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如何辩别青春期孩子不同原因的“挫折感”,如何化解挫折感

 泓樾大苏 2022-01-15

青少年在青春期阶段内心非常敏感、非常渴望得到认同的同时,也容易有挫折感,像是类似社交恐惧这一类的行为问题,根本上说焦虑的源头就是担心犯错,从而产生巨大难以承受的挫折感。

虽然说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有挫折感,但从临床上来看,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挫折感的原因其实并不太一样,具体来说有很多种分法,例如有混合型的原因,也可以分为内在、外在的原因。

内在的可能有一些限制性的因素,例如能力上的限制,比如说智力偏低、情商不足或者家庭经济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可能想学医、想要悬壶济世,但却没有这个实力,考不到理想的医学院。

也有可能是身体的因素,例如色盲,他就没办法成为画家,或者视力有问题的没有办法开飞机等等。

我们说青春期、青少年的挫折感来自学校上面的也很常见,不能跟别人竞争,或者不能达到学业上的目标,都会是挫折感的来源。

当然也有一些挫折感来自于对现状的认知偏差,例如说想要玩又想要读书,但实际上你无法懂得安排时间,就没有办法兼顾这两点。

另外,青春期挫折感还与每一个人的人格特质以及对伤害状况有关。

同样一种状况,例如考试不及格,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释,有的人可能认为就是自己能力很差,然后自然就产生了强烈的挫折感。反之,有的人会觉得好像是老师故意把试卷出太难了,他肯定就不会有挫折感,凡事就看得比较开。

那也有一些外在的原因,例如道德或理想的限制。有时候青少年可能想去做一些事情,但是觉得这样做会不会伤害到别人,在这种情况之下,潜意识里面也会产生挫折感,又或者是心理上面的焦虑或害怕。

例如一位大学生因为不熟悉国外的环境,担心会有语言适应上的困难,最后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事后又觉得很懊恼,这个时候他自然也会有挫折。

至于外在的环境,有时候也可能是挫折感的来源,例如自然环境的因素、空间的距离、异国他乡求学的游子都会有挫折感的,

时间上的限制也可能是挫折感的另一个来源。例如急着要分担很多事情,可能是某些活动或学业的成绩想要同时进行,但他却没办法同时做好。或者高中的孩子想谈恋爱,但是学校的老师和家长都不鼓励,觉得这个时间不适合谈恋爱,那青少年当然也会产生挫折感,

其他包括更广泛的社会因素,让青春期孩子觉得这个时候这样做还不行而阻止他,自然都会产生挫折的心理状态。

可以说青春期的挫折感几乎无法避免,而且正是因为青少年特别敏感,挫折感对他们的心理打击和自信的影响也会比较大。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家长在教育青少年的时候,告诉他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正确心态去面对挫折感,度过挫折感反而更重要了。

这里有几个原则可以跟大家分享。

第一,要让孩子相信人生不容易,十之八九遇到挫折是正常的,一点挫折都没有,那很不像是正常的人生了。

为了有说服力,父母亲可以拿自己人生中经历的事情来说明,让孩子知道,即使像爸爸、妈妈这么强大、这么厉害的长辈,我们也常遇到很多失败而产生挫折感。

第二,要相信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们面对什么事情都要懂得用这样子的心态去处理我们未来的方向。

第三,要从每一件错的事情里面去产生正面的意义,然后让自己知道我们有什么可以在这件事情上面吸取到的经验及教训,只要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好了,或者是说知道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达到我想要的目标。

第四,父母亲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一定会有受限性,要了解真实的自己、接受完整的自己,而不要好高骛远。没有办法达到目标去产生一些所谓无谓的挫折感。

青少年因为心理特质会对挫折感充满恐惧,家长的首要目标就是教他们尽量用平常心来看待挫折感。失败乃成功之母,人生是没有胜利主的,我们都有自己的荣耀和屈辱,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其实父母亲是最好在这个时候去提醒孩子,就是在每一次危机时,都是让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自己还有更好的转机。

还有一点一个心态很重要,就是父母亲一定要告诉孩子不要去讨好每一个人,因为有一些孩子他们真的都只在意别人看他不好的地方,都忘了其实自己还有别人羡慕的优点。

其实有关人际关系的交往也好,有关挫折感也好,孩子对于这些问题的态度,最重要的其实还是来自于父母亲的影响。平时的亲子沟通非常关键,因为当这个孩子失败的时候,他能够愿意回到家里面跟父母亲讲时,代表你是一对成功的父母。

所以我们永远强调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但是这个第一位老师真的没有那么容易当,特别是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时候,自然就会选择向同伴,而不是向父母倾诉心生。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亲无法在第一时间掌握状况,知道孩子在学校里或者跟同学之间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就会被被动告知,自然父母亲也会心里不好受。

家长之间的这种社交有没有用?其实非常有用,因为家长可以借助这种方式来侧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人际交往情况以及学习情况。除非比较小的孩子,他才会主动和父母亲讲学校里的事情。

到了初中阶段,他们会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就比较不会主动和父母亲讲学校发生的事情。所以当你的孩子很少主动来跟你沟通,但你又观察到孩子好像有一些我们刚才讲的负面情绪的心理状状态、生活习惯的一些改变,或者发现衣服好像有被拉扯的情况等等,你一定会很担心,但又不好直接问孩子时,其实还不如透过其他家长去问一下孩子的同学,例如那个王小明最近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啊?

其实我会觉得在校园霸凌或者其他人际冲突中,当事双方之外的第三个孩子,他们经常很有正义感,会愿意说出同伴在学校里遇到的事情,家长完全可以善用这种小群组来获取资讯,掌握孩子的心理状态。

有关挫折感的事情,希望家长能懂得,挫折感本身并不害怕,挫折感也不可能避免,父母亲教给孩子的就是让每一次的挫折都会转变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新气机。

如果你觉得文章说的有道理,就把这篇文章收藏起来,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们,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