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舜将首领之位禅让给禹,为何却死在两千里外的湖南?考古发现真相

 海西洞庭楠书房 2022-01-16

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他们分别是尧、舜、禹。

尧,又称陶唐氏,发祥地在山西汾河,现在的临汾市还有尧庙和尧陵,他当了部落首领之后,生活依然很简朴,和普通的部落民众没有什么不同,因此得到了群众的爱戴。

舜,又称虞舜,是轩辕黄帝的八世孙,据说孝顺友爱,善于制陶,即位之后选贤任能,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局面,一时间传为了佳话。

禹,又称夏后氏,是夏朝的开国君主,当时黄河流域时常发生大水,禹便带领民众治理水患,饱受河水摧残的人们,在大禹的指挥下,有效地解决了河水的泛滥,进而得到了民众的拥戴。

他们三位首领在后代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而最后后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们三人之间首领位置的和平传递,后世称之为“禅让”。

在儒家的思想中,禅让制度是备受推崇的,即便在不合时宜的春秋战国时代,他们依然在为禅让做吹手,只可惜,当时的诸侯国的君主没有人听他的罢了。

在我们的印象中,禅让制度确实也要比封建社会下的世袭制度好太多了,最起码禅让讲究的是能者居之,不像封建社会中,有些皇帝的儿子即便是个娃娃仗着出身也能问鼎帝王的宝座,这样的帝王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又谈何治理国家?

当然,这不是我们本次要说的重点,重点是尧舜禹之间的禅让,是不是真的像儒家高调吹捧得那样和谐。

尧将首领之位禅让给了舜,舜又传给了大禹,本是值得歌颂,但是为何没了首领之位的舜会死在两千里外的湖南?

考古发现了其中的真相,而这也让尧舜禹之间的禅让有了重新的解读,我们一起来看。

拥有“八大最”的陶寺遗址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的南边,东西长约两千米,南北长约一千五百米,总面积达到了二百八十万平方米,就其规模而言,是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址中最大的一处。

该遗址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其中还包含着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朝、金朝、元朝时期的遗存,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

陶寺遗址的年代大概处于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1900年,距今已经4000多年的历史,由于规模宏大,发掘的历史也相当悠长。

从1975年开始,陶寺遗址便开始被挖掘,在发掘的过程中,出土了普通墓葬有1000多座,大贵族墓葬9座,出土了各种各样的文物,震惊海内外。

而最近的一次发掘是在2017年,这次发掘扩大了发掘的规模,基本确定了陶寺遗址中是有宫城存在的。

根据考古专家根据其中出土的文物,陶寺遗址正是对应了尧舜禹生活的年代,其中的宫城也应当是尧舜禹居住的地方。

此外,陶寺遗址还创造了八大最,最早文字、最老的乐器、最早的建筑材料、最大的墓葬、最大的城址、最早的天文观测系统、最老的观象台、最早的龙图腾。

随着陶寺遗址的发掘,很多原本在历史中的既定的史实都被打上了问号,当然也包括尧舜禹之间的禅让。

考古下的真相

史书中记载,舜是将首领之位禅让给大禹的,既然这么和谐,大禹自然也该负责他退位后的生活才对,毕竟要以德服人。

但是奇怪的是舜在退位之后,并没有在宫城之中安享晚年,而是选择了一路向南,史书上给出的理由是南巡。

可是当时除了黄河流域之外,南面是相当荒凉的,甚至可以说是人迹罕至的,舜南巡的目的又是什么?

再者说了,部落首领的位置都让出去,要是真的是部落的事情,南巡的也该是大禹才是,怎么又会轮到退位的舜?

更让人不理解的是,舜在南巡的过程中,死在了苍梧郡,这地与舜生活的陶寺古城遗址相距了2000多里,属于现在的湖南省。

舜的生平有很多不可思议之处,而这些不可思议之处又在陶寺遗址中找寻到了蛛丝马迹。

考古显示,陶寺遗址中的贵族墓葬在晚期多次被盗掘,其中的人骨洒落了一地,这一情况或许能用后人盗墓者所为来解释,但是还有很多发现是这一说法解释不了的。

遗址中的宫殿和天文建筑曾遭到故意的破坏,宫城城墙内曾发生了大规模的屠杀,最值得一提的是,专家们断定陶寺曾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暴乱,而在暴乱中被毁坏的尽是王族墓葬和宫殿建筑,所以专家断定暴乱是属于宫城内部发生的,而不是外来部落入侵造成的。

这也就是说,尧舜禹之间的禅让,很可能并不是和平传递的,而是充斥着暴力夺权,而这点又印证了古籍中的一些记载。

史书里的真相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根本没有人会怀疑尧舜禹的禅让,但是《竹书纪年》出土之后,让人不得不怀疑曾经的记载。

《竹书纪年》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其中这般记载尧舜禹的禅让: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这意思就是说尧本来是打算传位于自己的儿子丹朱,而舜之所以能取得部落首领的位置,并不是尧让给他的,而是他凭借强硬的实力抢的。

那么舜在晚年南巡也有了合理的解释,那就是他根本不是自愿去南巡的,而是被大禹流放到了荒无人烟的南方,最终在湖南丢了性命。

而韩非子对于尧舜禹之间的禅让则有着更加直白的描述:

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当我们结合陶寺遗址宫城中的两次大型暴乱,再结合这些原本不被人认同的历史记载,我想我们已经很接近尧舜禹禅让的历史真相了。

真实的历史上或许并没有尧舜禹禅让的美谈,而是充满了暴力夺权的血腥,而他们之间的禅让也只是儒家为了宣扬自己的思想刻意捏造出来的,毕竟远古时期的首领之位的更迭,只有尧舜禹三人没有血缘关系。

对此,您认同吗?

参考文献:《史记》、《竹书纪年》、《韩非子》、《考古纪实》等。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遗迹,我辈复登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