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桂林|华林寨、丫囗石、华林胡氏古村探秘

 120035948@qq.com 2022-01-15

来一次说走就走的高安近郊旅行

一一华林寨、丫囗石、华林胡氏古村探秘

文/刘桂林

人间四月天,芳华满天下。

春末夏初,花红柳绿,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山峦美景、峻岭峭壁、奇石幽洞,奉献给有探险精神的勇敢者攀爬探幽,笔者久居华林,非常高兴与读者诸君一起同行,来一次说走就走的华林山一日游。

基于篇幅之限,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华林胡氏古村景区的基本情况:

华林胡氏古村景区主要包括三大块:一.华林胡氏古村景点,它包括冲霄凤形山、谢恩祠、潜园石刻、三宝树等景点;二.华林山标志丫囗石,位于景区对面山头上,如你装备先进,用高倍望远镜即能看到那块突出的形似乌鸦张嘴的巨石了,丫囗石左面就是著名的华林寨了(续篇专文推出);还有就是华林造纸作坊遗址,在华林胡氏古村顺溪流而下,三水交会的一个凹形山槽。

“华林胡氏古村”:华林胡氏古村是一座千年古村,是“安定胡氏”江西始迁祖胡藩于南北朝年间迁居华林的第一个居住地。华林祖居地之说来于南北朝时,南宋名将胡藩因有功于刘裕帝,受封于南昌西,见华林山水秀丽,便在此开山建居,成为华林胡氏的开山鼻祖。该村座向为座北朝南,青山环抱,溪流穿插,人文气息浓郁,是当年封建士大夫隐居、避乱、生息的最佳场所之典范。随着历史年代的变迁及频繁战乱,该村曾被夷为一片废墟,直至清嘉庆年间,高氏由宜丰县迁入,在原址基础上建村盖房,繁衍生息至今。该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宋真宗曾有诗赞曰:“一门三刺史,四代五尚书”,历代有胡氏后裔名人教育家胡仲尧、国学家胡安国、爱国名将胡铨、巨商胡文虎等;近现代有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等。紧接着将向大家依次推出古村景点:

“冲霄风形山”:站在进村口驿站,举目望去的山形似一只展翅翱翔的飞鸟,当地老百姓积它为“凤形山”,而《华林胡氏族谱》上也有这个地方的图,称为“飞凤朝天”图,凤形山脚下的这个村庄就是华林胡氏祖居地一一华林胡氏古村。它三面环山,四水环绕。有龙形、马形、象形山环抱,统称“五马归巢”,如果你是懂风水的朋友,就可以看到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九龙汇聚之福地。

“谢恩祠”:华林胡氏古村谢恩词一说来自于唐宣宗皇帝李忱,传说有一年,他为躲避宫廷纷争,带着家眷和仆僧自奉新西塔《百丈寺》至华林《浮云寺》(今超果寺),再沿高奉边山脊到《云门寺》,最终来到华林胡氏古村,晚上在胡氏祠堂住了一晚,当时正值盛夏,正是蚊虫肆虐季节,而宣宗在这住了一晚没有一只蚊子叮咬他,他感恩这宗祠,因而赐名"谢恩祠"。依稀尚存的有华林祠堂大门柱上万年青石刻,此乃华林祠堂前的装饰石柱刻图案。

“潜园石剖”:华林胡氏第八十六世、华林一世祖成公胡魁所建。括史料记,胡魁于公元904年登唐天佑进士,官侍御史,封徐国公。唐亡后,胡大人不愿再做官了,因此隐居故乡华林,濯缨沧浪,举华林之旧地,振当地之书声,修建了“潜园″,创我国第一家私塾“华林书堂”,督课儿孙。此后,华林书堂逐渐发展扩建为“华林书院”而闻名全国,华林胡氏也因此再次复兴。兴旺发达,科甲蝉联。“潜园”二字笔画方棱,布排严密,方中见圆,遒劲沉厚,有骨有节,气势凛然,好似刀劈斧凿似的,让人看了顿生一种安如泰山,不可摇撼之感!

“三宝树”:银杏、楠木、望春花;千年古树,华盖如伞。相传为华林一世祖胡魁手植。在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黄庭坚、晏殊等许多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均来过这里,观景品茗,饮酒赋诗。讫立于村囗的望春花,巨大古藤攀附树身,向游人显示着它的苍桑,树干虬劲有力前倾至古驿道上,似乎在招呼南来北往至古村的人们,每到春季,它总是早早开满硕大的白花,花瓣飘落在古石板道上,景色非常迷人;旁边的千年银杏与它相偎相依,三根笔直树干直插云霄,微风轻拂,树叶沙沙而响,似乎在向它的老朋友颔首致意。与它迎面而立的是国家二级珍稀树种楠木。树身粗大,三四个才可合抱,千年来,三宝树见让的许多故事早巳远去,而今天发生在此的动人情景却凝固成永恒的瞬间。

"华林宋代造纸遗址”:沿古村顺溪流而下2公里处,有许多水碓和石坑。很早以前,后迁至古村的高氏一直利用这些水碓和石坑磨谷舂米。2005至2007年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高安市博物馆联合对这些水碓和石坑进行了考古和挖掘,发现了20多处沤竹麻坑,2座纸糟房和16座水碓,还出土了晚唐五代的青瓷,宋代釉口刻花影青瓷,明代青花瓷以及砚、钱币、铜镜等。得出的结论是,这里就是造纸作坊遗址,历经宋、元、明三个朝代。前面我们巳经讲了“潜园”的来历,而潜园与这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华林是华林胡氏的发源和繁衍之地,从南朝刘宋名将胡藩卜居为家至今巳有1600多年历史。五代时,胡魁隐居华林、创建家塾“华林学舍”,号“潜园”,督课儿孙,藏书万卷,以接纳四方游学之士。学子的书写用纸,就是用华林山上的竹子为原料制作的。这造纸作坊布局合理、科学,可以看到从砍伐竹子到沉腐、蒸煮、拌灰、漂洗、粉碎等一整套造纸加工的各道工序遗址,与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一样。这是利用水作动力粉碎竹麻,用于造纸的水碓,另一边是漂洗竹麻的石坑。还有在造纸作坊宋代土层中出土的砺石。这不仅是我国考古工作者首次经过科学发掘的造纸作坊遗址,也是目前发掘出的中国最早的造纸作坊遗址。在岁月的流逝中,古造纸作坊遗址深藏着一种慑魄的力量,一种神秘的韵律。

(未完待续。下篇将带你领略神奇华林寨、丫囗石之风彩!)

教育使人富有
文学使人高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