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茯苓、生白术、泽泻利脾湿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昵称64746841 2022-01-14

     ▼

段丽云1, 顾成娟2*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2.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仝小林名中医工作室,广东 深圳518034

作者简介:段丽云(1990—),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防治研究,电话18254108105,邮箱1031759594@qq.com

作者简介:*顾成娟,电话13715062617,电子信箱1028771272@qq.com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430097)

Image

摘要:茯苓、生白术、泽泻是仝小林教授临床常用的利脾湿三味小方。仝小林教授认为,现今多种疾病以脾虚湿困为基本病机。茯苓可利水渗湿,常用剂量为9~120g;生白术可健脾燥湿,常用剂量为9~90g;泽泻渗湿化浊,常用剂量为15~30g。利脾湿三味小方用于代谢性疾病、内分泌、消化系统疾病等有脾湿之证。

关键词:利脾湿;茯苓;生白术;泽泻;三味小方;仝小林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运化,喜燥恶湿,为水液代谢的枢纽。外感湿邪或内生水湿,均可影响脾的运化、升清降浊及统摄功能,导致气机不畅,升降失调,统摄无权,水谷精微失于运化,加重脾虚,并可诱发它脏疾病。《脾胃论》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代谢性相关疾病、内分泌及消化系统疾病,如消渴病、瘿病、水肿、肥胖、痛风、泄泻、腹胀等[1-6],均与脾湿密切相关,脾虚湿困为其基本病机,治疗当以健脾利湿。


1 从脾虚湿困论治多种不同疾病

脾为“后天之本”,具有运化、升清、统血功能。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及水液,脾主运化可输布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并可吸收、转输和布散水液,是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环节。脾主升清,可促进水谷精微的正常输布,又可维持内脏的相对稳定,与胃气降浊相对而言。脾主统血,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外感湿邪,或饮食不节,或久居湿地,或思虑伤脾,或素体脾虚等,导致湿邪侵袭机体,阻遏气机, 影响脾主运化、升清降浊功能,导致水谷精微输布失常,湿邪内生;湿邪日久,气机不畅,脾运受阻,清浊不分,进一步加重脾虚,形成恶性循环,进而诱发临床多种疾病。《灵枢·木脏》中:“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在消渴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脾虚气血生化乏源,健运失职,体内水谷精微不得运化,转为膏脂糖毒,导致消渴,脾气虚致水湿内停,阻遏气机,血行不利,加重消渴。脾肾相互滋生,脾虚会累及肾脏,影响肾藏精及开阖功能,且脾虚运化无力、清浊不分,致精微外泄,可见蛋白尿。脾失健运,影响津液代谢,湿邪停滞,阻滞关节、经络,发为痹症,现代为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丹溪心法附余·调胃》中:“脾损则不能化,脾胃俱损纳化皆难,元气斯弱,百邪易侵,而饱闷、痞积、关格、吐逆、腹痛、泄痢等症作矣。”脾气亏虚,运化不利,水谷不消,或升清降浊功能失常,清浊不分,或湿浊中阻,聚湿成痰,或饮食停胃,脾虚难以腐熟水谷,胃失和降,气机上逆,可致呕吐、泄泻、腹胀等消化系统疾病。《备急千金要方·脾脏上》中:“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脾主四肢,脾气虚弱,则运化、荣养功能失司,精微物质流失,导致糖脂代谢紊乱;湿邪内阻,阻遏气机,水湿不得化,内聚成水饮,水湿停聚不能外达;脾为五脏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气血乏源,发为消渴病、肥胖、水肿、虚劳等代谢性疾病。《兰室秘藏》中:“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秉受于脾而上贯于目。”脾主眼睑,脾虚失于健运,津液代谢失常,升清布散无力,可导致瘿病合并突眼。


2 健脾利湿为基本治法

脾为土脏,喜燥而恶湿。脾病多以健脾、运脾、醒脾等常用治法,虽同治脾病,但应结合临床辨证论治。脾气弱而运化无力,宜健脾、补脾、益脾,多用健脾益气之品,如茯苓、白术等;湿邪困阻脾运,影响气机升降,宜芳香祛湿以运脾,多用藿香、佩兰、苍术、泽泻等;脾气弱或痰湿中阻,或虚寒内生,脾运无权,宜醒脾以祛除实邪之困阻,恢复脾之健运,多用党参、白术、茯苓等。“脾气弱则湿自内生”,脾健土旺,水湿得以运化,健脾、运脾、醒脾虽侧重点不同,但以脾虚为本,当以健脾为先,以恢复脾的运化、升清降浊功能,故治疗重在健脾利湿。仝小林院士指出临床多种疾病,以脾虚为基本病机,但病症复杂多变,强调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抓住核心病机,紧扣理法方药,达到“异病同治”。仝小林院士指出健脾利湿是治疗脾虚湿困的基本大法,临床应结合不同病症的特点,随证加减用药,灵活变通。仝小林院士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精选3味药物——茯苓、生白术、泽泻,组成三味小方,以利脾湿,治疗代谢性疾病、内分泌及消化系统疾病等有脾湿之证的临床诸多疾病,三药合用,攻补兼施,健脾利水、渗湿化浊功著。甘淡之茯苓,既可健脾运化水饮,又可淡渗利水下行。白术苦温,健脾温阳化湿,茯苓、白术配伍,一利一补,取参苓白术散之意,健脾温阳以化水饮,使水湿之邪有出路。白术、泽泻出自《金匮要略》泽泻汤,二者配伍既可健脾渗湿,又可因势利导,使水湿或湿热之邪从下焦得泄,一泄一补,共奏调畅中焦、健脾利湿之功。

茯苓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便溏,惊悸失眠等病症。《世补斋医书》中:“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仝小林院士认为茯苓善利中焦水饮,健脾利水效佳。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含三萜类、多糖类、甾体类等成分,具有利尿、抗炎、调节免疫、调节胃肠功能、保肝等作用[7]

生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泄泻,痰饮眩悸,水肿等病症。《本草求真》中:“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白术味苦而甘,既能燥湿实脾,复能缓脾生津。” 仝小林院士认为生白术健脾益气,既可利外感湿邪,又可利内生水湿,表里兼顾,生白术可调畅中州气机,升清阳而降浊阴,促进水湿代谢。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生白术含挥发油、多糖类、内酯类、黄酮类等成分,具有抗炎、增强免疫、调节胃肠功能、调节水盐代谢、降糖等作用[8, 9]

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泄热化浊等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等病症。《本草崇原》中:“泽泻泻泽于中土,故养五脏。”仝小林院士认为泽泻善利下焦水饮,主利肾及膀胱之水湿,且湿邪停聚日久,气机郁滞不畅,宜湿郁化热,泽泻性寒,可防止积湿化热。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泽泻含三萜、倍半萜、糖类、含氮化合物等成分,具有利尿、降血脂、抗结石、降血糖、抗炎、调节免疫、肝肾保护等作用[10, 11]

仝小林院士常以茯苓、生白术、泽泻为利脾湿的基础方,并根据不同疾病随证加减,标本兼顾。治疗痞满者,多加用陈皮、木香、厚朴等以调畅中焦气机;治疗呕吐者,多加用砂仁、姜半夏等和胃降逆;治疗肥胖、水肿、泄泻者,多加用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等以健脾渗湿利水,加用红曲、神曲等消膏降浊。


3 合理用量获良效

201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茯苓临床应用范围为10~15g,白术为6~12g,泽泻为6~10g[12]。临床用药时,仝小林院士强调辨证论治,病证结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剂量较小往往难以奏效,主张用足剂量。故临证时,针对本小方, 茯苓常用剂量为9~120g,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糖尿病肾病时,用量可增至120~200g,治疗糖尿病肾病V期, 全身重度水肿甚至无尿时, 茯苓用量可增至500g以温阳利水[13];生白术为9~90g,治疗大便粘滞不畅,脾湿症状明显者,用量可增至120g;泽泻为15~30 g,临床用量均较安全,未见不良反应。


4 病案举例

王某,男,54岁,2018年12月13日初诊。身高170cm,体重75 kg,BMI: 25.95kg/m2。主诉: 发现血糖升高15年。现病史:患者15年前体检发现血糖升高,空腹血糖7.2mmol/L,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后加拜糖苹、格列美脲片等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尚可。现为求进一步诊治,前来就诊。刻下症:上眼睑水肿,左眼甚;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右手指尖麻木;耳鸣,视物模糊;平素易感冒,易急躁;偶头目不清;纳眠可,大便不成形,日1~2次,夜尿2~3次。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淡,苔白,略滑腻,脉弦滑。既往史:肾性高血压,糖尿病肾病。辅助检查(2018年12月11日中国石化集团胜利医院):糖化血红蛋白:6.9%,空腹血糖:7.41mmol/L,血肌酐:74.8umol/L,总胆固醇:7.3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4.15 mmol/L,24小时尿蛋白定量:14.31g/24h,血压:163/88mmHg。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肾性高血压,糖尿病肾病IV期。中医诊断:消渴病,水肿病,脾虚湿困证。方药组成:菟丝子30g,蛇床子15g,五味子15g,茯苓360g,生白术45g,泽泻15g,金樱子15g,车前子30g(包煎),茺蔚子30g,生黄芪60g,丹参15g,大腹皮30g,威灵仙15g,天花粉30g,赤芍30g,地龙30g,葶苈子15g,水蛭粉6g(分冲),生大黄9g,生姜3片。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嘱糖肾饮食。

2019年1月10日二诊:双下肢水肿减轻50%,眼睑水肿较前改善,右手指麻木改善50%,视物模糊,纳眠可,大便成形,夜尿2~3次,小便有泡沫。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淡,苔白略滑,脉弦滑。辅助检查(2019年1月8日中国石化集团胜利医院):糖化血红蛋白:6%,空腹血糖:8.09mmol/L,总胆固醇:7.26 mmol/L,24小时尿蛋白定量:10.23g/24h,血压:140/73mmHg。上方去天花粉,改五味子30g、威灵仙30g,加夜明砂6g,蚕沙6g,五灵脂6g(包煎)。

2019年2月28日三诊:双下肢水肿明显减轻,眼睑水肿减轻,右手指尖麻木减轻,近期未感冒,纳眠可,夜尿1~2次。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淡,苔白略滑,脉弦。血糖控制可,继续予中药调服。

按:患者素体肥胖,BMI 大于25kg/m2,加之平素饮食不节、工作压力大,脾气受损,脾失健运,水液代谢失常,内聚成痰湿水饮,邪无出路,故患者出现眼睑及双下肢水肿;脾虚水谷精微不能布散,导致糖脂代谢异常;脾虚下累及肾,肾失开阖,可见尿中泡沫、尿微量白蛋白等,肾虚气化失司,可见夜尿频多;脾虚累及脉络,故手指尖麻木。仝小林院士认为患者以脾虚湿困为因,治疗当健脾利湿。方中茯苓、生白术、泽泻健脾利水、渗湿化浊;黄芪益气健脾;菟丝子、蛇床子温肾壮阳、燥湿;五味子、金樱子滋肾、固精缩尿止泻;茺蔚子、茯苓、车前子利水降压;威灵仙除湿消肿,活血化瘀;大腹皮、葶苈子行气宽中、利水消肿;天花粉清热生津;水蛭粉、赤芍、丹参、地龙活血通络;黄芪、水蛭粉、生大黄可益气活血,降浊通络,具有治疗糖尿病肾病、降低尿蛋白的作用;配生姜辛热护胃。患者患糖尿病日久,配伍夜明砂、晚蚕砂、五灵脂可降糖化浊、化瘀散结,在降低血糖的同时,防治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苏露煜,曹平.从脾虚湿盛论治消渴病经验[J]. 中医研究,2015,05:50-51.

[2].杨文奎,兰琴,刘敏.理脾涤饮方治疗脾虚湿困型代谢综合征68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07:3317-3320.

[3].段巧,闻向晖,骆文青,何莉娇,温成平,邵铁娟.间歇期痛风脾虚湿困与肠道菌群的关系[J]. 中医杂志,2019,20:1728-1731.

[4].吕林,王静,唐旭东,王凤云,黄穗平,陈婷,马祥雪,程正义.基于脾主运化水液理论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产生[J]. 中医杂志,2016,06:470-472.

[5].潘秋,李硕,潘满立.糖尿病性腹泻辨治初探[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08:2823-2825.

[6].刘昱杉,李德新,张哲.李德新健脾化湿治疗泄泻[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01:15-17.

[7].梁志培.茯苓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08:51-53.

[8].段启,许冬谨,刘传祥,李成龙.白术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08,05:800-802.

[9].何燕珊,王秋红.白术及其复方治疗糖尿病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20,01:155-159.

[10].刘珊珊,郭杰,李宗艾,田双双,朱晶晶,闫利华,王智民,高陆.泽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20,07:1578-1595.

[11].李佳欣,陈思琦,吴鑫宇,王博,葛鹏玲.泽泻现代药理学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02:143-146.

[1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13].仝小林.重剂起沉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