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汉鎏金胡傅铜温酒樽艺术欣赏:悦目赏心分享《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

 乐艺会 2022-01-14

西汉鎏金胡傅铜温酒樽艺术欣赏

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

悦目赏心分享

山西省,简称晋,地处华夏九州中原腹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涵养地,2021年,山西文物走进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300余件精品,向观者讲述横跨旧石器晚期至明代万年时空的悠长历史。

“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于10月8日开幕,预计持续4个月。展品依据历史断代或自身特点,被分为六个单元进行陈列展示,分别是文德幽明、瑞节信玉、道生器成、万流归一、汉唐奇迹、画妙通神。汉唐奇迹与画妙通神两个单元分别以雕塑文物与绘画作品,展示了汉唐时期雕塑造型艺术的惊艳转化与更广阔时间跨度上隆盛昌明的绘画艺术。

四、万流归一

自古以来,山西即是多民族、多文化的融合之地,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最终与其他各地区的文化一起,汇聚为统一多民族的中华文明。

考古发现表明,虽然长期动荡,欧亚各地的使者与商人云集于平城和晋阳,也带来了缤纷多彩的异域宗教思想和文化艺术,从而使北朝时期的文化与艺术因其空前的多元融汇性而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并为盛唐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强大的基础。617年,李渊、李世民父子从晋阳起兵,攻入长安,山西成为建立大唐的发祥地;690年太原定为北都,742年改为北京,成为唐代五京之一。宋辽金时期,山西是汉、契丹和女真等各族融合的平台。元明清时期,北迁的山西人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本单元精选了汉代至明清各个朝代的有代表性文物,以展示山西人文荟萃、丰富多样的文化内容。

西汉 鎏金胡傅铜温酒樽

通高24.4cm,口径23.1cm,重6350g

右玉县大川村出土,山西博物院藏

山西博物院收藏的两件胡傅温酒樽,于1962年出土于山西省右玉县大川村。这两件酒樽是山西博物院十大镇馆之一,其形状几乎完全一样,只是镌刻在口沿上的铭文稍有不同,它们口沿上的铭文均为“中陵胡傅铜温酒樽,重廿斤,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造。”其中一件的铭文最末多了一个“二”字,也许是为了表明这是第二件。中陵为西汉雁门郡所辖县,县治在今山西省右玉县威远镇南。

这两件酒樽的质地均为青铜,且通体鎏金。酒樽的器盖中央有一个提环,周围有三个凤形钮,器底是三个熊足。酒樽外壁被一条弦纹一分为二,通体浮雕有猴、鹿、龙、凤、虎、羊、牛、骆驼等动物图案。高24.5厘米,口径23.4厘米 。1962年右玉县大川村出土。

伯易.D.F认为:"此类图形的布局与模式,具有范式的意义。其实,此樽的图象要素从博山炉的纹饰中可频频发现,彼此为同一程式,同一语绘。此类图形的宗旨,并非纯粹为表达山林原野与人类生活的客观写照,至少起初并非如此,而是彼时人们,从九州制鼎,博物陈列的铸造观念所肇始的,一直延续到星云镜,博局镜、六山镜等载体不断发展的,对于世界观念的一种提炼。

在此樽与博山图形中,西王母图腾系列中的九尾狐羽人、抚琴之类的出现,自然具有升仙的诉求,飞马骑猎,飞鹰捕兔等,鸾凤飞舞要素,都极可能具备特别对应的诸如感应的指向,骆驼、大象等异兽,自然具备博物瑞迹的诉求。各类要素,并非泛泛无所指者。这也是此类图象要素,不断出现在博山炉,樽,画像石,画像砖、砖雕、铜镜、带钩中的缘由。

可见,在当时设计者、铸造者、定制者、消费者的观念中,已经达成对此类图形排列规则的一种共识,凡是按照一定的模式组合的此类图形系统,就如同编程一样,就能催化大家已然具备的共识,去点燃各自心中所预设的精神导向功能"。











本系列由悦目赏心拍摄

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谢绝未经同意自行拷贝至自己公微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