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记 | 在茂县穿街走巷

 昵称37581541 2022-01-14

图片

本文摄影 陈家财 

出绵竹进茂县,前行不远就停了车。这里有一小块空地,旁边是个路口,小路直通坡下。一座造型秀气的石拱古桥,桥身全用青条石砌成,轻薄的桥身飘逸成高高的半圆,宛若满月出水。
  
这是茂县土门镇三元桥之一的福缘桥,建于清同治十二年,是川西西藏通往绵竹、安县、北川古道的重要桥梁。
  
我很喜欢这个桥名。为这座桥起名字的,一定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望的人。走过这座桥,就是与福气结了缘,这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可不是,桥上行人来来往往,且不说闲步的行人,就是那高高背篓满满载的羌族老妇人,俱都是步履踏实神态安然。

图片

  
离开福缘桥,穿行街巷。路边建筑虽然是水泥墙,但格局样式还是我在羌人谷那些羌寨中所见的风格。一路行来,除了少数偏僻的寨子,和那些成为旅游区的地方,还是碎石垒砌,保持原始风貌外,余他都是这样的钢筋水泥建构。虽然小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欣喜。这衣食住行的改善都是时代的进步。
  
茂县是一个很宜居的小城,一条岷江穿城而过,街道宽敞且异常清洁。路上时有身着羌族服装的行人,女性居多。斜襟长袍衣袖广阔,多为蓝色;领口、襟边、袖口、下摆都有绣花;也有的妇人穿汉装,只是漂亮的包头彰显了她的身份。羌族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以民族族姓记入甲骨文,并始终保存最初族源的古老民族。他们以炎帝为先祖,和我们同气连枝。古羌族是一个以养羊为主的游牧民族,他们认为万物有灵。羊以温驯、善良,成为了羌族人创造游牧文明的精神图腾。籍此,完全断定,这一定是个温和、向善的民族。自殷商至春秋战国,岷江上游的“蜀山氐”古羌人就在茂县聚居,如今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县。不过现在已经完全是现代化的城市生活,想要追寻那些古老的民俗,颇有些难度。但这里到处都有着羌族文化的符号,比如眼前的这座白鱼桥。两座羌族碉楼和图腾羊首巧妙结合为高高的桥头,把一座窄而笔直的行人桥,横跨在岷江之上。桥很高,依栏下望,秋日的江水澄澈,泛着细碎的水波,迅疾地流过。落日余晖在水面浮动,如金鳞点点,使得这个黄昏少了几分秋的寒凉。

图片


图片

  
下桥不远处有一家烤肉店,门前的鲜花很是招眼。几个年轻人在门前忙活着,让清净的街头多了几分热闹。
  
烤肉店的店主是一位可爱的胖姑娘,招呼着我们坐下来。店铺里的布置不仅有羌族的特点还很有格调。最瞩目的是房顶敷设的挂红,鲜红的条幅上漂亮的羌绣实在是赏心悦目。我想着,古羌既是游牧民族的统称,那点烤肉套餐肯定不会错。
  
热情的小店主跑过来和我们聊天,还亲自操刀翻烤,再把烤好的肉片蘸上调料包在新鲜的生菜叶里,给我吃。果然,烤肉鲜香不腻,风味独特。听了我的赞美,她开心地咯咯笑,告诉我,虽然烤肉的火盆、石板已经升级为烤架,但这蘸料依然是秘制的羌味。她又拿来一瓶山果现榨的果汁请我们喝,清淡的果香中和了肉味,很是适口。
  
店里的食客越来越多,小店主跑来跑去地招呼着,清脆的笑声让人很是愉悦。这让我想起在福缘桥上看到的那位背篓的羌族老妇人,她的笑容与行动,都反映出羌族人的勤劳和开朗。

图片

  
夜深的茂县,我倚在酒店窗前。岷江西岸山坡上的古羌城,被灯火勾勒出优美的曲线。被时光冲淡的羌族风韵,将以这样的形式永远留存。

关于作者

图片
王霞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杂志签约作家。南京市栖霞区文联副主席,区作家协会主席。百万字作品散见各报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