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微塾】诗联对仗的讲究与避忌

 谷山居士 2022-11-24 发布于上海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图片



图片

诗词微塾


图片

诗联对仗的讲究与避忌

传统诗联在对仗方面有很多讲究,王力先生《诗词格律》里拣重要的介绍了工对、宽对、借对、流水对四个概念。工对与宽对前面已经举例说明。

所谓借对,指借义为对,如杜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这句借来对数目字七十;或借音为对。

总体上讲,诗联的对仗要求工,这也是对仗区别于普通对偶修辞格的重要特征。与此同时,又反对一味求工。对仗过于求工,容易产生两种弊病:一是导致语意合掌、语言板滞,因为相对应的字词如果属于同一门类,那么上下句的意象往往比较接近,无法通过对比形成张力、达到流走灵动的效果;二是流为纤巧浅俗的风格,从而落入小乘,背离高雅大气、自然浑成的审美要求。

所以宋代诗论家吴可在《藏海诗话》中说:凡诗切对求工,必气弱。宁对不工,不可使气弱。”“偶对不切则失之粗,太切则失之俗的辩证观点,确实是很有代表性的,对于诗词楹联的创作与鉴赏都深具影响。

受这种辩证思想的影响,历代诗联作品中普遍存在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一联中有一组或几组字对得特别工,其他地方对得不工甚至不对,整联也会被认为佳对。借用心理学上的名词,可称之为晕轮效应

如李商隐的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一为动词,一为名词,不成对仗;但是读者不觉其不工,一方面是由于这两句生动鲜明的意象给人深刻印象,同时句中都是工对,这样就掩盖了个别字的对仗不工。

又如:

尘埃一别杨朱路,

风月三年宋玉墙。唐彦谦:《离鸾》

因为是数目字作工对,跟在它们后边的不成对仗的缺憾就被忽略了。《汉语诗律学》以此联为不工的对仗,是诗人牺牲对仗来保存诗意。其实这种对仗在古典诗歌中用例很多,恐怕古人是不以为病的。这在楹联创作中尤为突出。

充当晕轮的都是本身对仗极工的一组或几组字词,包括数目字、颜色字、方位词等

对仗有些避忌不可不知。

一忌合掌。

合掌是指上下联意思相同或基本相同,也指上下联中同义词相对。

全联合掌的,如宋之问《初到黄梅》诗: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上下句表达的是相同的意思。有人举四海传佳讯;五湖报好音,这就是典型的合掌联。要避免全联合掌,需要从构思立意着手,上下联分说两事,产生对比、形成张力。试比较采石矶太白楼的两副楹联:

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

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胡书农撰)

楼压惊涛,万里江山供醉墨;

山临幽壑,四时风物助诗怀。

第一副联,上联写李白,下联写,一古一今,形成对照,意境开阔。第二副联,楼压惊涛山临幽壑都写太白楼的方位,万里江山四时风物都写太白楼周边的景物,供醉墨助诗怀则意思差不多。上下联之间缺乏张力,与第一副楹联相比,高下立判。

上联怀古,下联慨今,这种写法能有效避免合掌,题名胜时常用。如梁章钜题藤县访苏亭联:

公是孤臣,明月扁舟留句去;

我为过客,空江一曲向谁弹。

个别字词合掌的情况则更容易被忽视。

林峦清似滴,

城郭隐如无。

都是的意思。林照将改为,就避免了合掌的毛病。

二忌偏枯。

所谓偏枯,是指用作对仗的两个词虽然勉强可对,但组词结构不同,或所指不匹配。

如青城山怡乐窠联:

小憩自然凉,何幸今生来福地;

登临勿谓苦,会当绝顶看朝阳。

小憩是状谓结构,登临是并列结构。

又如南京鼓楼联:

闹市藏幽,于无声处闻鼙鼓;

高台揽胜,乘有兴时瞰金陵。

鼙鼓是并列结构,指鼙、鼓两种器物,而金陵是一个地方,因而这个对仗也是有瑕疵的。

三忌同位重字和不规则重字。

所谓同位重字,指上下联相对应的位置用相同的字。

如前面所举《楹联丛话·格言》载赵申乔官浙藩时自署堂联:

君不可负,只是心难负,负心者不容于尧舜;

天不可欺,谁言人易欺,欺人者如见其肺肝。

上下联第二字就是同位重字。前人偶有此格,不可效法。但等虚词可以例外,这是骈文留下的痕迹。

还有一种故意使用同位重字的变格,如广州陶陶居酒馆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因为酒馆名陶陶,所以作者故意在上下联首字同用字,可谓别出心裁。

不规则重字,指楹联不同位置用了相同的字而没有规律可寻。名家名作有时也难免疏忽,犯此大忌。如孙髯昆明大观楼联,下联中注到心头费尽移山心力两句中都用了字,成为白璧微瑕。

规则重字则是一种楹联技巧,如弥勒佛殿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上联在第四、五字位置重复字,下联相应地也在第四、五字位置重复字,这是规则重字。上下联两个字,属可以允许的虚词同位重字。上举陶陶居联中,都属规则重字。

图片

本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长期征稿

《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长期征集优秀诗词稿件,收满一辑出版一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