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润表各个报表项目的含义

 小挢流水人家 2022-01-15

ZHIYAN | 耿直研究

化繁为简  让投资变得简单

前几天我们梳理了现金流量表各个报表项目的含义,今天我们索性一块把利润表各个项目的含义简单梳理一下,搞明白这些基础概念是财务分析的前提。

很多人说,先看利润表的是徒弟,先看资产负债表的是师傅。其实,真正的高手应该将这四张报表打通,通过数据间的勾稽关系,设计不同的财务指标,来判断企业的财务质量、盈利质量以及成长性。

资产负债表涵盖的信息最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可以看做是资产负债表的补充,但是,正是由于资产负债表涵盖的信息最全,报表项目众多,对于初学者而言,反而容易被搞晕。

因此,我按照“先看结果,后找原因”的逻辑,从大家最熟悉也是最简单的利润表切入,展开对财务报表的讲解。

很多人,在看利润表时只关注营收和净利润数据,但是在权责发生制下,利润表的数据很容易被调节,只看这两个数据远远不够。

利润表除了记录企业的营收、净利润等经营结果,还有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向我们展示了利润的形成过程。

因此,我先沿着利润表的顺序,讲解一下各个报表项目的含义和利润的形成过程,让大家对利润表有个整体的认识。

图片

一、各个报表项目的含义

上图左侧是利润表的标准结构,右侧是各种利润的计算过程,也是利润的形成过程。

1、营业收入

利润表的第一项内容是——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是利润表的起点,反映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日常经营活动,是指经常发生的业务,比如一家白酒企业,生产和销售白酒是他的主营业务,由此产生的收入属于营业收入。但是投资股票的收益或者亏损是与日常经营活动无关,不能计入营业收入,而是计入下面的投资收益。再比如,卖掉厂房补充流动资金,通过卖厂房获得的现金也与日常经营活动无关,不能计入营业收入,而是要计入资产处置收益。

第二个关键词是经济利益的流入,并不是现金的流入。这是因为,在权责发生制下,收入确认不是以收到现金为标准,而是取得收款权利,就可以确认收入。

因此营业收入与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合同负债等报表项目,以及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存在着直接的对应关系,通过他们之间的勾稽关系,可以验证收入的质量。具体的分析方法,后面的课程会详细讲解。

2、营业成本

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遵循配比原则,在确认收入的同时结转成本。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营业成本都是从存货中结转过来的,这就牵扯到存货的初始计量、发出存货计量后续计量的问题,也会牵扯到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职工薪酬、“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一系列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项目。所以在分析营业成本时,需要结合报表项目间的勾稽关系进行。

3、毛利率

营业收入减营业成本就得出毛利,毛利比上营业收入就得到毛利率。

毛利率是判断一家企业盈利能力的第一个指标,反映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直接竞争力。

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往往能够获得更高毛利率(比如具有技术优势的医药企业;具有品牌优势的高端白酒企业等)。如果企业没有竞争优势,在同质化竞争的情况下,毛利率一般会维持一个较低或者是一个合理水平。

对于这类企业还要结合资产周转率以及权益乘数,来分析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这也是杜邦分析的核心逻辑。

通过毛利率前后期数据对比,以及同业企业对比,可以判断毛利率是否存在异常,比如远高于同行业的毛利率,或者毛利率波动异于同业企业,又或者毛利率上升而存货周转率下降,如果出现这些异常指标,而且公司没有合理解释,那么公司存在财务造假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

P3

再来看税金及附加

4、税金及附加

在年报中搜索“税金及附加”,可以通过附注信息,查看上市公司已交或应交的税费数据;搜索“税项”可以查看具体的税种、税率以及税收优惠政策。

各种名目繁多的税种和税率,在核算时比较繁琐。但是在财务分析环节,可以进行简化处理,用“税金及附加”比上营业收入,计算一个税率,通过与同业和前后期数据的对比,来判断对业绩的影响程度,如果影响较大,则进一步分析变动原因。(比如白酒消费税的税率以及征收环节的变化,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5、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产品的各种支出,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四项内容,研发费用是2018年从管理费用中分出来单独列示的,因此期间费用由之前的“三费”变成了“四费”,注意这个统计口径的差异。

期间费用的分析,也是先计算综合费用率和单独的费用率,然后通过占比、同业对比、前后期对比来判断对业绩的影响程度,如果影响较大,则需要通过附注信息和企业经营情况,来进一步分析变动原因。

6、经营利润(核心利润)

因为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以及期间费用都是和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息息相关的,所以用毛利润-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 得出经营利润,经营利润比报表中的营业利润,更能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

很多教材中将其称之为是核心利润,但是该利润主要是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用经营利润更贴切一些。所以还是喜欢称之为是经营利润。所有的课程和文章中 也是用的经营利润。

经营利润比上营业收入可以得出经营利润率,与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的比较,可以直接反应企业的经营效率。具体应用后面的课程会详细讲解,在这里大家只需要知道,经营利润的含义和计算过程即可。

7、利得或损失

黄色阴影部分就是与日常经营活动无关的收益或损失,也就是常说的利得和损失,

利得:

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持续性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而应计入利得;如制造类企业出售设备或固定资产的行为,属于利得,计入资产处置收益。同样也体现在利润表中。

损失:

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称之为损失,如商誉减值损失计入资产减值损失项目。

我们依次来简要说明一下:

其他收益,包括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税收返还以及其他与日常活动相关且计入其他收益的项目。

投资收益,反映长期股权投资或者其他各种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

汇兑收益,反映由于汇率变动所引起的损益。

净敞口套期收益,反映净敞口套期下被套期项目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转入当期损益的金额或现金流量套期储备转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反映企业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信用减值损失,主要反映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及各项金融工具减值准备所确认的信用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反映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合同资产等资产的减值损失。

资产处置收益,主要反映公司处置持有待售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及无形资产而产生的处置利得或损失。

上述利得和损失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于其偶发性,这部分内容对利润的影响越低越好,其中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处置收益与资产项目直接相关,在分析这些项目时,依赖于对相关资产的分析。

8、营业利润&非经常性损益&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经营利润+利得-损失,就得出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就得出利润总额

其中:

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

营业外支出,主要包括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损失等。

虽然营业利润有营业二字,而且报表将营业利润进行单独列示,但是由于很多利得和损失属于非经常性损益,会影响营业利润,因此在实践分析时,很少用营业利润,与营业利润相关的财务指标也是值得商榷的。

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就是,与正常经营业务无关或不经常发生的能够影响当期损益的项目。由于非经常性损益一般不具有持续性,因此,在判断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时,需要将其剔除。

前面讲的利得和损失,很多都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因此有一个简单粗暴的分析非经常性损益的方法,后面我会讲到。

利润总额是扣除所得税之前的利润,又被称为“税前利润”。

9、所得税费用

首先强调一点,由于会计和税法的计税基础不同,以及合并报表的原因。所得税费用并不等于利润总额乘以所得税率。

在财务分析时可以简化处理,用所得税费用比上营业收入,计算一个综合所得税率,然后进行对比分析。

10、净利润VS归母净利润VS扣非归母净利润

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就得出净利润,一般企业利润表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上市公司分析都是基于合并报表,对于非100%持股的子公司,合并报表中有一部分净利润是属于少数股东所有的,所以站在上市公司股东视角,是要剔除这部分损益的。剔除少数股东损益后才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利润,通常简称为归母净利润。

另外,由于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的业绩影响不具有持续性,因此在判断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时应该予以剔除。用归母净利润减去非经常性损益(考虑所得税影响)就得出归母扣非净利润。

作为投资者,这个是我们最为关注的利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