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的时间历法系统隐藏了怎样的天文道理?

 趣读畅想 2022-01-14

前言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虽然我们现在普通人不具备这样的常识,但是天文学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只是我们用而不觉,这里从我们日常用到的时间和历法来看看先人留给我们的天文遗产之一角。

不同年份的划分

古人观察到每年的年景不同,即每年的气候、农业、经济、人体健康等情况不同,总结有30年小周期,60年中周期,120年大周期的划分,并在星空中寻找原因,又用60甲子纪年来记录这样的周期。目前一种说法,解释30年的周期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的联合会合周期并考虑地球恒星年的年数。另外,还有10年太阳活动周期(确实是不足11年)、12年木星相似会合周期(即地球视角下看到的木星在星空背景下的回归周期,约为12.01年,这并非木星公转周期)的说法。虽然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但无论如何,说明年份上的周期也是与天文相关的。

中国古代传统的时间系统隐藏了多少天文道理?

节气的划分

圭表测日影,圭表上为7条长刻度(代表节)和6条短刻度(代表气),得一年有12节12气。节气的划分和太阳的运动这个天文现象相关联起来了。在计算八字中的月份时,用的就是用24节气,而不是现在的阳历月份。

中国古代传统的时间系统隐藏了多少天文道理?

月份的划分

月相的朔望周期为29.53天,不为整数天,因此农历中划分出大小月,小月为29天,大月30天,这使得农历中的日期都和月相完全挂钩。西方兴起而现在世界范围内都在使用的阳历,在月份上就完全和天文失去了联系,小月30天、大月31天,二月28或29天,甚至不仅和天文没有关系,甚至每月的天数安排上都不合理,出现了一个月的天数可能有28、29、30、31四种情况。

中国古代传统的时间系统隐藏了多少天文道理?

原始的星期制度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你真知道其科学意思吗?》中已经讲过,中国古代一个自然月按照4种最容易辨识的月相分成4个“星期”,7天为小星期,8天为大星期,小月为3个小星期+1个大星期,大月为2个大星期+2个小星期。这种星期制度依然和天文紧密关联。然而西方的星期制度,为了简便,把一星期的时间固定为7天,变成了纯粹的计数,失去了和天文上的关联。如果可能,个人建议推行这种中国古代原始的星期制,至于原因,文章末尾再说明!

时辰制度

我们一直用一天12个时辰,这就是因为我们祖先把地球赤道带的星空划分为12辰,而一昼夜之中,赤道星辰围绕我们旋转近似一圈(稍有余),而白天又用日晷测日影知道时间(对应文字“时”),晚上可以看星辰知道时间(对应文字“辰”),因此我们划分一昼夜为12“时辰”,可见这也和天文关联密切,并且比现在还“先进”的是,由于使用日晷和星辰确定时间,其用的是地方时,而不再会出现北京人惊叹于新疆那里晚上10点多还有太阳,而地方时对制定作息和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古代传统的时间系统隐藏了多少天文道理?

分秒的60进制争议

百度百科以及科学代表认为,是古埃及使用的60进制,进而延续到现在,对此个人不置可否。实际上从十月历中一年360天的大概之数,到传统文化中计算生辰八字时需要按照年、月、日、时四柱计算每柱对应的天干和地支的两个字(合起来就是八个字),其实都是用的60甲子去计算的,即我们年、月、日、时都是用的60进制,那么比时辰更小的分、秒,在我们的时间体系中就很容易选择使用60进制。当然,分钟和秒的时间尺度太小,已经不能对应天文星象了。


对比下来,中国古代的时间历法系统都和天文密切,而西方则没那么明显,甚至原本应该有,也用固定的数去代替,变得十分机械。我们的历法和时间系统又灵动在哪里?为何先人一定要在历法时间系统之中保留如此之多的天文学联系?答案就在前几篇文章中有提示,比如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和大衍之数、周易解读之中有提示,那就是“人”,要以“人”为本看世界。在不同的年份、不同的节气(月柱)、不同的农历日期、不同的时辰对人生活的环境气候、农业、人的行为、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