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思维模型学习

 bfjbgm 2022-01-15

什么是sr?

sr是stimulus-response的缩写,意思是刺激反应。

那么非sr思维模型就是非刺激反应思维模型的意思。

今天我们来聊聊非sr思维模型——查理·芒格100个思维模型中的第14个,一个提醒我们思考,提醒我们任何时刻都有选择权的思维模型。

本文依然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何谓非sr思维模型、生活中的缺乏非sr思维效应、怎么更好的应用,供参考。

01、何谓非sr思维模型

一、刺激反应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奠基人华生,20世纪初期在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实验的影响下,提出了“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又称为“行为学习理论”。

“巴普洛夫的狗”是一个很著名的实验:

就是在狗吃饭时间摇铃铛,重复很长一段时间后,即使狗不吃饭,只摇铃铛,狗也控制不住会流口水。

图,网络侵删

这说明,狗分泌唾液的动力从食物上转移到铃铛上,也就是动物的某些反应并不经过大脑。

那么,我们人类呢?

很多时候,我们人类也一样,会不经大脑做某些反应。

华生在《行为心理学》一书中就曾提出这样一个推论:

他说“给我一打健康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设计的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随便挑选任何一个,我都能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类型的专家:

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业巨子甚至是乞丐或是窃贼,而无须考虑他的天赋、兴趣、倾向、能力或其祖先的种族和职业。”

他还说“人在各种情形下的情绪反应、行为反应,以及各种习惯,思维方式都是环境影响下逐渐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而非遗传或本能。”

由此可见,刺激—反应,后天刺激对一个人的影响深远!

二、非sr思维

所谓非sr思维,指的是在刺激—反应中间加上思考的过程,即刺激—思考—反应,从而由被动的必须反应转向主动有选择反应。

举个例子:

你在路上走得好好的,突然过来一个彪形大汉给你一巴掌,这个时候你特别气愤,一巴掌还击回去——刺激—反应

而具有非sr思维的人会怎么做呢?

他会思考,他会想陌生人打自己一个耳光肯定是有原因的,如果还击回去只会把问题搞复杂,先了解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评估一下这种情况下打回去是否合适,然后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行为——刺激—思考—反应。

三、非sr思维模型

所谓非sr思维模型,就是将非sr思维应用到解决问题上。

在解决问题,做决策、行动时,提醒自己思考,提醒自己通过思考做出最恰当的选择,从而高效的解决问题。

02、生活中的缺乏非sr思维效应

一、“打或者逃”效应

假设回到原始社会,你站在那里跟朋友们聊天,突然朋友们全都拔腿跑掉,请问这时你怎么做?跑?还是先看看出什么事?如果你选择先观察,那可能就是其他人全跑了,你还留下来,老虎过来吃掉的就是你了。

原始社会,人唯一能够做到的事情就是:看到别人跑,我也跑。这是人要生存下来的最基本的反应。

如今,几万年过去了,人类发展至今,本质没有太大变化。

“打或者逃”是原始人经常面对的状况,与一头老虎狭路相逢,能怎么做?跟它拼了;或者有多快跑多快。

“打或者逃”也是我们每个人在面对每一个交锋时的第一反应。如前面的例子,走在路上被陌生人打巴掌,这时是马上回一巴掌(打),还是马上跑走(逃)

又如,妈妈又开始叨唠催结婚,这时是回击,让她少说几句(打),还是“假装听不见,左耳进右耳出”(逃)😅。

二、锚定效应

所谓锚定效应,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

心理学家借用锚定陷阱一词指人脑活动中的一种有害的思维现象。

人在决策时,总是先入为主,偏重于受第一次信息左右。首次印象最初信息初始数据常会为随后的思考和判断设置某种框架形成导向。

如,日常购物、商业谈判中,大脑的直觉思维就容易受锚定效应影响,而接受不合理的价格。

买衣服。标价2000元,你砍到1500元,对方说“太低了,我们也得挣一点辛苦钱呀。”但你坚持1500元,这时对方说,如果你能买两件,我算你3000块钱就可以,不用再谈了。

其实,即便是1500元,商家也赚到了,因为买家被商家标价锚定

03、怎么更好的应用

其实,刺激-反应是大脑一种“省力—最少耗能”模式!

人类大脑天生会这样,生活中,我们无法避免其发生,只能减少发生的概率。

这里介绍我学习获知的三种方法:

一是,5秒钟暂停

每次遇到刺激,心里倒数5 4 3 2 1(约5S),再给出反应。

倒数让我们的心静下来,打破刺激—反应模式,最后做出恰当的反应。

二是,5分钟思考

每次听到一个方案、提议或者问题解决思路时,告诉自己拥抱此方案、提议五分钟。

五分钟来思考,并寻找支持它的理由1、理由2……

五分钟过后,发现找到的理由还是不足以赞同它,这时再向外陈述意见并给出理由,如果可以,最好同时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三是,改变过去的必须型思维方式

其实,这个世界上本没有什么事情是必须的。

绝大多数的事情,所谓的必须,它最后的结果往往都是有替补方案的,只不过可能会有一些损失,但有损失不意味着世界末日。

所以,很多事情除了“打”“逃”模式,其实还有第三选择!

如,妈妈经常叨叨催我结婚,生活中,我基本不拿“打、逃”模式来处理,我会好好的跟她沟通,跟她说我的计划,我的担忧,我的困惑,以及我对她的理解及部分赞同……

所以,这些年妈妈会叨叨,但是我跟她的关系一直还不错,我知道她是爱我的,她也知道我是爱她的🙂。

04、写在最后

最后,所谓sr思维模型,就是打破刺激-反应模式,提醒我们要思考,要有意识地生活、工作。

非sr思维模型,提醒我们任何时刻都有选择权,我们的生活我们自己主导。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

与您共勉,谢谢。

图,网络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