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概括总结(清醒思考的艺术)书评

 易良义 2019-06-09

2018-07-17 11:52:20

人基本没有可能绕开生活中自带的各种思维误区,但如作者后记中所说,碰到重要的私人事情或业务上的重要决定时,拿出一份check list是一种不错的避险方式。让人更有可能做出理性且不会后悔的决定。

1、 游泳选手身材的错觉:

选择标准与结果的混淆,且身处其中的人有可能产生自我幻象。

eg,1非是游泳运动员身材好,而是由于此人身材比例好所以游得快,于是成为了游泳运动员。2生活中并非吃燕窝令人年轻,而是显得年轻的人才有闲钱吃燕窝

2、 过度自信效应:

人们总是倾向高估自己的学问和能力,这点在专业人士和男人身上更加明显。

因此,1要对所有预测持怀疑态度,避免对专家过于信任。2筹划任何事情时都要从悲观角度出发,做最坏打算。这样才能避免自我高估,能有机会更现实地判断形式。

3、 纠缠于沉没成本:

人类想努力表现得坚韧,坚韧是我们发出的可信信号。……我们害怕自我矛盾,继续执行一个无意义的项目是在推延这一认识。那样我们就显得更坚韧。

你已经投资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的形势及你对未来的评估。

4、 互惠偏误:

人们讨厌亏欠感,于是有人先给予、再索取。这是一种温和的敲诈,在经济界广为流传。

eg,1医药代表请你去看足球赛,因为一个月后就要开始进药了。2超市的免费品尝,你尝了,接下来人家的推销你就不好意思拒绝了。

5、 确认偏误:

人总会选择性输入和自己观点相符的事情或论点,而会忽视和已有价值观相悖的点。互联网的普及更加加重了这点——我们获取信息太容易了,想看到和自己观点相符的言论很容易。

生活中常见的错误点:1星座。叙述很模糊,给人留有余地把自己想听到的按模子套进去。2鸡汤励志书。“冥想是开启幸福生活的钥匙”,有冥想了不幸福的、也有不冥想就很幸福的确认偏误会领我们不理智,因此要刻意寻找和自己观点不符的情况。

应对策略:生活中要把自己觉得很对的价值观,世界观投资婚姻健康预防节食成功策略,然后寻找反驳证据。

6、 权威偏误:

人会下意识盲从权威,他们很专业但并不一定说得任何事都是对的。对权威持怀疑态度,保持自己独立思考,会更加自由。

7、 对比效应:

两者放在一个封闭空间比较,会令人眼瞎,并且忘记general的情况。人会为了省10元走10分钟,但肯定不会为了一个物品从999降到989而走十分钟去买。

应对策略:现实生活中,要在这个物体所在分类多找几个作参考。

8、 现成偏误:

我们依据现成的事例来推断整个世界。但外界现实中的某种东西不会因为我们更频繁的想起而增大出现概率。大脑很难做到绝对理性,更偏好华丽而大声的东西。

因此,我们会更注意空难的死亡率,而忽视因为癌症而无声死亡的人群。某种东西反复出现,大脑就更容易提取它,不管是不是合适是不是正确。种族主义、轮回、剩女言论提的多了,逐渐大家也会那么想了。尽管是错误的,会造成很多损失。

应对方法:跟与自己想法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经验的人合作。自己无法战胜现实偏误。

9、 故事偏误:

人类大脑相比客观事实更加偏好故事及意义,并且在编故事的时候,扭曲并简化了事实,很多不适合被编进故事的事情被忽视。这会影响我们做决定的质量。?

应对方法:将这些故事拆解开来,问问自己,这些故事想隐藏什么?(eg,开车桥塌了开始讲这个人的生平和这天的故事,而不谈桥梁设计)

训练方法:试着用无关联的眼光看看你自己的生平,你会吃惊的。?

10、 事后诸葛亮偏误:

发生了xxxx之后,觉得自己早就知道,早就看清了原因。实际上世界有很强的不可预测性应对方法:多写日记,记录自己对经济、政治、事业、体重、股市的预测,一段时间之后对比,你就会发现自己是个很糟的预言家。同时,还可以读历史,不是读成熟的理论书籍,而是看那个年代的日记、剪报、备忘录。这会让你更好体会到这个世界的不可预测性。

11、 司机的知识:

巴菲特有一个能力范围的概念,在这个范围之内,人们都像专家一样精通,在这个范围之外,就不懂或只懂一部分。巴菲特的生活信条是:“认清你的能力范围并待在里面。这个范围有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他在哪里。”——不懂就别瞎bb了。

12、 控制错觉:

一种相信我们能控制或影响某种我们客观上无法控制或影响的东西的倾向。你能控制的比你以为的要少。那么我能控制些什么呢?我的作息,我的食物,我的身体,我为某些事做出的某种努力,我手头的工作,胖丁的生活。

13、 激励过敏倾向:

人会对激励机制做出反应。但人是对激励本身做出反应,不是对激励背后的目标做出反应。好的激励机制应该将目的和激励联系起来。(一个反面例子:董事会向管理层承诺,实现一个目标给一份津贴——于是管理层永更多的精力来指定目标,而不是思考如何让企业賺钱。)

因此,如果你对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的行为感到吃惊,那可以想想后面隐藏着什么奖励机制。

14、 公地悲剧:

公地即一块公共场所。

eg,比如有一块肥沃的土地,所有农民皆可使用,每个农民都会尽量多放牛使自己利益最大化,最终这片地变得荒芜。凡是好处归个人而成本由集体承担的时候,就潜伏着公地悲剧。

解决方法有:1公地私有化;加强管理。

15、 结果偏误?

切勿以结果判断决定。结果差不一定意味着当时的决定不对,反之亦然。最好研究一下这样做决定的原因,而不是吐槽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决定,或者为一个也许是纯属偶然地获得成功的决定感到庆幸。这个决定是出于理性做出的吗?如果是,下回仍然这么做,哪怕结果很糟。(???但你怎么保证你的理性就是绝对正确的呢)

16、 选择的悖论:

选择越多越难选,选完大家也会越不满。因此,在端详选项前,确定你要什么,写下你的标准,然后严格按照它去选。没有最完美的选项,因为事情的发展千变万化,唯一能控制的是在选择的时候不东张西望无愧于心,这样选择之后才有可能不后悔。

17、 讨喜偏误:

我们越喜欢某个人,越倾向于从他这里买东西或帮助它。

援助组织也会用这个,广告经常是小动物或小孩子。因此在跟人谈生意的时候,将卖方想象成他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家伙。(但讨厌不会影响人的判断吗?)

18、 忽视概率偏误:

我们缺少对概率的直觉理解,我们更倾向对一件事的预期强度做出反应而不是对它的概率。

eg,媒体报道了空难后,我们就更倾向取消已预定的飞行,但实际发生空难的概率太小了。

应对方法:把它当个计算题,抽象着算一下概率?

19、 零风险偏误:

人很难区分各类风险,风险越大,其中包含的情感成分越多,降低风险对我们的安慰就越小。我们愿意投资过多的钱去彻底消除某种风险——然而这种过多的投入,从整体来看,没有太大意义。这份钱本可以投资在其他地方来降低另外一种风险。

eg,政府要求食品行业零致癌物,但这会商品售价暴涨和其他更危险添加剂的使用。(脱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应对方法:学会怀着“没有什么是绝对安全的”的想法生活,满足于至少有东西让你保持相对的稳定并体验自身的快乐。

20、 稀少性谬误:

物以稀为贵,失去了什么,它在你眼里的价值会激增。

应对方法:仅按价格和作用判断一件商品,而并非它是否稀少。别人是否想要。

21、 忽视基本概率:

eg,一个男人戴眼镜,爱听莫扎特的音乐,那么他——1是卡车司机2是大学教授。选2的多,但其实是1。因为从人口结构上,1比2多很多。选2的被精准描述误导了。

22、 锚定效应:

每当我们进行估计时,都会使用锚定效应。但有时我们会把锚定在不靠谱的地方,不管外行还是内行都会受它误导。eg,老师给学生往日作文的打分会影响新作文的分数。

23、 规避损失:

人们看重负面消息比正面多,相比得到更加厌恶损失。因此在说服他人的时候,要强调不这么做会损失什么,而不是做了会得到什么。

24、 指数增长:

进化使我们对指数增长判断失误。诀窍:70除以增长的百分比,即翻一倍所用的时间。eg 通货膨胀5%70*5=14,即14年后1rmb的价值只剩了一半。

事关增长率时,不要不要相信你的感觉!不要相信你的感觉!拿出计算器,或算倍增时间

25、 基本特征谬误:

系统性地高估人的影响,在解释某些东西时低估情景因素。尤其在面对负面事件时,基本特征谬误会提现得更加明显。

eg,企业业绩不好,觉得ceo无能。但实际可能很受经济因素和行业因素的影响。要关注背景关注情境。舞台上的人不是孤立的,他们的表演离不开一个个情境。

26、 错误的因果关系:

有时A和B有相互关联关系,不一定就有因果关系。(???所以要如何判断事件A真的导致了事件B呢

27、 光环效应

28、 预测的错觉:

预测一般都不准,越是复杂长期的预测越没有参考价值。因为其涉及的变量诸如美元汇率发明技术进步都不可控。

因此要对预测持批评态度,见到预测便问自己两个问题1这位专家预测有何约束?错了会被解雇吗?2这位专家预测准确率有多高,五年做过多少预测?

29、 关联谬误:

人有两种思维:直觉思维&有意识的思维。

直觉思维快速、下意识、偏好和谐紧凑的故事。

有意识的思维很慢、比较理性但相对准确。

因此做重要决定时不顺从直觉思维是有好处的。

eg,911后,一家保险公司推出恐怖主义保险,收费更高但很多人选择。其实它所囊括的普通旅行险都会包括。

30、 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同样的内容,换个不同的说法,效果完全不同。视表达方式的不同,我们会对同样的事情做不同的反应。

eg,99%无脂的肉和1%脂肪的肉选一种,大部分人会选99%无脂。作家也会有意识地使用框架效应,这样讲故事才会精彩。事实是,没有框架效应什么都不能描述。换言之,每一个事实——无论是从朋友那里听来的,还是严肃期刊上看到的——都会受框架效应的影响。

用绳命写作的大刘。

31、 行动偏误:

即使毫无用处,也要采取行动。

“人类全部的不幸就是他们不能安静地呆在房间里。”

进化影响,人类更倾向面对一个情况先做出行动反应。但事实是,很多情况等待观察一下,然后再行动效果会更好。

eg,酒吧前站了一群年轻人疯狂比手势,看起来要打架。这时年轻警察会此刻上去,有经验的警察会等等。因为一般情况是打不起来的。(??没有提前制止的可能性吗)

32、 不作为偏误:

如果后果相同,人倾向于不作为而不是做某些事情。

eg,一群垂死病人。审批一批药是否要用于救治他们,但这种药会当场杀死20%的病人,但短期能挽救80%的病人。药监局局长基本是不会批的,因为死人了群众就会指责自己。

安乐死的推广普及

*与行动偏误的区别当局势不明、矛盾、看不透时,我们倾向犯行动偏误;不作为偏误的形式大多是一目了然的。

安乐死

33、自利偏误:

成功归因于自己,失败归因于外因。——这样我们会感觉好一些。

34、 享乐适应症:

再愉快的事情三个月之后也基本毫无感觉了。

维持好心情的科学方法:1避免长时间也不会习惯的负面效应。eg,往返交通、噪音、慢性疲劳。2对物质只期待短期效果。eg,汽车房屋分红中彩票。3持续的正面心情主要和你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有关——设法让自己得到尽可能多的自由时间和自主权,哪怕要付出部分收入。

35、 联想偏误:

我们的大脑是一部联想机器,将毫无关系的事情联想到一起。它会影响我们做决定的质量。不要对联想的那个事物过于敏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