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语色彩词的文化象征

 xianfengdui111 2022-01-14

2021-09-15 18:22

孟丽

大学·社会科学订阅 2021年8期

孟丽

摘  要:色彩词是描述物质颜色的词语。虽然人类对色彩的认知并无太大的差异,但各民族因社会文化、民俗等不同,赋予色彩词的象征意义亦有所不同。为加深学习者对韩语色彩词文化象征意义的全面了解,进一步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章通过词例语义阐释法,对韩语色彩词青、红、黄、白、黑的文化象征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韩语色彩词文化象征意义的形成不仅与社会文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与政治、经济、社会心理、宗教信仰等有着紧密的关系;韩语色彩词不仅能体现社会的尊卑等级观念,还能表达人们的好恶褒贬情感及抽象的心理状态;色彩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关键词:色彩词;文化象征意义;韩语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9-0038-03

色彩是通过人的视觉对作用于物体的光波所产生的印象,这种视觉感受会在人们的生理和心理上引起反应,使人在此基础上产生联想[1]。如火是红色、暖色,给人以热情、火热、危险等联想意义。像这样,当某一色彩普遍地或经常地与某一事物联系在一起时,往往就形成色彩的象征意义。色彩的象征意义是在色彩的联想意义基础上产生的,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尽管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色彩并无太大差异,但不同的国家、民族对色彩的认知和使用却不尽相同。本文试对韩语色彩词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的文化象征意义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学习者对韩语色彩词文化象征意义的全面了解,进一步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青色的文化象征意义

六、结语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青、红、黄、白、黑在韩语词汇中不仅可以用来表示色彩,还蕴含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这些文化象征意义的形成不仅与社会文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政治、经济、社会心理、宗教信仰等也有着紧密的关系。对韩语色彩词的研究有助于学者进一步了解韩国的历史文化与社会风俗。将表示客观事物颜色的色彩词与时间、空间、心理词语结合起来并赋予其丰富的象征意义,是人类所具有的独特思维活动。韩语色彩词不仅可体现社会的尊卑等级观念,还可表达人的好恶、褒贬情感以及抽象的心理状态,这远远超出了色彩词的自然意义,体现出语言的社会属性。色彩的象征意義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色彩词的文化象征意义也因此得以传承。

参考文献:

[1] 骆峰. 汉语色彩词的文化审视[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22.

[3] 郑凤然. 汉韩语颜色词的异同[J].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0,18(03):28.

[5] 黄贞姬. 中韩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J]. 东疆学刊,2008,25(04):41-44.

[6] 张晓曦. 中韩颜色词象征意义的异同[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34(09):97-98.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韩语

大学·社会科学2021年8期

  • 大学·社会科学的其它文章

  • 大唐最后的河西节度使阎朝与敦煌的“城下之盟”研究

  • 鉴定模式刑法案例教学研究:优势、批判与修正

  • 以百年革命精神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 农村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研究

  • 法律术语的翻译策略探析

  • 黑龙江省当代油画创作的 “极北” 地域特征研究

  • 儒家文化在韩国的传播及影响研究

  • 2021-09-15 18:22郝晓虹
  • 大学·社会科学订阅 2021年8期 收藏
  • 关键词:儒家文化传播
  • 郝晓虹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儒家文化最为核心,儒家思想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至今依然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笔者从2019年前往韩国成均馆进行释奠礼的实地考察至今,通过拍视频、访谈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了成均馆的释奠礼,并通过广泛收集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找出了成均馆“释奠礼”在儒家文化中的出处,进而得出成均馆与儒家文化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的结论,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铺平道路。希望通过深入挖掘儒家文化在海外传播的价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文化涵化;儒家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9-0035-03

    儒家文化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对我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还远播海外,同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我国的儒家文化对韩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国成均馆在开展过程中吸收、借鉴、融合了大量的儒家文化,逐渐形成了具有韩国特色的文化。儒家文化在韩国的传播范围十分广泛,在韩国,到处均可看到具有儒家文化的现象,在韩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文化的交流,有效促进了中外两国的社会发展,在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中,形成了一种文化涵化。韩国成均馆是韩国重要的儒学研究中心,是我国儒家文化在韩国传播的一个代表,本文研究了成均馆释奠礼的形成,发现成均馆与儒家文化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进一步研究了韩国成均馆受儒家文化影响的表现。

    一、韩国成均馆释奠礼的形成

    研究我国的儒家文化对韩国成均馆的影响,需要深入观摩韩国成均馆的释奠礼,系统地了解成均馆释奠礼的全流程,在真实记录的基础上,找出与《周礼》记载的异同,分析韩国成均馆释奠礼中礼仪变动的原因。

    韩国成均馆释奠礼的历史悠久,1397年开始建造成均馆,经过一年五个月才建成,之后遭受了多次损毁,又重建、重修,经过多年历史的洗礼,最后形成了如今的布局,如今的成均馆建筑主要包括大成殿、神三门、东西两庑、东末门、西末门、东神门等。成均馆在建立时就被赋予了祭祀孔子的职责,释奠礼更是延续至今。成均馆释奠礼一般由国王遣官以国王的名义举行。献官由正二品官员充任,亚献官、终献官分别由堂上正三品和正三品官员充任。国王有时也亲自举行释典礼。在历史记载中,高丽时期的仁宗于1129年“幸国学,释奠于先圣”。朝鲜时期的世宗于1429年秋“率王世子幸学谒圣,世子行亚献礼”。成宗于1477年8月“幸成均馆,释奠于文宣王”。这是韩国成均馆释奠礼的进程及价值。以此为基点,可了解韩国释奠礼的展现形式、流变、社会影响及时代价值[1]。

    从成均馆的名称来看,“成均”二字取自周礼“成人才之未就,均风俗之不齐”,意思为培养人才,教化民风,可见成均馆与中国礼仪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从韩国祭祀孔子的历史来看,从新罗王朝开始,就有了祭祀孔子的活动,新罗王朝的祭祀仿照唐朝的祭祀制度,其中的释典礼成为固定的、制度化的文庙祭祀礼制。可见韩国成均馆释奠礼与中国礼乐文化之间的渊源。我国的儒家文化在东亚的传播是儒家基本义理与各国本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韩国成均馆的释奠礼同样具有强烈的民族化特征。总之,韩国成均馆与儒家文化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受到了我国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

    二、我国的释奠礼现状概述

    孔子的先秦偉大教育家的身份使得释奠礼在祭孔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传统文化不断发扬的今天,我国各城市举办的祭孔典礼也在不断增加,如曲阜每年均会举办祭孔大典;衢州作为南孔圣地,自2008年始,南宗孔氏家庙每年会邀请外国孔子学院院长来衢州参加祭孔活动,至今已有四十多个国家孔子学院的院长参加过“南孔祭典”。

    我国在释奠礼的恢复及演绎中,需要从历史发展、现实呈现出发,吸收、借鉴以往的有益经验,结合当前我国各地释奠礼的举办情况,提出具有参考意义的对策,如我国可将释奠礼与教师节融合起来,凸显孔子至圣先师的地位,以表现尊师重道的价值理念。又如,注重传统礼仪的继承与发展。以乐为例,释奠礼需要奏琴、瑟、笙、箫、埙、编钟、编磬等古典乐器,并表演佾舞,如东林书院2016年第一次恢复释奠礼,2018年恢复了古礼乐,2019年又恢复了佾舞。经过四年的努力,东林书院的释奠礼乐得到了全面恢复[2]。通过上述方式,能使我国的释奠礼得到更好的传承、发扬。

    三、韩国受儒家文化影响分析

    (一)相关文献资料概述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实地考察,了解成均馆的创办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儒家文化的韩国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相关文献资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古代典籍史料

    成均馆的地位等同于我国明清时期的国子监,李朝史料中与成均馆有关的为数不少,这为研究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2. 韩国今人著作

    成均馆延续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在韩国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韩国学者对成均馆的研究文献非常之多,其中不少已经被翻译成汉语,是了解韩国成均馆的重要文献。陈晟秀、高英姬的研究重点阐释了成均馆在祭祀先贤以及培养人才中的作用。然后将研究的重点落在成均馆仪礼文化的分析与探讨上,分析了释奠祭仪礼的由来、种类、释奠佾舞的乐章歌词。金起和、朴姿垠、姜雪今的研究从文化产品的角度分析了文庙释奠祭礼及其价值。研究将韩国文庙释奠礼的文化产品分为表演文化产品、教育文化产品、艺术文化产品,并对每个类型文化产品的代表样式做了介绍,如《释奠大祭乐舞公演》、《有解说的文庙佾舞》、舞蹈剧《孔子》,在深入分析文化产品文化价值以及社会教育功能的基础上,指出了其经济价值。

    3. 国内学者研究

    首先,随着中韩交流的不断深入,国内有关成均馆的研究资料也在逐渐增加,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大量素材。其次,礼乐文化研究也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资料。礼乐文化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根据《礼记·乐记》的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再次,以成均馆的释奠礼作为研究的重点,系统研究其展现形式、历史流变、社会影响以及时代价值,从儒学传播的角度出发,分析探讨我国儒家文化在韩国的传播以及对其产生的作用。赵荣光(2010)以韩国成均馆的释奠礼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释奠礼与儒学文化的关系,研究在文献分析与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肯定了韩国成均馆释奠礼模式的价值与启示意义,并从儒学文化的现实生存以及未来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孔庙释奠礼的双重认识标准,主张严肃并严格厘清、界定相关制度、礼仪、乐舞、服饰、器物、祭品等一系列具体事宜,如舞用“八佾”,服用明装。

    (二)韩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分析

    首先,韩国是东亚国家中最早传入儒学的国家,也是受儒学影响最为深刻的亚洲国家之一,礼乐文化在韩国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二战以来,韩国开始了去汉化,如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随即颁布《韩文专用法》,1970年起,韩国小学、中学教科书中的汉字被取消,在其后的十年间,韩国的出版物上几乎再无汉字。但礼乐文化的影响并没有随着去汉化而被消除,作为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被保存了下来,成均馆则是儒家文化在韩国的传播中最为重要的载体,受到了我国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

    其次,在韩国成均馆中,教育方面也深受我国儒家文化的影响。第一,在韩国学校现有的《道德》课程内容描述中,在不同层次的教育中融入了我国的儒家思想内容和价值;第二,通过对现代教师教育方法的演练分析中,指出了儒家思想对韩国成均馆的深远影响和意义,其中,运用了儒家“中庸”的思想内容。

    此外,对于我国儒家思想,给韩国社会教育造成的影响,有三方面的文献研究内容。分析我国儒家思想对社会人士的人性教育、行为教育和企业教育。揭示了在韩国现实社会人际交往、生活和工作过程中是如何运用我国儒家思想来培养人性、美德和良好行为的,展现了当代韩国社会教育中儒家大众化的现状,并阐述了我国儒家思想在韩国社会教育中的优越性和影响的普遍性。

    四、应用价值及创新点

    我国目前正值传统文化全面发扬的时期,儒家文化是最为显著、最易呈现出来的传统文化。研究成均馆文庙释奠礼是开展一系列我国儒家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的最佳切入点。中国是“礼仪之邦”,《左传》有言,“在祀与戎”,其中的“祀”,就是“祭祀”,“祭祀”是五礼中的“嘉礼”最重要的呈现,而在文庙祭祀先师,是为“释奠礼”。目前我国在艺术界、文艺界对于礼乐概念或者理念的关注还应提高,但在学术界已经有不少学者在理论层面对其展开了深入研究。

    礼乐的形式内容包括礼仪、音乐。我国非常重视礼乐,礼是指各种礼节规范,乐则包括音乐和舞蹈。礼乐的起源,与人类文明的演进是同步的。“礼乐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创造了人类的辉煌。虽然现代工商业科技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礼乐文化”受到商业文化的冲击。但是,传统的“礼乐文化”在如今还是能起到升华人类道德,使人们达到自我完善的作用。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古为今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像生命的延续一样不可中断[3]。

    在东亚国家,以儒家文化为主的国家大多有文庙、书院等众多儒家文化庙堂,每年的祭祀活动也按照历史沿袭下来的惯例进行祭祀活动。韩国各地每年均举行各类礼乐活动,最具代表性的是韩国成均馆大学举办的“释奠礼”。韩国受到我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其社会影响是否有变化,与韩国经济繁荣的关系,都值得学界加以研究。

    此外,筆者身处孔孟之乡的邹鲁大地,“邹鲁”是“文教兴盛、崇文重教”的代名词,邹鲁等地所传承的儒家仪礼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源头之一。该地所形成的礼仪,已经成为华夏文化的一种标杆、规范,用来引导人们的向善,成为文化的典范。深入研究本课题对“礼乐复兴,邹鲁先行”有很好地推动作用[4]。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是从我国儒家文化对东亚国家的影响力出发,以韩国为例,通过对韩国普通社会、中坚力量群体、韩国部分礼制空间的表现及影响的调研,理顺了从明代开始,以“释奠礼”为主的中华儒学礼乐对韩国社会各个层面产生的积极影响,直至今日,儒家文化在韩国当代社会的表现及影响力。第二,从韩国释奠礼与山东孔孟之乡的传统释奠礼分析,寻找儒学文化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所产生的流变,对我国礼乐文化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5]。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韩国成均馆释奠礼和中国祭孔大典的研究,从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来讲,有利于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孔子作为至圣先师,他的儒家学说和教育思想,无疑是他留给社会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国家的发展需要传统文化的发扬,从某种角度来说,孔子就是一面精神旗帜,既可以向国际输出我国的优质传统文化,也可加强我国与东亚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在儒家文化的输出和发扬下,国家之间交往会更加紧密、融洽。

    其次,研究祭孔典礼能强化对中国传统礼乐文化传承保护的意识,让我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强有力的主导作用。东亚各国文化同根同源,在21世纪的今天,各国之间的交往更加紧密,从文化旅游的角度来讲,能借助孔子和祭孔平台催生出更多的文化旅游热点。从国家关系来讲,有利于发挥我国儒家文化的作用,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往来,从而加深我国与各国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 舒畅. 文化涵化视域下儒家文化在韩国的传播及影响研究[J]. 中华文化论坛,2015(04):39-42.

    [2] 龚小峰. 历史与现实:儒家文化对韩国的影响[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S1):119-124.

    [3] 王嘉胤,曹顺庆. 儒家文化在韩国的传播与文化变异[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1):12-16.

    [4] 史少博,姜虹. 韩国利用儒家思想进行“孝”教育[J]. 社会科学战线,2010(03):9-12.

    [5] 李明珠,杨蓉. 继承与超越:儒家文化对韩国法律的影响及其现代启示[J]. 长春大学学报,2018,28(06):91-96.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传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