心火,不使其炎上;取肉桂辛热,入少阴肾经,暖水脏,不使其润下;寒热并用,如此可得水火既济。

  黄连、肉桂心为丸,即是交泰丸,炼蜜为丸,不作汤剂。

  -----------------------------------------------------交泰丸是一首治疗心肾不交的著名方剂。本方虽仅黄连、肉桂心两味,但药简、功专、效卓。兹就交泰丸的方源、功用和方义,谈些粗浅的认识。

  1 方源

  现代所著的许多方书,多称本方源自《韩氏医通》,但韩氏在原书中只是提到“黄连……为君,佐官桂少许,煎百沸,入蜜,空心服,能使心肾交于顷刻”,并无交泰丸之方名。首先提及交泰丸这一方名的,当推金元时期的李东垣。李氏在《脾胃论.论饮酒过伤》篇中载有交泰丸一方,由干姜、巴豆霜、人参、肉桂、柴胡、小椒、白术、厚朴、酒煮苦楝、白茯苓、砂仁、川乌头、知母、吴茱萸、黄连、皂角、紫菀等组成,功能“升阳气,泻阴火,调营气,进饮食,沉困懒倦”等症。方中虽包含有黄连、肉桂,但并非主药,亦非治疗心肾不交之证。明确提出黄连、肉桂同用,治心肾不交,名交泰丸者,则是清代的王士雄。他在《四科简要方*安神》篇中说:“生川连五钱,肉桂心五分,研细,白蜜丸,空心淡盐汤下,治心肾不交,怔忡无寐,名交泰丸”。

  2 功能主治

  交泰丸功能交通心肾,适用于心肾不交、夜寐不宁等症。心为阳,属火,居上焦;肾为阴,属水,居下焦,两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相互交通。《中藏经》说:“火来坎户,水到离扃,阴阳相应,方乃和平”;又说:“水火通济,上下相寻,人能循此,永不湮沉”。(颐盛堂)《格致余论》也说:“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有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由于心阳(即心火)下降而交于肾阴,肾阴(即肾水)上升而济于心阳,从而使心肾两脏的阴阳、水火、升降关系处于平衡、相济、协调状态,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升降失常,水火不济,必然会产生心肾不交的病变,治疗应采用交通心肾的法则。

  但是,对于心肾不交的病证,又当进一步分辨其阴阳虚实。近人叶显纯《论交通心肾》一文,把心肾不交之证,分成“心火旺,肾阴虚”、“心火旺,肾阳虚”、“心气虚,肾阳虚”、(颐盛堂)“心气虚,肾阴虚”等4种类型,分别以“泻心火,滋肾阴(如黄连阿胶汤或者交泰丸加六味地黄)”、“泻心火,助肾阳(如交泰丸)”、“益心气,助肾阳”(如茯菟丸,《景岳全书》酸枣仁汤)”、“益心气,养肾阴(如天王补心丹)”等4种不同的交通心肾法加以治疗。

  3 临证应用

  已知心火亢盛,肾阳不足可导致心肾不交,欲使心肾相交,就必须既清心泻火以使心火下降,又当扶助肾阳以鼓舞肾水上承。只有水火相济,才能心肾相交,正如《慎斋遗书》所说:“欲补心(颐盛堂)者须实肾,使肾得升;欲补肾者须宁心,使心得降。……乃交心肾之法也。”

  本方用黄连清心泻火以制偏亢之心阳,用肉桂温补下元以扶不足之肾阳;心火不炽则心阳自能下降,肾阳得扶则肾水上承自有动力。水火既济,交泰之象遂成,夜寐不宁等症便可自除颐盛堂正如《本草新编》所说:“黄连、肉桂寒热实相反,似乎不可并用,而实有并用而成功者,盖黄连入心,肉桂入肾也。……黄连与肉桂同用,则心肾交于顷刻,又何梦之不安乎?”
  此外,近人万淑援等,从测定心火旺或肾阳虚患者尿儿茶酚胺与尿17羟皮质类固醇的排泄量中发现,心火旺的患者24小时尿儿茶酚胺含量高于正常,而肾阳虚的患者24小时尿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低于正常。他们对3例尿儿茶酚胺高于正常,而尿17羟皮质类固醇低于正常的患者,应用黄连、肉桂以交通心肾,随着症状的改善,尿儿茶酚胺和尿17羟皮质类固醇均趋向正常。认为黄连泻心火的部分药理作用与降低尿儿茶酚胺有关,而肉桂温肾阳的部分药理作用与提高尿17羟皮质类固醇有关,两者合用,可各显其效能。这充分说明,测定尿儿茶酚胺与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的实验,不仅可以作为反映心肾不交的客观指标之一,同时也为交泰丸治疗“心火旺,肾阳虚”之一类型的心肾不交,提供了科学依据。
推拿按摩科  副主任医师
把我网站内上热下寒证的诊断治疗资料引述给您,自己对照一下:
上热下寒证是个比较常见的症型,比如有的人脸上长疙瘩,口舌生疮等等,但是下腹部发凉,大便溏泄或者月经不正常。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如果我们一味清热,可能下寒会更严重,如果我们一味温寒,那么上面的热像可能更严重。怎么办呢?我们应该上下一起一起治疗,一方面清上热,一方面温下寒。具体来讲,就是要清上温下,和胃降逆。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黄连汤:黄连9克、炙甘草9克、干姜9克、桂枝9克、人参6克、半夏9克、大枣12枚。本方适用于上热下寒腹痛欲呕吐者。 (2)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9克。本方适用于上热下寒、寒格吐利者。(以上方药,黄连汤:以水20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以水12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2.加减变化:若上焦热邪明显,烦热口干者,可加黄芩9克;脾肾阳虚,恶寒肢冷者,可加炮附子9克;胃气上逆、呕吐泛酸者,重用半夏,或加吴茱萸6克、乌贼骨12克;胃脘气滞、腹痛甚者,可加乌药9克、香附6克;胁肋痛者,可加白芍l0克、当归9克、川楝9克;脾虚失运、腹胀、纳差、便溏者,可加白术l2克、苍术9克、广木香6克;胃络损伤、呕血便血者,可加炒大黄6克、地榆炭10克、白芨30克,并可配合使用云南白药、白芨粉等内服;月经延迟者,可加当归、桃仁、红花等。如无呕吐症状,可去半夏。 (二)饮食疗法 (1)姜枣饮:生姜3片、半夏6克、红枣2个,煎水饮。 (2)良姜粥:良姜15克为末、粳米100克,用水2000毫升,煎良姜至1500毫升,去渣,下米煮粥食之。 (3)吴茱萸:粳米50克煮成粥,临熟加入吴茱萸末3克,葱白15厘米食之。 以上方药适用于中焦有寒,纳差欲呕者。 (4)益脾饼:白术120克、干姜60克、鸡内金60克、熟枣肉250克,先将鸡内金、白术轧细焙熟,再将干姜轧细,共合枣肉,同捣如泥,作小饼在炭火上炙干,即可食用,每日2~4次、每次l~2枚。 (5)苡米粥:生苡米150克、白米50克,先将苡米煮烂,后入米煮粥食之。 以上方药适用于脾胃寒湿,肠鸣泄泻者。 施治要点: (一)本证上焦有热,胃肠有寒,“腹中痛,欲呕吐”是其辨证要点。治疗常规,自宜辛开苦降、清上温下、补泄兼施,以调理阴阳,黄连汤是代表方剂。结合临床体会,本证虽寒邪在腹,脾气受损,方中用有人参、甘草、大枣等扶正之品,但此非专为补虚而设,其旨是在建立中土,恢复中州升降之机,促使运化正常,而清上温下却是其治疗关键,故黄连、干姜、桂枝等在所必用。如果中焦寒甚,或影响及肾者,附子之类亦可酌情加入,以温里散寒。 (二)本证治疗方法,以内服药为主,若腹痛、呕吐甚者,则应配合针刺、艾灸、按摩,并结合饮食调理,心理调护及其他调护措施等协同使用。 针灸 1.针刺:取穴内关、足三里、中脘、阳陵泉、阴陵泉等,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2次。 2.艾灸:主灸神阙、脾俞、气海、足三里及胃腹部,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 推拿按摩于胃脘及少腹区轻轻按摩,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以上诸法,有缓急止痛、健脾止泻的作用。 1.本证多为慢性疾病,所主汤药只煎一次,取其各自立功。服时不定数量,日三夜二,宜空腹温服。 2.本证急性发作期间,宜卧床休息或住院治疗,应注意观察腹痛部位、性质、时间;病人呕吐,应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质、数量、气味和颜色等,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3.如果病情缠绵难愈,可配合做气功或打太极拳,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名医病案:
著名中医大家刘渡舟老师曾治疗如下两病例,均是典型的上热下寒证。其一:
宋xx,男,48岁。患腰以上汗出而心烦,但腰以下无汗而发凉。伴遗精,阴部发冷,***回缩,大便稀溏,每日一次。舌质暗红,脉沉滑。此属阴阳不和,上下水火不相交济,治宜清上温下,交通心肾阴阳水火。处方:制附子10克(水煎煮)大黄 黄连 黄芩各6克(沸水泡渍) 服药后大便每日二三次,但不稀溏,下肢已由凉转温,汗出心烦止,梦遗阴缩消,只有阴部仍然有凉冷的感觉。舌边尖红,脉沉。这是属于火热邪气已清,但阳气尚未遍达周身之象,再投以四逆散原方三剂而愈。【解说】本案临床表现寒热错杂,热为真热,寒亦是真寒,临床上辨证治疗均比较困难。一般来说,上焦郁热极容易导致下寒,这是因为人体内的阴阳是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在上的阳气被郁而不能下达,则必然导致下焦的阳气不足而生内寒。所以,用附子泻心汤,专煎附子以温下寒,另渍三黄以清上热,这样一来,寒热之药异其气而生熟之品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使阴阳调和,水火交济,则诸证自愈。附子泻心汤由大黄黄连泻心汤加炮附子而成,《伤寒论》中用来治疗“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其病机特点是火热邪气内盛而人体真阳又虚。从表面看来,这是一种不相协调的矛盾对立,阳盛则热,阳虚则寒,为什么阳虚能与热邪同存于一体之中?如果从上下水火阴阳既济系统来看,中焦气机不能斡旋于上下,固然能产生上热下寒的格局。但是,如果从阳气与邪火的关系上来理解附子泻心汤证,似乎更能触及病变的本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这段话为我们理解邪气与阳气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所谓少火(即生命活动之火)是周身阳气产生的根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保证,所以说“少火生气”。而“壮火”(即“邪火”)则是“少火”的克星,它不但能“食气”,而且能“散气”。在邪火内盛的病理情况下,如果它不断地蚕食人体的“少火”,就能逐渐导致阳气虚衰。阳愈衰则火愈盛,火愈盛则阳愈衰,形成了一个不良的循环体,而在这个循环体中,邪火旺盛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所以,如果要打破这个循环体,恢复人体的阳气,单用扶阳的方法显然是达不到目的的,只有在消除邪火的同时,采用温补阳气的方法,双管齐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就是说,只有在“壮火之气衰”的前提下,才能使“少火之气壮”,这也正是附子泻心汤一方面用三黄清热泻火,另一方面用附子温补真阳的治疗主导思想。用这种观点来认识附子泻心汤证的病机形成原理以及附子泻心汤的组方原则,对于在临床上更好地把握本方的运用无疑是有益的。其二:
李X X,男,43岁。1978年10月,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自觉两下肢发冷,并逐渐向上发展至腰部,向下至足心,寒冷之状,如赤脚立于冰雪之中,寒冷透骨,并有下肢麻木,有时如虫行皮中状。以后寒冷又进一步发展至于两胁之间,伴有阳萎不举,小便淋沥。一年半来,曾在北京各大医院,经中西医多方治疗均无效。视其双目有神,面色红润,舌质绛,脉弱略数。初按肝胆气郁,阳气不达之阳郁厥证论治,投四逆散加黄柏,知母无效。再诊时,询知有心烦寐少,多梦,身半以上汗出。此当属黄连阿胶汤证,但下肢为何寒冷?因而想到《伤寒论》中曾说:“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足下恶风……”。以及“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由此可见,凡火热盛于上者,必痹于下,而形成上下阴阳格拒之势。本证火气独在上,故心烦不得眠而身半以上汗出;阳气不下达,故腰腿以下厥冷。处方:黄连9克 黄芩3克 阿胶9克 白芍6克 鸡子黄2枚服药三剂后,下肢寒冷麻木等明显减缓,心烦汗出等证也大有好转。上方加丹皮6克,并同时服用知柏地黄丸而愈。【解说】本案辨证分析较为详细,在此无需多语。但是,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前述附子泻心汤证宋某一案,与本案病证极为相似,为什么彼用附子泻心汤而此则用黄连阿胶汤?确实,二案证候表现皆为上热下寒,上下水火失交之象。但是附子泻心汤证的形成是以真阳不足为前提,热是真热,寒是真寒,所以,必须用附子以温下寒,用三黄以清上热;而黄连阿胶汤证的形成则是以真阴不足为前提,由于心火独盛于上而阳气不能下煦,所以用滋阴降火的方法治疗。虽然此二者均出现上热下寒的证候表现,但通过四诊合参,就不难发现二者的不同之处。附子泻心汤证由于以阳虚为前提,所以往往见有大便稀溏,形寒汗出,舌质淡嫩或暗红,舌体胖大,苔白或苔白润;而黄连阿胶汤证由于以阴虚为基础,所以往往可见口咽干燥,小便短赤,舌质红绛或光绛无苔,舌体瘦小等证。〖自析〗两案均有上热——身半以上出汗而心烦,下寒——腰腿以下无汗而冷,何得一为附子泻心汤证,而另一反为黄连阿胶汤证呢?然刘老治验凿凿,不能不信。推求师意,其病机分析亦已详尽矣。其实在黄连阿胶汤证案后的解说中玄机已透:附子泻心汤证由于以阳虚为前提,所以往往见有大便稀溏,形寒汗出,舌质淡嫩或暗红,舌体胖大,苔白或苔白润;而黄连阿胶汤证由于以阴虚为基础,所以往往可见口咽干燥,小便短赤,舌质红绛或光绛无苔,舌体瘦小等证。再仔细阅读原案,则有:附子泻心汤证案中“遗精,阴部发冷,阴茎回缩,大便稀溏”应为肾阳不足之明证,脉沉滑者,当为郁热;而黄连阿胶汤证案中“舌绛、脉数”则已露阴虚之兆。至于下寒,附子泻心汤证案为上有邪火食气,致真阳亏虚之虚寒;而黄连阿胶汤证案则为火热盛于上,致阳气不能下达所致之寒;而上热则同,后者又有阴伤之情,故二者同有连、芩之属以清上热,前者尚以附子温阳散寒,俾阳回邪退,则下寒自愈;后者则用胶、芍、鸡子黄之类以益阴分,待阴复邪清则阳气自达,其寒不治而治。可谓大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