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冬至过后有家家户户酿米酒的习俗。一般至少酿两坛,一坛密封起来过年用,一坛出酒就开喝,尝新品鲜。酿酒之术古已有之。据《齐民要术》所载:“取糯米一石,冷水净淘。漉出,著瓮中,作鱼眼沸汤浸之。经一宿,米欲绝酢,炊作一馏饭,摊令绝冷,待米消即酉殳,无令势不相及,味足沸定为熟。气味虽正,沸未息者,曲势未尽,宜更酘之;不酘则酒味薄矣。” 酿米酒看似简单,其实很有讲究。首先是选料,必须用上等的好糯米,接着泡米、蒸煮、起锅、冷却,然后是下酒曲,入缸发酵。记得小时候看长辈们酿米酒,用木甑把糯米饭煮好后,把米饭倒入簸箕内摊开散热。待热量散发后,把碾成细粉的酒曲与糯米饭拌匀,最后装入大酒缸中发酵。把酒缸中的糯米饭抹平之后,在中心处挖一个拳头大小的洞。缸口用薄膜密封扎口,再用厚布盖上,酒缸外面用旧棉袄或稻草裹起来。静置数天,揭开遮盖物,醉人的酒香便飘满了屋子。 酿米酒每一步看似简单,却都充满考验。一坛酒酿得好坏,关键在于对温度的把控。温度太高,酵母会因为高温而烧坏,米饭就会发酵不均匀,甚至不发酵;而温度太低,酵母不能正常生长繁殖,也不利于发酵,所以放凉的温度一定要精确把控。 夏天气温高,一般是不酿酒的,只在春秋冬三季,通常这三季农村办喜事的也多,甜甜的农家自酿米酒在酒桌饭席上频频亮相,大受欢迎。因它老少皆宜,健脾暖胃,非但喝不醉而且养生。记得以前农村小媳妇生了孩子,家里的婆婆都会做“米酒冲蛋”,提神开胃,活血养气,据说还有促进产妇乳汁分泌的功效。 小时候觉得这种自家酿的米酒不如买的瓶装白酒洋气、高端,总感觉它上不了台面,更拿不出手。如今,在社会行走数十年,尝过了各种各样的瓶装酒后,我才明白,只有老家那种自酿的米酒才是真正的好东西,带给你温暖,却不伤胃,喝不醉。它从不曾奢望你的赞美,但当你有过走遍万水千山、尝尽人情冷暖的经历后,才会真正懂得它的好和妙。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这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故乡勤劳朴实的父老乡亲,经过了春种、夏忙、秋收之后,在这凛凛寒冬里又该烧起大火,蒸熟糯米饭开始酿酒了吧?他们酿出一坛坛米酒,也酿出美好新生活,将年复一年的平凡日子过出了诗情与画意。 (本文发表于2020年12月31《通州日报》,图片均由茉莉花开提供) |
|
来自: 120035948@qq.... > 《高安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