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草问对:麻黄

 济宁大狮子 2022-01-14

麻黄,首载于《神农本草经》,经曰:“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这一记载是现今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功效的由来。麻黄“发表出汗”后世多有使用,广为人知。也正是缘于这一药效效应,陶弘景称赞“麻黄疗伤寒,解肌第一药”。最早将麻黄发汗应用于临床的,莫过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麻黄汤”。东有麻黄,西有阿斯匹林,麻黄更是堪称东方草药的典型代表。麻黄为何能发汗?明代李时珍曾感慨“历代明医解释,皆随文傅会,未有究其精微者。”现今对麻黄的研究也多有报道。最常见的说法认为麻黄水煎剂、挥发油、麻黄碱等均有发汗作用。麻黄挥发油乳剂灌胃、肌注、腹腔注射对正常及发热猫均不表现发汗作用,对发热病人也无发汗作用。此外,皮下注射麻黄碱的局部皮肤,也不会引起特殊的汗液分泌。已知麻黄碱类物质是麻黄功效的重要物质基础,其拟肾上腺素作用是其功效的药理基础。据此,赵洪钧先生在《中西医结合十二讲》中提出“麻黄之发汗并非其药理成分直接促进汗液分泌。相反,麻黄有轻微抑制汗腺分泌作用”,其发汗机理是“主要靠兴奋交感神经,加速产热过程”。这一解读更倾向为真相。麻黄用于发汗时多配伍桂枝使用,而用于汗出症时则是多配伍石膏使用,如麻杏石甘汤、越婢汤。通常所说的“有汗不得用麻黄”只不过是一种误解。

图片

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神农本草经》中尚提及麻黄具有“破癥坚积聚”的功效,这一表述现今已不被人注意。但在古本草典籍中多有表述,如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中说“癥坚积聚为内病,亦系阴寒之气,凝聚于阴分之中,日积月累而渐成;得麻黄之发汗,从阴出阳,则癥坚积聚自散”,叶天士《本草经解》中讲“癥坚积聚者,寒气凝血而成之积也。寒为阴,阴性坚,麻黄苦入心,心主血,温散寒,寒散血活,积聚自破矣”,张山雷《本草正义》又讲“破癥结积聚,消赤黑斑毒,则宣通其气机而瘀积亦得渐通,血热亦从而泄化矣”。解表说、活血说、倡气机说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了解读。近年来研究发现麻黄能改善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性,明显延长其血液黏度,可对抗急性血瘀症的形成,为古人传统视野下麻黄“破癥坚积聚”提供了佐证。另外,麻黄所含白飞燕草苷对小鼠有抗肿瘤作用。国外研究发现麻黄还可通过影响糖蛋白运输来增强紫杉醇抗癌的灵敏性。张仲景也未必不曾深谙麻黄“破癥坚积聚”之用,比如而今被活用于肺癌、喉癌的麻黄升麻汤、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的麻黄附子细辛汤,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的桂枝芍药知母汤均出自张氏之手,尚有阳和汤等都是很好的例证。王旭高《外科证治秘要》褒赞“麻黄一味,妙不可言!夫麻黄中空外直,气胜于味,辛温散寒,无微不入,既能透出肌肤毛窍之外,又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凡药力所不到处,惟此能达之。”

图片

中麻黄 Ephedra intermedia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了麻黄可用于“散赤目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这或许是现今麻黄利水消肿在本草典籍中最早的记载。但麻黄实际用于水肿早见于东汉《伤寒杂病论》,麻黄附子汤、甘草麻黄汤、越婢汤等方剂内,麻黄都有应用。传统应用麻黄利水消肿有“提壶揭盖”之说,麻黄能够宣发肺气,也就是把壶盖打开,肺为水之上源,因此,麻黄具有利小便的作用。麻黄发挥利尿作用的有效物质是d-伪麻黄碱。现代研究推测麻黄发挥利尿作用的机制有可能是由于肾脏血管壁的迅速扩张,肾脏的血管血液回流速度大大加快,肾小球滤过效果显著;或者可能是抑制了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麻黄以发散邪气为主,主治的病症总以邪实为主,其所主治的水肿或小便不利,也是由于外邪内侵,肺气失宣,膀胱气化不利所致,故其水肿主要表现为眼皮水肿、面部浮肿肿等风水症候,其特点是起病急,浮肿而无汗,腰以上水肿明显,而不是以下肢水肿为主的阴水症候。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麻黄善利小便......盖在经之邪由汗而解,而在腑之邪亦可由小便而解。愚平素临证用其方服药后果能得汗,其小便即顿能利下,而肿亦遂消。”利尿剂是治疗肾病水肿的一线用药,肾脏病又可因外感而起,也可因外感而复发或加重。麻黄为解表药之首,又有利水之功,其在肾病水肿病中的应用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

图片

木贼麻黄 Ephedra equisetina

麻黄入药有“去节”和“先煎去上沫”之说。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记载说“用之折除节,节止汗故也。先煮一两沸,去上沫,沫令人烦。其根亦止汗”明确指出麻黄入药要去茎节,因为“节止汗”。《伤寒杂病论》太阳病篇药用麻黄多取其发汗解表之功,麻黄多注明“去节”,而金匮杂病篇药用麻黄则多取其平喘利尿之效,麻黄并不标注“去节”。历代本草记载麻黄入药“去节”的不在少数。因此,可以明确麻黄之所以去除茎节是因为古人发现麻黄茎节与根节一样,具有止汗作用,去除茎节无非就是提高麻黄的发汗解表效用。麻黄“先煎去上沫”这一使用方法首见于《伤寒杂病论》,麻黄汤下载“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再内诸药”。麻黄为何要“先煎去上沫”?究其根源,是陶弘景所说的“沫令人烦”。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也说“麻黄发汗之力甚猛,先煮之去其浮沫,因其沫中含有发表之猛力,去之所以缓麻黄发表之性也”。但是现今药用麻黄不再有这种使用方法。《本草经集注》言“凡狼毒、枳实、橘皮、半夏、麻黄、吴茱萸皆须陈久者良,其余须精新也”。麻黄陈久,生物碱含量降低,可以降低麻黄辛散之性,进而减少麻黄的不良反应。据此,有人推测张仲景所用药物是鲜品,这种观点也并非是博人眼球,确实也是值得关注探究的。

京城老半

2022年01月13日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