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正清|端午话龙舟

 120035948@qq.com 2022-01-15

端午话龙舟

文/都市村夫

鱼米之乡的家乡丰城,历来就有端午赛龙舟的传统。从“初一划,初二歇,初三、初四划到节”这句民谚中,就可知其在民间的火热程度了。

但是,这个传承了数百年的优秀民俗,却在中国改天换地的政治运动中惨遭被禁,龙船被拆烂或锯断。仅有少数船被村民保护起来没被废掉。

至七十年代初的文革后期,政治运动逐渐平息,政治环境也渐趋开明,被禁的传统风俗都渐有复苏抬头之势。此时,老家的农民也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向往多样的精神生活。于是,有胆大些的村民就将幸存而“束之高阁”的龙船放到村前的水塘里,偷偷划一划,娱乐娱乐。

在那人之天性被压抑禁锢的年代,这一被冰之举,就好似干柴遇上烈火,迅速演变成燎原之势。其后一、两年的功夫就成为家乡农村最盛大的民俗娱乐活动。

这些年,我亲临现场见过不同地区的龙舟赛,但却都有一种“五岳归来不看山”的感觉,始终觉得还是家乡丰城的划龙船“最吃价、最过劲”。

家乡丰城的龙船船体长约二十六、七米,呈修长俊秀的梭子形,船头、船尾尖而翘,有的船头会象征性地插一个木雕的小龙头,船体原木原色,简洁流畅,没有其他地方的龙船那些华而不实的装饰及累物。

每船有十七、八排坐位,每排并坐两划手,船身居中两仓各站立击鼓和敲锣手各一位,鼓手在后、锣手在前,船尾站一舵手,俗称“梢公压梢”,全船需近四十人。

船头第一排俗称"头桡",书面语言该叫"头桨"吧,头桨为全船的核心人物,一般为全船中最强壮力大者。头桨因前仓尖而窄,窄到放不下两人的四只脚,靠外侧的一只脚必须置于船外。在船头两侧用绳子各做一个似马镫的圈圈,把脚挂住,以便有个落脚之处。

开赛之初,双方头桨划手是不划船的,只是拿着桨向前指点着,以向对方示威,并向队友鼓劲。等到了决定胜负的“冲刺”时刻,领先者希望速胜,结束战斗;落后者,则望扭转战局,反败为胜。此时,双方“头桡”齐落桨加入战斗,奋力一搏,以决胜负。

中间的锣鼓手就是全船的节奏指挥,鼓响,桨入水,锣响,桨出水,依次循环向前划行,每排划手的间距不足一米,桨则有一米四、五长,若相互节奏不同步,会造成前后桨打架,俗称“乱桡”。

所以划龙船也需象军队过操一样进行训练,节奏感不好的划手会被淘汰。龙船划行时,在"咚一一当"的锣鼓声指挥下,全船划手步调一致、动作统一,左右两排船桨,上下挥舞,整齐划一,远看象一双大翅,上下翻飞。船则象离弦之箭,劈波斩浪前行。场面有如阅兵般的视觉震撼,极具观赏性。

船后站立的梢公手持一支三米来长的大木桨,木桨桨叶伸入水中,梢公靠转动桨叶来控制船行方向。由此,梢公也是全船的关键人物,要灵活机智,又擅随机应变,抢占先机。比赛场地属自然河道,弯道多,抢占有利航道是取胜的关键。

一个好梢公,往往还有一妙招,就是“偷梢”。所谓偷梢,是有经验的梢公在船行平稳以后,把舵桨从水中抽出,以减少阻力来提升船速。

但这种方法应用时机必须把控精准,梢桨不但控制船行方向,而且还能起到稳定船体的作用,否则容易造成失控,甚至翻船,所以此非技术纯熟的梢公而能为之。比赛中,好的梢公把握住机会,适时地偷偷梢,自然赢的概率就大啦。

从初一到初五的划船日,各个村子都是万人空巷。姑娘、小伙穿着新衣,三、五成群兴高采烈结伴而行,各家大人也都带着小孩,纷纷如蚁般向龙船比赛的河港聚集。那时,谁能骑个二八自行车去看龙船,那必是最拉风和吸引眼球的了。

鼎盛时期的那几年,仅丰城小港口靠赣江闸口一段三、四公里的河道里就能聚集着上百条龙船,观赛的民众则有数万之多,这其中会有不乏从南昌等地远道而来的观众。这时,有些人家里原本久无来往的城里亲戚也会来农村走亲戚看龙船了。

在比赛河段,靠河面的斜坡上犹如体育场看台,黑压压站满了看船人群。堤垱上则人群熙攘,穿流如梭。推着自行车或冰棒推车卖冰棒的、卖冰水和凉粉的商贩大声吆喝着,并手脚麻利地做着生意。小孩子一手捏着冰棒的竹签,小口小口地舔着,满意地品尝着冰棒的清凉和甘甜。

河面上锣鼓宣天,百舸争游。龙船上坐着的精壮男儿,个个精神抖擞,跃跃欲试。条条龙船皆象好斗的公牛,在水面上游曳着、寻找着竞赛对手。每有船临近,无论认识与否,头桨均可杨起桨向对方指一指,以示可否一比?对方应战则两船靠近,至船头基本平齐时,双方立马擂鼓开赛,两船在一阵紧似一阵的鼓点中,划手们有力地挥动着船桨,桨叶上下翻飞,溅起的水花在船旁形成一团水雾,真有腾龙驾雾之感。两岸上观众大声呐喊着“划呀!划呀!”助威鼓劲,有的小孩则兴奋地在堤垱上跟着船跑着叫着“划呀,划呀!”呐喊助威。

比赛过程中,有的梢公往往使出“偷梢”的小动作。此时,岸上民众必大叫“偷梢啦,偷梢啦!”,以提醒对方梢公注意,若此时两船同时“偷梢”,则两船明显增速,竞争更趋激烈,两岸观众则欢声雷动,掀起阵阵高潮。

比赛不设终点,以能超越对手一个船位者为胜,俗称“脱梢”。而要“脱梢”取胜,往往要经过上千米甚至数千米的激烈争夺,才能一决胜负。相比现在只有数百米赛道的官方组织的赛龙舟,真正是速度、体力、耐力和团体协调性的比拼,所以其观赏性要精彩得多。

这种民俗运动,没有组织,没有明文的规则,也没有排名,更没有奖品。但只要是胜了对方,则船员们无不象得了全场冠军般的兴奋。败的也不气馁,继续敲着锣打着鼓在江面上巡游着,寻找着下一个赛手。两岸民众的呐喊助威声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激励。

这项悠久的传统民俗运动,先由改革开放而盛,近也因之而衰,随着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以及部分村民的进城定居,农村的壮年劳力越来越少,加之现在各种新奇娱乐方式的不断涌现,端午赛龙舟也和许多传统民俗一样日见衰落,家乡再无儿时万人空巷看赛龙舟的光景了。

教育使人富有
文学使人高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