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眸国保一甲子——智化寺

 黄之中 2022-01-14


图片


图片

首批国保一甲子之智化寺

00:30

失踪的藻井,为何双双出现在美国?坑爹的太监,为何死后仍受荣宠?皇家寺庙被冷落,只因得罪了史官?……“首批国保一甲子”第一站,我们一起走进智化寺。

智化殿顶原本什么样

智化寺位于东城区金宝街路北的禄米仓胡同里。原本智化殿的顶部,是一层简陋的三合板,而去年年底智化寺重新开门,顶上的三合板被拆除了,顶上却还是空空如也。原本,智化殿顶部有一具面积约16平方米的斗八龙纹藻井。

智化寺共有三部藻井,民国时,位于智化殿和万佛阁的两部藻井被美国人拆下,现分别藏于美国费城博物馆和美国纳尔逊博物馆幸存的一部藻井位于智化寺藏殿顶部,进入藏殿迎面看到的是一组高大的“转轮藏”,它的存在,将屋顶上的藻井遮住了大半,如果站在殿门口,很难发现藻井。

美国人为何“拐走”藻井

当年,美国人为什么费尽心思要把那两座藻井“拐”走呢?

1931年,和梁思成并称为“南刘北梁”的建筑学家刘敦桢到北京做古建筑调查,他第一站就选定了智化寺。通过测量,他发现智化寺建筑的柱子都向大殿的中心点倾斜,越靠四角倾斜角越大。房梁上的彩画,都是明朝的。刘敦桢认定智化寺是一座保存极其完整的明代建筑群。

明朝的彩画特别重视细节,如同工笔画一样,艺术感特别强。因此,美国人“拐走”智化寺这两座藻井,恰恰是因为看中了它的“明朝身份”。

08:04

藻井的明朝主人是谁

根据史料记载,智化寺的第一任主人是明朝正统年间得势的大太监王振,他是明朝太监“参政议政”的鼻祖,刘瑾、魏忠贤都得拜他为祖师爷。

走上了事业巅峰的王振,没忘了给自己谋福利,掏皇帝的钱给自己盖一座家庙“敕赐智化寺”,就是如今的智化寺。

智化寺的屋顶是黑色的琉璃瓦,在佛教里黑色是象征“风大”的意思,即法力无边。藏殿藻井的下面是造型别致的大柜子——转轮藏。柜子上的抽屉用来装佛经,而抽屉上标记的字加在一起,就是一篇《千字文》。

仅存的这座藻井就在转轮藏的正上方,当年或许因为转轮藏遮挡住了这座藻井,也可能是因为美国人也忌惮这转轮藏的“法力”,才让这座藻井保留了下来。

03:40

智化寺被“雪藏”

在王振的画像碑上方阴刻的文字中,有一些被故意抹去了,而全篇文字根本找不到“王振”两个字。无独有偶,在记录智化寺历史的那通碑上,结尾的落款也被抹去了,而咱们还能从凹痕隐约认出几个字,比如这个字肯定是“王”,很显然这落款原本正是“王振”。为什么王振的名字被人故意抹了呢?

修明史的沈廷芳打心眼里认定了,王振就是个祸国殃民的大坏蛋,怎么能给他修祠堂祭拜呢?于是他将折子递到了乾隆皇帝手中,要求砸了王振祠堂,毁了塑像和碑刻,乾隆一看还就准了。

在那之后,智化寺没了投资,没人修缮,彻底被遗忘在了北京城的东城墙边上。这份冷落,虽说保住了完整的明朝建筑,却也导致两座藻井被“拐走”了。

01:46

美国人如何骗走两座藻井

民国时期,被冷落了一百多年的智化寺真的要揭不开锅了,智化寺的主持普远和尚不得已,把庙里的苍松古柏都给砍了,卖给了棺材铺,如今寺中树木多是1949年后栽种的。

古树都卖光了,那是不是就该卖藻井了呢?从当时拆下藻井后拍摄的一张照片,可以看出来这座藻井的结构被保护得非常完整,绝对不像是要卖到棺材铺。

事实是,当时有一个外号叫纪小辫的文物贩子,他专门替美国人西克曼淘换中国古董。纪小辫给了智化寺的普远和尚800块大洋,就把两个藻井给拆走了,转手就卖给了美国人西克曼,从此之后这两座藻井流落异乡,而空落落的吊顶只剩遗憾。

02:42

图片

藻井在混乱的年代丢失,成为了遗憾,但是我国的文物工作者们用这六十年的辛苦付出,保住了智化寺。春天,几十万人跟着馆长一起云逛智化寺,赏花看景,差点失传的京音乐至今在智化寺绕梁不断。更有智化寺相关的文创产品推陈出新,他们所做的一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智化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蓬勃的历史生命力。

图片
图片

来源:北京文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