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义二中建校情况

 天下孝义人 2022-01-15

往期回顾 

·  孝义传统美食羊糊腊

·  孝义老乡会的创立回忆

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划时代的改革开放决策,这是新中国发展史上一块重要的里程碑。正是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计划经济下的僵化体制,落后的生产力。解决了2000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国人温饱问题。
乘改革东风,孝义如同一只睡醒的雄狮,农、工、商齐发展,煤、铝、铁成优势,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1992年,撤县设市,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经济飞速发展,凸显出城区教育的严重滞后。孝义当时有高中三所,兑镇高中与白璧关高中在乡镇。城区只有孝义中学。有公办初中近40所,城区只有新城初中。面对城区人口激增,上学难困扰着城区每一位家长,上学难成了城区突出的社会问题。
同时,城区的繁华,城区学校优越的条件,激起乡镇教师、乡下学生进城工作和学习的向往。乡镇中学教师流失,学生流失的现象严重。教师有“门路”的开始进城,家长有条件的、甚至没有条件的都设法让孩子进城择校借读。“进城潮”助长了走后门歪风。对城区学校形成无形的压力,面对大批择校生,城区学校采取校增轨、班增人的权宜举措,但对于潮涌而至的择校生,也只能是杯水车薪。与此同时乡镇中学领导,眼睁睁看着学生流失,无法阻止;硬生生拒绝教师调动请求,被视为绝情断义。城区中学的领导们日子同样不好过,拒绝接收,个别领导的“条子”如何退回?坦然接收,编制有限,班容量有限。更何况还有家长们抗议班容量超大的呼声。
1994年初,时任市委书记章霍生,市长曹金初,在城区中学暗访,下乡镇中学调研,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与市教育局领导通报信息,交换意见,征求建议后,责成教育局提出应对方案。在当年市委教育工作会议上形成了决议:“全市各乡镇一律取消“戴帽”八年制学校,兴建标准化初级中学,取消古庙校舍、危房校舍、窑洞校舍”。各乡镇、各行政村要把“建新校、改危房、换桌凳”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完成。同时决定在城区新建一所完全中学。
经过一系列行政申请审批,1994年6月,孝义市计划委员会下发了[94]93号文件,“经吕行建字[94]109号文件“关于孝义市新城第二中学初步设计的批复”,同意兴建新城二中。设置为初中部8轨24个班级,1200名学生;高中部6轨,18个班级,900名学生。建筑面积26900平米,总投资1870万元,工程预期四年”。在九十年代初期,建校规模之大,投资之大,在吕梁是第一家。
客观原因,二中办学早于建校。1994年7月,在教育局统筹协调下,初中部先行组建,校址暂设市区青年路原财贸职业高中校内。二中校址选在市区建设街西口(今已在建设西街中段)。占地面积68、67亩。建筑图纸由太原市中晋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完成。1994年11月17日二中动工兴建,并举行了奠基仪式。时任市委书记章霍生、政府市长曹金初、市委副书记侯庚扬、市长助理任永昌,教育局局长李全生、副局长郭伯雨等领导,二中筹建处全体成员,二中初中部全体师校园林荫道生参加了奠基仪式。从1994年11月动工兴建到1998年女生公寓楼建成,二中基建如期完成。
二中主要建筑及建筑规格与投资情况如下:初中四层教学楼、高中四层教学楼各一栋,建筑面积8577平米,投资478万元;二层后勤楼一栋,建筑面积1800平米,投资117万元;四层实验楼一栋,建筑面积3238平米,投资163万元;六层男、女宿舍楼各一栋,宿舍288间,建筑面积7900平米,投资439万元;学生餐厅兼礼堂,建筑面积895平米,投资78万元;配套设施:包括教工灶、学生灶、茶炉房、锅炉房、东阶梯教室、永清讲学堂、东、西八角楼二组,大门、围墙等,共计建筑面积7590平米,投资836万元。二中建筑总面积达3万平米,比预算面积多出3913平米,总投资2111万元,比预算投资多出241万元;但二中基建工期未延期,基建投资未中断建筑质量未降低。

更多人在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