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关系是需要被视为一份神圣信仰的,亲密关系就是你的灵性信仰。我们不能把它当成灵性信仰来看待,在内心宣誓-----我要付出永久的爱的承诺,我们就会在无法度过权力争夺期的时候,产生三心二意的选择,逃避一份关系带给我们的挑战。亲密关系给人们带来的挑战,是所有的命运挑战里面最强烈的。 我们要在真实生活中与重要关系人的互动里,永远用崭新的眼光看你眼前的对象,并以此为镜,反观自己。』 在现代社会,我们都比较习惯于阅读一些 比较简化的书籍和理论,这些简化的道理我们一看就懂, 便以为了解了关系互动的互动。 但其实,我们需要有灵性心法自我觉察 及心理学的基础,才能充分了解 亲密关系互动中的潜意识暗流。 在亲密关系中,男人不喜欢沟通, 这是因为男人害怕受到控制,丧失他的自主权; 而女人常常需要“过度沟通”, 因为女人害怕失去关系的连接感。 然而,往往是一方极度逃避抗拒, 及一方极度需要心灵连结 这两种沟通的模式最终都会导致亲密感的消失。 所有“灵修”的训练都是为了建立自我觉察,自我觉知, 而这个觉知的背后需要有一定心理学的基础。 每当我们下意识地想和对方连结的时候, 你必须立刻察觉到当下的那一刻 自己内在有多么深的不安全感, 多么深的对由于不连接而产生的孤独的恐惧。 所有”的女性正是害怕面对 这种孤独和被孤立、被遗忘的状态而“过度沟通”, 灵性道路上,我们需要带着觉知去突破这样的状态。 而男性也要带着觉知,清醒地看到, 当你排斥女人咄咄逼人的表达方式时, 其实对方只是太渴望两个人能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 可以试着把男性的尊严、男性对自主性的需求 先暂时放一放,换位思考,体会女性内在的痛苦、 内在的脆弱和哀伤。 在亲密关系里,我们必须要练习放下自己顽固的运作模式, 以对方的起心动念的动机来看事物。 但是大部分的人,在聆听别人讲话的时候, 其实是不懂得倾听话中之话, 以及话语背后最深层的动机的。 我们几乎听到的都只是表面的这些说辞, 所以我们看不到背后的真相。 于是,我们也就无法产生智慧洞见, 无法因洞见而产生理解,因理解而产生同理心, 而丧失同理心之后,一定会在关系的“权力争夺”的过程中 延续非常长的时间。 几乎每一份亲密关系都有一个权力争夺的阶段, 这个阶段通常是五至七年,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七年之痒”。 但也有很多伴侣,一辈子都生活在权力争夺中, 永远都在强调『自我的』重要性, 自我的正确度,然后否定对方、打压对方、排斥对方。 这样的一种相互敌视的状态, 直至他们去世的时候都没有解决。 现在放眼望去,大多数的男男女女 也都似乎还没有突破这个“权力争夺期”的挣扎过程, 如果不能突破这个过程, 我们就无法真正付出情感『守忠的承诺』。 婚姻关系是需要被视为一份神圣信仰的, 亲密关系就是你的灵性信仰。 如果我们不能把它当成灵性信仰来看待, 在内心宣誓-----我要付出永久的爱的承诺, 我们就会在无法度过权力争夺期的时候 产生三心二意的选择,逃避一份关系带给我们的挑战。 亲密关系给人们带来的挑战, 是所有的命运挑战里面最强烈的。 所谓的亲密关系也包括亲子关系, 其核心都是要达成一份亲密连结性。 这份亲密性的形成是『不需要』太多的话语沟通的, 而是源自于一种基本的信任。 但这种基本的信赖与一种很根本的信仰的态度 是大部分人所缺乏的,特别是在没有精神信仰的社会, 这一根本的诉求更难建立。 有些人天生是很忠诚的, 但是他进入到关系中发现,他的伴侣并不忠诚, 于是原先的忠诚倾向也会慢慢消失掉。 因为他觉得我忠实你不忠实, 那对我太不划算了,我也应该玩一玩, 所以随时有可能找婚外情第三者 蜻蜓点水的游戏来平衡自己,为自己平反。 所以很多人的忠诚度, 会在一个社会集体缺乏忠诚度 和信仰的运作模式下逐渐丧失。 那么,在不忠诚的关系里面我们得到了什么? 在忠实的关系里面我们又得到了什么? 这是在目前离婚率高居不下 及婚姻中人人有外遇的社会非常需要探索的。 在不忠实的关系里面我们得到的是新鲜感, 是自我再度被肯定的可能性。 从个案经验来看,我发现男性在外面有小三等问题, 大半是源自于他们在原先的配偶关系里面得不到肯定。 为什么从热恋、浪漫开始的伴侣关系, 经过了几年的柴米油盐,吃喝拉撒睡之后, 彼此之间的尊重却渐渐不见了,欣赏也不见了, 话语里面的肯定和鼓励的东西也不见了? 因为我们一旦进入到例行公事的生活模式, 就开始进入到“不知不觉”。 我们的觉知力,开始慢慢在日常生活惯性的 运作过程中逐渐丧失掉了。 当我们丧失了觉知,我们就丧失了通过感觉, 也就是眼耳鼻舌的一种真实的能量的运作, 去体会自己、体验对方的能力。 而会开始进入到头脑的运作, 但头脑永远都是在惯性模式里运作的。 我们会因为日积月累和一个人相处, 在这个人身上看到了他的惯性模式。 于是我们就会预测他有这个表情的时候 会进入什么样的惯性模式, 我们会在他的身上下一个总结论, 我们会对他抱持着一个旧有的记忆。 这份记忆随时随地会形成我们对这个人的成见,偏见 一种认知的模式。 当我们进入这种成见认知模式, 以及惯性运作轨道的时候,我们知觉的敏锐度、 我们随时在当下发现真相的新鲜感就不见了。 当这份新鲜感不见了,我们又在对方身上 设立了非常多预设的信念系统的时候, 我们很可能就会有『批判的言语』随口而出。 我们就会有一些讥讽的态度, 而这些讥讽的,令对方感觉不友善的对待方式, 会逐渐地让他丧失对你的信赖。 时间久了之后,他可能就需要在外面寻找另外的肯定。 而这,就是大多数婚姻中出轨,或者变成陌路人的原因。 外面的小三会以新鲜的眼光看他, 并看到了他的真实面貌,或者是欣赏到了他的一些特质, 这时候他一定会在外面寻找到他的价值。 所以亲密关系中很多的问题, 都是因为关系进入例行公事后, 所形成的一种对彼此固守印象的负面惯性而导致的。 所以所有的禅修,特别是在家的禅修, 所强调的就是我们要在真实生活中 与重要关系人的互动里, 永远用崭新的眼光看你眼前的对象, 并以此为镜,反观自己。 当你能够用崭新的眼光去看待你的伴侣时, 也就是你能够随时觉察自己内在的惯性模式 与投射在对方身上的执着、偏见的时候。 当你能把这些灌注在你体内的模式和标签放下时, 你便能够真正与对方产生能量的连结。 不仅仅是亲密关系,以我身为一个所谓的身心灵导师 跟学员们互动的时候,我都会发现能够 跟我直接产生能量连接的人几乎寥寥无几。 每一个人来到我的面前, 都带来了畏惧、崇拜、美化、幻想, 或者是某种程度的预期心态, 比如想透过你肯定他自己。 当我们遇到所谓的“权威人物”时, 我们的本能反应是想透过这个我们所认可的对象 去看到自己有没有被肯定, 然后获得自己的重要感和价值感。 当我们内在带着这么多信念投射和一个人互动的时候, 我们有可能和这个人真正的四目交接吗? 有可能实现能量与能量、情感与情感的真实连接吗? 非常困难。 而这种因为无法真实连结所带来的距离感, 甚至是能量场上的压力感,都不止是头脑的认知。 一个已经身心修行至敏锐化、精微化的人, 会实实在在地体验到这不是一种头脑的认知, 而是人际关系气场上的真相。 在这个人际互动气场中, 只要有制约,有恐惧, 有预期心态,有投射心理,有一些幻想, 就不可能产生所谓开放、放松、坦然、直接的 人与人之间的坦承的关系。 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一种状态, 而我们进入到亲密关系时, 也会把对方投射成一个家长、父亲,或者是一个权威人物, 比如很多女性朋友会这样投射她们的伴侣。 而如果一个男性在他的原生家庭中, 他的母亲是一个掌控性很高的人, 是一个非常权威的大女人主义者。 这个男性也可能会在关系中 把自己的伴侣投射成一个很随时会掌控, 或坏脾气的妈妈, 然后他就会用一种预期心态跟你相处。 这种预期心态中,就会有很多的尊严、面子、好强、躲闪, 遇到压力的时候不敢突破冲突、愤怒, 不敢在争执中把自我的真相揭露出来, 在争执中成长,使两个人产生再度的连结,等等。 于是,两个人便在自己的预期心态 和对对方的固化认知中度过了一辈子。 所以,在亲密关系中, 觉知这一由内化的权威所带来的问题真的非常重要。 再加上,人类还有一种把关系政治化的倾向。 政治所强调的是位阶,强调顺服、掌控这两种关系, 代表了对权力的需求。 我们很容易把政治带到关系里, 于是我们就会在关系里寻求权力。 只要你在关系里寻找的是自我的权力, 那么这份关系便不可能让你得到真正的愉悦满足, 更感受不到真正的爱。 所有的关系,其实都是为了提醒你, 向内找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活成你自己。 如果你想要一段成功的关系,一个美满的婚姻, 你就必须首先是一个人格完整、心理成熟的人。 弗洛姆说: 不成熟的爱是: 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 而成熟的爱是: 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 成熟的爱意味着: 独处的我已自然和谐、喜乐、满足而感恩。 一个不完整、不成熟的人, 是还没有和自己的内在真正自我联结的人。 所以他们会用对方的评价和反应,来界定自己。 一个完整而成熟的人,会看到对方的观点和行为, 虽然和自己有关,但是根源在对方那里。 他们不会用对方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更不会因为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 来左右自己生命的价值。 文字:胡因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