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减后的第一次期末考试,发现最重要的是这个

 OK妈谈育儿 2022-01-14
但凡娃进入小学,爸妈们一定都有深深的感受,老师总是不停地强调要加强阅读。
OK现在二年级,语文平时练习卷上的阅读理解已经有小朋友比较费劲了,而且因为前面花费的时间太长,直接导致写作文来不及。语文老师昨天又在群里提醒大家要重视,趁着寒假抓紧让孩子多看书,三年级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又会是一个拉升。
我找家里娃刚好念三年级的朋友询问,她给我拍了她儿子的练习卷。我一看,阅读理解确实占比很大,文字本身已经有了一些难度不说,关键是题目对孩子阅读能力的要求真的不低,这能力包括了能提取关键信息、能把理解渗透进内在含义、能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意思,总之即要能理解、又要会总结。
(上下滑动看↓)


朋友班级的班主任老师也和我们老师一样,明确指出需要提高阅读速度”,这就是切切实实的硬指标。
不过,提高阅读速度靠的不是意识,靠的是功底。
而如今再回头看,这功底其实就是早期从自主阅读开始的一点一滴的阶梯式积累。
积累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时间,越早开始自主阅读积累就越多;一个是质量,阅读的质量越高,积累得就越厚实。
所以眼下虽然对于咱们还没到小学阶段的爸妈来说并没那么着急,但对于中大班的孩子来说已经是窗口期了,咱们需要了解怎样为孩子的自主阅读选择读物、以及怎么读法。

01

需要开始建立分级阅读

分级阅读的意义在于帮助孩子去拥有阅读能力,因为通过分级提高难度的形式,它可以确保孩子在每一个阶段都能看到匹配他当下认知和语言发展的读物
孩子处在不同阶段,阅读能力不一样。阅读既对孩子的认知力、理解力有要求,也需要语言知识(识字量、句型、语法、文体)和阅读技能的同步储备,分级阅读的过程是动态的、个性化的,所以对孩子个体的阅读能力提高是切实有效的。
很多妈妈的困扰都是一样的:陪孩子看了很多书,孩子对有些内容也很有兴趣,但状态很不稳定,有些能自己看,有些要听不要看,有些没兴趣。
这其实就是给到咱们的一个信息,在给孩子选书、以及共读的时候需要加入“分级阅读”的意识
要知道,光有阅读兴趣,是带不动阅读能力的提升的。阅读兴趣是比较单纯的一个事情,孩子喜欢怎样的题材、情节、角色或是画风,都还是相对天性的部分,孩子的阅读兴趣也常常会因某一个点(如特别的画面,有趣的情节)突然被触发,但阅读能力却不会那么容易地就被触发,阅读能力需要的就是踏踏实实、循序渐进的积累和学习。

02

分级阅读≠买分级阅读绘本


不过说到分级阅读,爸妈们一定会着急地求推荐有什么好的分级阅读读物。

当下国内确实已经有了一些中文分级阅读的套系,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大致有两种类型:非原创的图书分类和原创图书。

非原创的图书分类不具备内容原创能力的商业机构,把一些市面上不同难度的绘本/儿童图书作出一个简单的年龄分级,形成一个小型分级库,用分级阅读的概念来包装图书分类。可以省下了一些我们自己选书的精力,但就好像饭店你报个预算它给你提供一个排菜,吃也能吃,但饭店一定不会把性价比最高的菜排进来。由别人来组好套的书,能看,但不会是最优质的书放进来,有一些可能是相对过气的书籍,自己花点精力完全可以找到更好的。

原创的分级图书由实力比较强的出版公司、有自己的作者资源和原创编辑自行开发一套读物,这些读物有清晰的大纲和目标,每一册都有明确的立足,认识多少字量、学会多少词汇,再渐渐推进到表达方式。但这类书普遍文字枯燥、机械,缺乏沉淀、情怀也会欠缺一些,更像是为认字服务的书。一套好的绘本,轴线一定是整个故事情节,和带来的阅读感受,如果一味紧扣“关键字”出现多少次,有多少词汇量的注入,那阅读本身会失去原本的意义!

所以,我并不建议一定要依赖于分级阅读的读物。当下国内中文绘本阅读并没有和牛津树、培生英语这样完善的英语分级绘本,也没有明确的中文分级标准。首都师范大学王蕾博士发布过首个中文分级阅读学术标准,但只有针对1-6年级小学生的,学龄前孩子的分级阅读还得需要爸妈们自己有分级阅读的意识,有意识地给孩子引导起来!


03

起步阶段选书要把握好文字量

对于在中文母语环境里成长的孩子来讲,他们对中文故事的理解能力,一定是远远超过阅读能力的。比如三四岁的孩子听得懂妈妈讲《西游记》,但是让他自己去读《西游记》,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给孩子选择合适的书,可以是文字要求低一些、兴趣和理解度高一些的。
OK三岁多的时候我发现他听故事都很带劲的,但只要我提一点让他自己试着复述一下的要求就会抗拒。后来一次偶然,我发现他竟然把一岁多时读过的一本叫《啊哈!》的绘本找出来,坐在哪里“啊”“啊哈”的念念有词,投入得不得了。那本绘本的字真的少得可怜,从头到尾就“啊”和“哈”在反复。我一下子就理解了OK之前不愿意开口的原因—— 就是不认识字嘛!
这之后我给OK选书,就会有意识地兼顾到他的实际阅读能力问题,进而摸索出一个相对科学的难易交叉模式。
难的部分,故事情节相对复杂,文字也会比较多,主要还是由我读给他听,适当会做一点拓展;简单的部分,去找那种文字足够简单、但画面想象空间完全能匹配大孩子理解力的绘本。
比如有本伊娃娜·奇米勒斯卡的有麻烦了绘本的每一页,都只有寥寥几个文字,图画则非常有意思,仅仅是熨斗印迹上添上几笔简单的线条,就衬托出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
由于画面的指向性特别强,OK在看的过程中,竟然连蒙带猜把里边的文字也认识了不少。
这种文字量“低幼”但情感不低幼的绘本,我后来又找了不少,也总结出了点套路:这些书看似简单其实都特别不简单,要么脑洞很大,要么特别方便玩起来,要么是对拟声词有非常好的运用、韵律感非常强……这些简单、好玩、顺口的书,孩子去读的时候比较没有心理负担,自然也更容易在读的过程中完成认字和语感的积累。

04

建立分层阅读的思维习惯


进阶到文字多一些的阶段、逐渐扫除了文字的障碍后,阅读的方法就越来重要了。

比如《神奇校车》图画书版,就需要用到分层阅读方法文字多、知识点多、人物众多,需要把内容拆分成三条线,故事主线、情景对话和知识点,一次只讲一条线。

通过这种拆分的方法,可以把绘本的难度降低下来,也把阅读的时长控制在孩子可接受的范围内。

在分层阅读中,还可以拓展出新的阅读层次。

比如之前,我和OK读呼噜,呼噜,哞》,偶然发现书中口字旁的拟声词特别多,于是在非常常规地读了几次后,专门玩起了找字游戏。这种不以绘本自身层次为层次的分层阅读法,在OK身上可以讲是屡试不爽的。这次是找口字旁的字,下次可能是找草头的字,或是带三点水的字……当然,这些字以及相关的词汇,基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适合用到文字进化演变方面的一些知识,给孩子讲一讲来由和含义,比干巴巴指读认字生动有趣很多,孩子认识和记住它们,会变得比较容易。

OK妈最后说:

跨入到自主阅读后每个孩子的进度也会不一样,但无论什么情况,都需要咱们持续地“推一把”、“再推一把”,才能帮他们积累出一小步又一小步的。

今天的文章,大家看了要是有共鸣、或者有收获,记得文末右下角“点赞”“在看”都点一下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