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诗词的创作,要注意很多诗病。其中一种就是重复。 上下联的合掌,就是一种常见的重复。这种现象,在南朝时期比较常见。 蔡宽夫《诗话》中就列举了几首名家之作,即使千古流传的名句也未能避免。可见,学古不要泥古。 一、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蔡宽夫《诗话》云:“晋、宋间诗人,造语虽秀拔,然大抵上下句多出一意。” 他举例的两句诗非常有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诗出自《入若邪溪诗》,作者是南梁的诗人王籍。其诗云:
这首诗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甚至被评价为“文外独绝“,传说诗人皇帝梁简文帝萧纲也经常吟咏。 但是,这两句诗在后人评论中,往往作为合掌的代表。因为上下联都是为了表示幽静而做的比喻。内容与表达的方式都完全一样,只是蝉鸟、山林之别而已。 对联过于工整,往往容易有合掌之嫌疑。 二、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又有刘琨的名作,《重赠卢谌》中,也有此病:
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孔子得知鲁国猎获麒麟而悲痛,孔子还因此而哭泣。 宣尼就是孔丘,都是指孔子。西狩,就是指 这两句诗,其实也是同一个意思,都是用“西狩获麟”这个典故。而且上下句都用了同一个人物的名字。 三、虽好相如达,不同长卿慢把同一个人的名字,分别放在相对的上下联中,南朝诗人似乎不以为
虽好相如达,不同长卿慢。我喜欢相如的豁达,却不赞同他的孤傲。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 这两句诗,和刘琨写孔子的两句诗类似,都把同一个人的名字放在上下句中。区别在于,刘琨的两句内容重复,而谢惠连的两句内容是不重复的。 四、相邻二联的重复李白《赠孟浩然》一诗写道: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意思就是说孟浩然不肯做官之意,后面又写道:迷花不事君。未免重复。 明·谢榛《四溟诗话》中提到:
刘长卿的《题灵祐和尚故居》中,颔联与颈联的下联,都提到自己为亡灵垂泪:
结束语一联之中上下联的重复,被称为合掌,这是对仗时要注意避免的问题。一篇之中的重复,则是章法调度的问题。前面说过的内容,后面不应该再重复一遍。 《蔡宽夫诗话》中说,这种毛病
@老街味道 何谓风人之旨?诗词创作中,如何具备风人之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