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精髓:湿,火,痰,气,郁的涵义

 杏福仁家养生坊 2022-01-15

湿有内外

丹溪曰:'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有外感而得之者;有内伤而得之者。有居处卑湿,或早行雾露,或冒雨,或涉水.或汗衣湿履.则湿从外感之者;或恣①饮酒浆,过食生冷,则湿从内伤之者。又一说云:饮食人胃,无非湿也。脾土旺,则能运化水谷,上归于肺,下输膀腕,无湿气之可留也。脾弱不能运化水谷,亦谓之湿。治湿之法,古人惟以利水为主,亦不可执一,必当因其症而药也。湿气在于皮肤者,宜解表之药,如麻黄、桂枝、防己、苍术、白术之类,譬如六合阴晦②,非雨不晴也。水湿积于肠胃,肚腹肿胀者,宜攻下之药,如大黄、甘遂、大戟、芫花.牵牛、槟榔之类,譬如水满沟渠,非导之不去也。寒湿在于肌肤筋骨之间,拘牵作痛,或麻痹不仁者,宜温经之药,如干姜、附子、丁香、肉桂之类,譬如太阳在于中天,则阴湿自干也。湿气在于脏腑肌肤之间,微而不甚者,宜健脾燥湿之药,如苍术.白术、厚朴、半夏、木香、桑皮之类,譬如些须③之湿,以灰土浥④之,则湿自干也。湿热在于小腹膀胱之间,或肿,或泻,或小便不通,宜用渗泄之药,如猪苓、泽泻、茯苓、滑石、茵陈、木通、葶苈、车前子、海金砂之类,譬如水溢沟浍⑤,非疏通其窦,则不达也。湿气在于皮肤,宜用胜湿之药,如防风、羌活、独活之类,譬如清风荐爽,湿气自消也。

文章图片1

火有七说

丹溪曰:五行各有一性,惟火有二,曰君火、曰相火。君火者心火也;相火者命门火也,此火出自先天。又有五志之火:大怒气逆,则火起于肝;悲哀恸中,则火起于肺;醉饱过伤,则火起于脾;房劳过度,则火起于肾;思虑过度,则火起于心。此火出于人为。火之为病,不独在五脏十二经中,凡气有余,莫非火也!诸风眩掉、胁痛、目赤,肝火动也,柴胡、黄连主之。诸痛疮疡、口舌生疮,心火动也,黄连主之。诸湿肿胀、口疮口臭,脾火动也,芍药主之。诸气膹郁①,干咳鼻衄,肺火动也,栀子、黄芩主之。遗精梦泄、赤白便浊,肾火动也,知母主之。目黄、口苦、坐卧不宁,胆火动也,柴胡主之。癃闭淋沥、赤白带浊,小肠火动也,木通主之。牙疼龈宣、颧腮颐肿,胃火动也,石膏主之。舌苔喉痛、便秘不通,大肠火动也,黄芩、大黄主之。小便不利、小腹作痛,膀胱火动也,黄柏主之。头眩、体倦、手足心热,三焦火动也,柴胡、黄芩主之。阳事频举、精溺不止,命门火动也,黄柏主之。凡此皆苦寒之药,但能泻有余之火耳。又按《玉机微义》论曰:若饮食劳伤,内伤元气,自汗发热,困倦脉大而无力,气口大于人迎或一倍、二倍,为阳虚之症,以甘温之剂除之,如黄芪、人参、甘草之属。阴微阳强,相火炽盛,以乘阴位,日渐煎熬,为血虚之症,宜滋阴之剂,地黄、天门冬、黄柏、元参、龟板、当归、知母、五味、锁阳、牛膝、虎骨.丸服。若心火亢极,郁热内实,为阳强之症,以咸冷之剂折之,如大黄、芒硝之属。若肾水受伤,真阴失守,为无根之火,阴虚之症,以壮水之剂治之,如生地、元参之属。若命门火衰,为阳脱之病,阳事不举,饮食不进,右尺脉迟细无力,命门无火,则如釜底无薪,当以温热之剂治之,如附子、干姜之属。若胃虚过食生冷,抑遏阳气于脾土之中,为火郁之症,以升散之剂发之,如升麻、葛根之类。

痰有十因

痰不自生,生必有故,或因风,或因寒,或因热,或因湿,或因暑,或因燥,或因酒积,或因食积,或因脾虚,或因肾虚。今之治痰者,但知南星、半夏为治痰之药,而不知治痰之本,故痰愈生而病难除也。予也管见,敢以治本之药叙之:夫因风而生痰者,痰唾涎沫,其脉浮弦,治以前胡、旋复花之类。因寒而生痰者,痰唾清冷,其脉沉迟,治以姜、桂、细辛之类。因热而生痰者,痰唾胶黄,其脉洪数,治以芩、连、栀、膏之类。因湿而生痰者,痰唾碧绿,其脉浮缓,治以苍术、茯苓之类。因暑而生痰者,痰唾腥臭,其脉虚微,治以香薷、扁豆之类。因燥而生痰者,痰唾如线,或如小珠,或如胶漆,咳嗽难出,其脉滑数。治以蒌仁、花粉、贝母之类。因酒积而生痰者.痰唾呕恶,清晨发嗽,治以猪苓、葛花之类。因食积而生痰者,痰唾桃胶、蚬肉之状,胸腹闷闷不安,治以香附、枳实、神曲、麦芽之类。因脾虚而生痰者,痰唾不时,倦怠少食,治以白术、陈皮之类。因肾虚而生痰者,痰唾之时,即如潮涌,发于五更之际,治以天门冬、麦门冬、五味子之类。然此皆为辅佐之药,而主剂--二陈汤,又不可少也。

滚痰丸

滚痰丸川军、黄芩各半斤,一两青礞石,五钱好盔沉。

气有九论

气者,一身之主。内无七情所伤,外无寒暑所犯,则一气周流百骸疏畅。如有七情所干、寒暑所犯,则疾病生焉。《内经》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寒则气收,热则气泄,九气不同,为病亦异。张子和论之详矣,予不复论。如以气虚、气实论之,夫实者,邪气实也;虚者,正气虚也。气虚为病,或精神短少,或倦怠嗜卧,或少进饮食,或眩晕,或痿躄,或自汗,或泄泻,或遗脱,诸病生焉。审其症候,诊其脉息,果然气虚,则人参、黄芪、白术之类必当用用也。若夫心痛、胁痛、小腹气痛,此则邪气阻遏①,正气不行,故作痛耳。邪气何也?或寒、或热、或痰、或食、或血是也。法当先去其邪,则正气流通,痛不作矣。大抵气属阳,调气之药必用温散,如沉香、木香、丁香、茴香、藿香、白豆蔻、陈皮、香附、砂仁之类。如病日久,则气从火化,而温热之剂,又不可单投,必以黄芩、黄连、栀子之类为主,少加热药为之向导。又闻,气者血之先,血者气之配,气既病焉,则血不得以独利,故亦从而病焉。是以治气药中必加理血之品,如当归、芍药、川芎、红花、桃仁之类。

郁有六名

丹溪曰:'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①,诸病生焉'。大抵诸病中多有兼郁者,或郁久而生病,或病久而生郁,故凡治病必以郁法参而治之。郁有六:气、血、湿、热、食、痰也。气郁:胸胁痛、脉沉涩。血郁:四肢无力、能食、便红、脉沉。湿郁: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寒则发,脉沉细缓。热郁:瞀闷②,尿赤,脉沉而数。食郁;嗳酸饱满,不喜饮食,人迎脉平,气口脉盛。痰郁:动则喘满,寸口脉沉滑。治以六郁汤、越鞠丸主之。湿加白术、羌活。气加木香、槟榔。食加山查、砂仁。血加桃仁、红花。热加柴胡、黄芩。痰加半夏、南星。

六郁汤

六郁香(附)苍(术)(神)曲,栀(子)(连)翘共(枳)壳陈(皮),(川)芎(黄)芩苏梗(甘)草,郁结总能伸。

越鞠丸

越鞠丸开郁,香附并苍术,川芎栀子仁,神曲各等分。湿加白术、茯苓。热加青黛。痰加南星、海石、瓜蒌。血加桃仁、红花。食加山查、砂仁。气加木香。

在现代医学中,肿瘤一般是根据其人体器官组织来源和生物学行为来命名。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机体危害性的不同,一般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两大类。根据肿瘤存在的方式,又将肿瘤分为实体瘤和非实体瘤。实体瘤常形成明显的肿块,主要应用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而非实体瘤大多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常无明显的肿块,治疗以化疗为主。

中医学总结了导致肿瘤的5大原因:气滞、血瘀、痰湿凝聚、热毒内蕴、正气虚弱。

气滞 指气机流通不畅而郁滞的病理状态。如:肺癌患者,辨证为肺失肃降,上焦气机壅滞,症见胸闷咳喘;肝癌早期病人,辨证为肝失疏泄,肝经郁滞,出现胁肋胀闷;胃肠肿瘤患者,辨证为胃肠气滞,则见脘腹胀痛,时作时止,时重时轻。

血瘀 由于局部血瘀,血流慢而不畅,也阻碍了气的运行,形成气滞,气滞可加重血瘀,血瘀又可加重气滞,两者形成恶性循环,使气血不通,不通则痛。血瘀较重时,局部血液逐渐形成瘀血、肿块。

痰湿 肺、脾、肾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津液不能得到正常的布散,停滞而成痰饮水湿。日积月累,影响气血的运动,气血阻滞,气机不畅,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更助长湿邪凝聚,二者互为因果,引起机体的病理变化。

热毒 包括病毒感染,烟草,油烟的污染毒素,职业环境中的化学毒素,生活环境中的空气、水、土壤污染毒素,饮食中的各种毒素等,或由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久积体内,经络、脏腑气机阻碍,郁而生毒。热由毒所生,如果热毒郁结较甚,肌体正气虚弱,不能透毒外出,以致热毒结滞难化,积聚不去,久而久之,发为肿瘤。

正气虚弱 人体的正气亏虚,病邪亢盛,机体抗邪无力,不能制止邪气的致癌作用,机体不断受到病理性的损害,癌肿就发生、发展。同时,人体正气虚弱,脏腑生理功能就失调,紊乱、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就可能由此发生。

中医对肿瘤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一、病因

由于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致病因素比较复杂,而宋代陈无择提出的“三因学说”,对分析肿瘤的病因至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故根据陈氏的“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三因学说,将肿瘤的病因归纳为正气内虚、外邪侵袭、七情失调、饮食劳伤四个方面。

(一)内因

1.正气内虚 正气内虚、脏腑功能失调是肿瘤的主要病因之一。《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活法机要》曰:“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景岳全书》则指出:“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而《外科医案》更是一言以蔽之“正气虚则为岩”。人体如精气旺盛、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协调,则很少发生癌瘤;反之,则可诱发肿瘤。足以说明“正气内虚”是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明代申斗垣的《外科启玄》中指出:“癌发四十岁以上,血亏气衰,厚味过多所生。”这说明年龄愈大,脏腑功能减弱,易致正气内虚,邪毒内结,发生肿瘤。

2.七情内伤 中医认为七情内伤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常起很大的作用。如《素问·通评虚实论》认为噎膈(即食管癌)是“暴忧之病也”;《医学津梁》则明确指出“由忧郁不升,思虑太过,急怒不伸,惊恐变故,以致血气并结于上焦……忧郁而气结,气结于胸,臆而生痰,久而痰块胶结于上焦通络狭窄,不能宽畅,饮食则难入眠而病成矣。”再如对乳癌的病因,《丹溪心法》认为由“忧恚郁闷,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橫逆”所致;《外科正宗》则说:“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疲惫,聚结成核。”《医学正传》更明言:“此症多生于忧郁各忿之中年妇女。”说明七情内伤可直接影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使脏腑气血紊乱,气滞血瘀,湿聚痰凝,经络痞阻,形成癌瘤。这与现代医学的心理因素致癌的观点是使命一致的。

(二)外因外邪侵袭 中医认为癌瘤的发生与外邪侵袭有一定的关系,而现代医学也证明,80% 的肿瘤患者之得病与外界环境中的致癌因素有关。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古人无法提出这些比较确切的病因,所以有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火(热)和疫疠]来概括外在的致癌物质。但对外邪侵入人体,使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浊内生,日久成癌已有较多认识。《灵枢·百病始生》云:“积之所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认为积之所成与感受寒邪有关。灵枢·九针论》曰:“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这里的“八风”即是六淫外邪。灵枢·刺节真邪》更曰:“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溜……为肠瘤……为昔瘤。”说明牙粉邪 、寒、热等均可导致肿瘤的发生。《诸病源候论》中对“六淫”致瘤则有其更具体的描述,如“脑湿,谓头上忽生肉如角”“黑痣者,风邪搏于血气,变化生也”“恶核者,是风热毒气与血气相搏成核,生颈边,又遇风寒所折,遂不消不溃”等。这些都千五百年前,中医即对不同肿瘤之发病与不同邪气的关系有了较详尽的记载,这为如何对肿瘤进行不同的防潮提供了依据。

(三)不内外因

1.饮食失调

(1)饮食习惯不当或偏嗜:可影响脏腑功能失调及气血津液的紊乱,使邪自内生,导致津伤、气结、痰凝而发生癌瘤。中医古籍对饮食致癌早有记载,宋代《济生方》云:“过餐五味,鱼腥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则积结为癥瘕。”元代《卫生宝鉴》亦曰:“凡人脾胃虚弱或饮食过度或生冷过度……致成积聚结块。”明代《外科正宗》论述茧唇(唇癌)的成因时指出,:“因食煎炒,过餐炙煿,又兼思虑暴急,痰随火行,留注于唇。”清代的《医碥》更强调;“酒客 多噎膈,好热酒者尤多。”

(2)饮食不洁:如不注意饮食卫生,信用腐败霉变食物。

(3)过食黏硬难化或含油脂过高的食物;可致食滞,变生痰瘀,正虚痰瘀互结,癌瘤遂生。

2.劳逸失度 是指过度的劳累或安逸,会使人生病。过劳包括体劳、脑劳和房劳三个方面。体劳过度耗气,脑劳过度耗阴血,房劳过度伤肾精,均致正虚病生。陈实功论骨瘤时指出:“房欲劳伤,忧恐损肾,致肾气弱而骨无荣养,遂成骨瘤。”至于乳岩的病因,则强调“男子乳结与妇人微异,女损肝胃,男损肝肾,盖怒火房欲过度……肾虚精怯……肝经无以劳养,遂结肿瘤”。过逸是指安逸过度,不参加劳动和运动,使气血运行不畅,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发。《内经》云“久坐伤肉,久卧伤气”即为此理。

肿瘤诊治精析之---- 中医对肿瘤病机的认识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的机制。由于肿瘤的病因复杂,病种不一,临床表现多样,所以其病机变化也非常复杂。然大致可归纳为脏腑失调、气滞血瘀、痰凝湿聚、毒邪内蕴四个方面。

1.脏腑失调 人体若脏腑功能失调,则气机紊乱或禀赋薄弱,皆可成为肿瘤发生的内因。《难经·五十五难》云:“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肯定了积聚的产生是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诸病源候论》更强调“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腑之气所为也”。中医学还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肺、脾、肾关系硬 为密切,因肺证实,恶性肿瘤患者大多有肺脾气虚、肺肾阴虚或脾肾阳虚等证。其细胞免疫功能较常人偏低,通过中药冷气健脾、滋养肺肾或湿补脾肾的方法,即可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平衡内分泌失调状态,使正气恢复,抗癌能力增强,有利于康复。

2.气滞血瘀 气血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故《难经·八难》云:“气者,人之根本也。”气在全身上下流畅无阻,升降出入无处不到,借以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及气机的化生与运行,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而“血为气之母”,血在气的推动下,循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对全身组织、器官起到营养和濡润作用。气血互用,相互影响,气病可及血,血病可及气,造成气滞血瘀甚者则气血不足等病理变化。正如《素问·调经论》所说:“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血随气行,气行则血畅,气滞则血凝;瘀结日久,癥瘕必成,故王清任云:“肚腹结块者,必有形之血。”凡是肿瘤形成肿块,伴有疼痛,多因气滞血瘀所致,故调理气机、活轿化瘀是治肿瘤不可或缺的大法之一。

3.痰湿凝聚 痰是由于体内水湿不化,津液不能输布凝滞而成;或由邪热灼津,凝结而产生。痰与湿均为阴邪,性重浊黏滞,易郁遏阳气,阻碍气机运行,导致经络痹阻。如日久不去,可从热化,致痰湿热毒浸淫,生疮、滋汁、流水,经久难愈;痰湿从寒化,内阻肠胃,导致腹胀、腹泻甚或下肢浮肿,故有“百病皆生于痰”之说。而《丹溪心法》更率先指出:“凡人身上中下,有块物者,多属痰症。”遂成为正式提高痰亦能导致肿瘤这一学说的第一人。此论一出,从者如云。如《明医指掌》在论及瘿时指出:“必因气滞痰凝,隧道中有所留止故也。”清·林佩琴《类证治裁》中称恶性淋巴瘤为痰核。其云:“结核经年,不红不疼,坚而难移,久而肿痛者为痰核。”故治痰治瘀,遂成为中医诊治肿瘤的两大法宝。而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许多化痰散结中药都确有极好的抗癌抑癌作用。

4.毒邪内蕴 “毒”在中医学中有多种含义,它是对病因、病性、病机、病理的一种高度概括。中医认为凡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均谓之毒,包括外来之毒与内生毒邪。外来之毒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化疗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及环境因素等,内生毒邪是各种病因在人体内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的总称,正如《灵枢·九针论》所言:“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华佗《中藏经》亦云:“夫痛疽疮毒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沆则生矣。”两书则分别指出了癌既可由外来之毒(即“四时八风”),亦可由内在“脏腑蓄毒”所生。

毒邪又可分为“阳热之毒”和“阴寒之毒”。外感热毒多为感受自然界的火热之邪,如细菌、病毒感染,或烟草、油烟,或化学毒素,或霉变食物等;内生热毒多因脏腑阴阳血失调,或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嗜酒成性、过食肥甘之物而化热生炎而成毒。阴寒之毒在癌症发病中亦具有重要作用,如《灵枢·百病始生》去“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即指阴寒之毒亦可致癌也。毒邪内蕴是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然肿瘤细胞本身也可以视为一种毒邪,即癌毒。癌毒为阴毒,其性深伏,为病缠绵;癌毒为实邪,但非外邪,而种内生之特殊之毒,它具有强侵袭性、快进展性、重耗液性、易转移性、高致命性等病理特性,因此对该病的治疗绝不是一般解毒药物所能单独胜任的。

综上所术,正气亏虚、气滞血瘀、痰浊凝聚、邪毒蕴结是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觉的中医病理机制。临床由于各种癌症的病因不同,患者个体差异较大,病情不尽一至,病机往往错综复杂,即使患同一种肿瘤甚至同一类型的两名患者,病情亦有极大出入。有时同一患者,在疾病的各个阶段,情况也在不断地变化,所以上和种病理机制并不是孤立的或单纯的,常常是互相关联的。有的脏腑气血亏虚又兼毒邪壅盛,有的气虚合并血瘀,或气滞合并痰凝等,大多数患者都表现为虚实夹杂,多储同病。因此,必须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分清病机主次,审证求因,审因论治,才能更有效的治疗癌症。

肝气乘脾,很容易导致脾虚,出现腹泻问题,也会导致一些实证,实证是什么意思呢?简言之就是各种堵塞、淤积,中医叫积滞。例如,肝郁会导致气滞,气滞会导致血瘀,血瘀可能会出现心前区闷痛,刺痛,舌头瘀斑瘀点。脾虚容易生痰湿,饮食不注意胃容易生食积,食积、痰湿堆积又容易影响气血运行,出现肚子胀,不消化,大便沾马桶。

文章图片2

一味成药五香丸,治食积、痰、气、血、胀、疼、郁等实证积滞

给大家分享4味药组成的方子,可以消除各种积滞,这个很有名的方子叫做五香丸,这个五香丸能消12般问题,分别是消食、积、痞、痰、气、滞、肿、痛、血、痢、胀还有闷,能够去除各种积滞和痰湿淤堵心窍出现的郁滞。上面这些问题比如食积、痞、痰等都属于中医实证的范畴。

一个四味药的五香丸,如何消这么多问题?我们来分析一下组成就清楚了,它是由四味药组成的。

第一味药物就是香附,香附是调理气血的总指挥,被称为血中气药,能够解六种郁滞,通调三焦,打通十二经脉气血,香附能解气、血、痰、火、湿、食六般郁,辛能散祛湿化痰,苦能软坚散结,味甘平和,和许多其他药物组合,可以疏肝理气,解郁化痰的一味要药,像是肝气范胃,胁肋胀痛,脘腹胀满,瘀血刺痛都是它的治疗范畴。

文章图片3

一味成药五香丸,治食积、痰、气、血、胀、疼、郁等实证积滞

第二味药是五灵脂,五灵脂气味比较厚重,行肝经,走血分,通经活血,止痛化瘀,还能止血,比如血瘀导致的妇科问题如痛经,闭经,胸中闷痛,腹部刺痛等,与蒲黄搭配组成活血祛瘀的失笑散前面已经讲过。味道甘,还能调和脾胃,可以健脾消食化积。与香附搭配起来,前者活血,后者行气,气血同调。

文章图片4

一味成药五香丸,治食积、痰、气、血、胀、疼、郁等实证积滞

最后里面有黑白二丑两位药,这两个都是牵牛花的种子,也叫牵牛子,黑色的是黑丑,白色的自然就是白丑,这二丑的作用基本一样,比较苦寒,必须炒制一下,去其小毒,都能够泻下逐水,祛痰杀虫,像是水肿导致的腹部胀大如鼓,有蛔虫,肠间有痰饮等问题,二者的区别在于白丑色白,白能够入肺,主要能够去除肺的痰湿、水饮;而黑丑入肾,主要通下焦的水道,比如腰腹水肿,腿部水肿、脚肿等,利水消肿作用较强、较快。

文章图片5

一味成药五香丸,治食积、痰、气、血、胀、疼、郁等实证积滞

因此,这四种药相结合,可以调畅肝郁之气,脾胃气滞,去食积,利尿,从而起到消食、化积、除痞、止痢的作用。

此外,像是痰湿内盛,湿浊蒙蔽清窍,都可以应用,起到行气,祛痰的效果。

最后,五香丸的力量是比较峻猛的,如果身体仅仅是慢性虚症,不是一些积滞实证,比如腹水鼓胀,胃肠积滞,就不能应用,慢性虚损性问题,大家可以选择越鞠丸去各种郁滞,逍遥丸等疏肝、养血、调理脾胃的方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