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市村夫|余眼看火车

 120035948@qq.com 2022-01-15

余眼看火车

文/都市村夫

以前,常会在报纸、杂志等处,看到人家说什么生长在新社会,成长在红旗下,欣逢盛世,取得了如何如何的业绩和成功,感觉是如何如何的幸运和自豪等等。说这话的自然是社会精英或是成功人士。虽然与他们也是同时代之人,但咱凡夫俗子,这种感觉自然远不如他们。但是,也有一件事让我也感到同样幸运,是亲见了中国铁路脱胎换骨式的发展。

儿时,夜深人静时躺在床上,能清晰地听见四、五公里外轰隆隆行驶的火车声响。那种头顶冒着浓烟,底下有两排大铁轮子的大家伙就是我最早见到的火车,行驶时浓烟翻滚,轰隆做响。懂事后,也悟出为什么叫火车了。因为里面必须和妈妈在家做饭炒菜一样要烧火,火车才能跑。

中国的铁路起步于1876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六、七十年代,蒸汽火车在中国大地上运行了近百年,基本上也没有太大的改变。

记忆中第一次坐火车约是七十年代初,由父亲带着坐火车去省城南昌。当时横跨江西,途经家乡的浙赣铁路还是铺着木枕木的单线铁路,上面跑着的全是蒸汽火车。当时的客运列车也清一色的是绿皮车。车厢内坐位布局与现在基本相同,但坐椅是木制的长条椅,涂着鹅黄的油漆,双层的车窗玻璃能向上抬起,闷热时可以打开换气、吹风或观看窗外风景。车厢天花板中央每隔约2米左右有一台能360度摇头的电风扇,夏天能在闷热的车厢里嗡嗡嗡地吹送凉风。

那时,乘客不多,上车能有座,站台上和车厢内无售货车,乘客也少有吃零食和乱扔垃圾的,车厢内干净、整洁,列车员服务也尽责,不时的清洁车厢卫生或提着长嘴大壶吆喝着为旅客送开水。当时不但票价便宜,车上提供的盒饭能比国营饭店的还实惠。真正地体现着"人民铁路为人民"。

当年,那个拘谨地坐在车厢内的懵懂少年,看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树木、房屋和路上的行人,心中充满了无以言表的好奇和震撼,以及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暗自憧憬着一定要坐火车走出这贫苦落后的乡村。

八十年代初,读高一时,有一天,班上一个家和学校隔着一条铁路的同学好奇地告诉我说,今天他看见了一个(辆)没有冒烟的火车。其时,铁路正随改革开放之初的神州大地发生着悄然的改变,客运列车逐渐改由不冒烟的内燃机车牵引。

高中毕业后,省城求学。往返学校、外出实习、旅游等就有了乘火车的机会了。其时,客运列车仍以绿皮车为主,只是车厢内的木座椅,被蒙上了人造革,称为硬座车。浙赣线也还是单轨,不同的是水泥枕代替了木枕。那时的车速,从家到省城仅50公里路程有8个小站,整个行程得2个半小时。如今看似龟速,但当时却是能选择的唯一快捷交通工具。所以,尽管旅途漫长枯燥,也只能在车厢的左右摇晃和哐当哐当的车轮声中,心安勿燥,任时光流淌。

异地工作后,对父母的思念和牵挂变成一张张的火车票。此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大地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铁路也一样。

随着铁路线路的复线及电气化改造和六次的大提速,加上先进的电力牵引机车的普及,列车平均行车速度大幅提高,行车时间也大大缩短。开行的列车车次也增加了,慢车被取消,千里铁道线上飞驰的列车非K即T,怱忙地奔波于祖国的大江南北。

绿皮车逐渐被红白相间或蓝白相间的空调车所取代。空调列车,不但外观靓丽,内部硬件也有了提高,车厢装饰更豪华漂亮了。头顶那一排摇头扇不见了,硬长板凳也升级成了卡座式沙发软座。封闭式车窗降低了车厢内的噪音,车厢内更显宽畅和明亮的视觉环境和舒适的空调温度,都能提高旅途的舒适度。

尽管铁路部门使出浑身解数,可仍适应不了流动人口的爆炸式增长。铁路的快速发展并没有解决百姓出行需求,特别是春运的民工潮。一票难求成为了出行人的痛。硬件的提升也没给旅客带来多少舒适感,"挤火车"几乎成了"乘火车"的代名词。铁路部门的努力不但未得到公众好评,还象"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几乎和中国足球一样成为了各种媒体的讨伐对象。

在中国的铁路运力和庞大的流动人口二者之间的矛盾几乎陷于无解之结时。中国政府另辟蹊径,用超前的眼光,以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举全国之力大力发现高铁建设。只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已联通全国主要城市。300公里的时速让"千里江陵一日还"已不再是梦想,就是半日来回也不在话下。

高铁列车航空标准式的硬件设施和服务,大大提升了旅行的舒适性。尽管票价不低,却因其特有的快捷和舒适,深受商、旅人士的青睐。更爽的是12306互联网的开通,让艰难的购票一键轻松搞定,坐火车再也不用去火车站辛苦排队了。

从此后"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旅途辛苦了"。

昔日那懵懂少年也早已乘火车走出了偏僻乡村,并目睹和经历了中国铁路超此前百年历史的巨变,与火车也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都得心甘情愿地在它身上花上不少用自已血汗换来的白花花的银两。

要说为国奉献,咱可没这本事,但为铁老大咱可是奉献了一份绵薄之力的。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教育使人富有
文学使人高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