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年人的高级活法:低配的欲望,高配的追求,顶配的人生

 acerbookstore 2022-01-16

作者:首刊·马首瞻

思想因丰富而深邃,精神因明朗而蓬勃。

春节未到,大学同学群里一则不幸的消息先到。

同窗四年的舍友,时年38岁,事业有成,但不幸于上周去世。在生命的乐章,演奏到最精彩的部分,声音戛然而止,人生落下帷幕。

实际上,早在3年前的同学聚会,已经退休的恩师曾劝诫过他:

一个人的能力是无限的,但精力是有限的。能力决定人生的宽度,精力决定人生的长度。人一旦被能力所控制,极容易陷入欲望的泥沼,从而消耗掉大量的人生精力,生命也便失去丰富多彩的底色。

在当时,大家的注意力没有放在健康层面,只是想当然地认为恩师在为大家灌输心灵鸡汤。

直至同学的离去,方才明白恩师的谆谆教诲,寓意深刻。

能力与欲望是一体两面的。一个人的能力越强,欲望会越大,占用和消耗的精力和健康便越多。

笔者从而联想到一个人生定义:低配的欲望+高配的灵魂=顶配的人生。

1

低配的欲望

欲望,向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一个人对生活充满适当的欲望,会激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这是一种“正向欲望”。

相反,一个人对生活抱有巨大的野心,却不知道该如何节制自己的欲望,人便会被欲望所挟持,从而快速地透支完一生。我们称之为“负向欲望”。

《格言联璧》一书里说,忿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我向来很佩服那些能够掌控自己欲望的人。

在科技越来越炫、花样越来越多的时代,世界各个角落,遍地都是欲望,到处都是诱惑,能够独善其身者,凤毛麟角。

在物欲横流的裹挟下,很多人慢慢忘了最初的美好,忘了少年时的率真热忱,更没有了所谓的理想。

取而代之的是要住大房子、开豪车、娶娇妻……似乎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一个“钱”字。

慢慢地,“钱”成为自然万物运转的规律。

此前,参加一个酒局,一位老愤青开玩笑说“钱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们不妨再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论证一下,七尺身躯能住得过豪宅八套吗,300匹马力的豪车在拥堵的市区能弹射起步吗,一亿像素的手机用肉眼能分辨出差别吗。

实际上,豪宅的八成空间是闲置的,跑车的八成马力是无用的,手机八成的功能是浪费的,甚至终生都用不上。

假如你有百亿积蓄,你会疯狂到把豪车开到200迈求速死吗?显然不会。你会倍加珍惜自己的生命,极尽所能地延长生命,才能更好地享受现有的生活。

笔者曾看到过一句话:一个人能把自己的欲望砍掉六成的话,以眼前的能力推算,基本上可以做到自由地掌控人生。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

拿当下社会聊得最多的话题“买房子”来说。有人明知道学区房贵,但非得要买,辛辛苦苦凑了几十万首付,未来30年基本上沦为“房奴”。

一点不含糊地说,会像奴隶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忍受着索然无味、但又无法反抗的工作。整天担惊受怕,不敢跳槽、不敢生病、不敢宴请,这辈子一眼到头。

说到底,这是一种低配的欲望在作祟。

《增广贤文》里也有一句话: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

只要是房子,何必纠结是什么样的房子呢。

人之所以为人,是要懂得掌控自己,而掌控自己只不过是掌控自己的欲望罢了。要学会辨别生活的真善美与伪丑恶,不要被自身滋生的欲望所架空,沦为欲望的傀儡。

能够掌控欲望的人,基本上成就不凡。一旦被它掌控,那便是万劫不复。

低配的欲望能够让人的头脑更加清晰,让人有驻足停留思考的间隙,去想一想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以及生活本身的意义。

2

高配的追求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在《达洛维夫人》一书写到:

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观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

粗茶淡饭,知己小酌。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我一直很认可一句话:你占有支配物质,也会被物质所占有支配。

这与哲学家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那句“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这个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里。人类已经不需要在为所谓的衣食而烦恼,甚至说紧衣缩食的生活已经彻底被扫进历史的垃圾桶。

当人类酒足饭饱后,下一步必然会对淫欲产生更多的想法。于是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如何能够出人头地,如何成为人上人。

明明不再挨饿了,人类反而变得更加焦虑。

究其原因,不过是文明的极速发展,让人类显得有些无所适从,带偏了生活节奏和思考方式,人心也由此越来越浮躁。

财富、权力、情感……生活的压力和生存的顾虑让人难以喘息,一系列人生问题集聚起来,催化成为社会问题。

看似房子越来越大,车子越开越快,老婆越换越年轻,实际上都不是高配的追求。

有一次,我曾问道于一位长辈,什么是真正的生活?

长辈的回答,让人深思:

人到中年,你会慢慢明白,物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简易的物质生活,丰富的精神世界,才称得上高贵的生命。

后来,我在闲暇之余读到一则关于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新婚不久,家里的客厅只有三样家具,一张餐桌,两把椅子。

父亲乌拉狄斯拉夫·斯可罗多夫斯基得知后,对女儿心疼不已,决意送女儿和女婿一套家具。

居里夫人听说后,果断拒绝父亲的好意,她说:家中的家具多了,必然要有人专门拿出精力去打扫,在这方面花费时间未免太可惜了。

丈夫基本赞同她的观点,但是建议再添一把椅子,以备有客人来访。

居里夫人依然拒绝,她说:万一是那种喜欢闲聊的客人怎么办,岂不是同样耗费时间和精力。

最终,父亲和丈夫同意居里夫人的建议,不再置办任何多余的家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居里夫人的家中虽是空空如也,但她拥有无与伦比的精神世界和梦想追求。

从这一点来说,她的追求是高贵的,她的内心是富裕的。

的确,人活得应该有意义,应该去珍惜或创造每一个能够起舞的瞬间,而不是在红尘滚滚的欲海中沉沦。

然而,要做到生命的轻盈谈何容易。

必然要舍弃一些非必要的物质生活,在有限的生命空间里,尽量压缩物质的占比,给高配的追求留出充足的余地。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生活的本意不是呼风唤雨的物质生活,而是追求“舒适”,寻求一个最舒适的生活方式,尽可能地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

《肖申克的救赎》的作者斯蒂芬·金在演讲时,曾分享过一则自身的故事,俗称“小桌子理论”。

在斯蒂芬·金没有成名前,他趴在一张长宽各一米的小方桌上写作,像是一个小学生那样蜷缩着。

桌子上的摆设也极其简单,一盏只能照亮桌子的台灯,一摞写作稿纸,别的物件一概没有。

成名后的斯蒂芬·金,暴露出暴发户的心态,想体验一把有钱人的生活。他扔掉小桌子,换成一张宽大如床的胡桃木桌子。

不幸的是,斯蒂芬·金发现硬件够了,但是写作的灵感没了。

为此,他不得不回到成名前的写作状态。

3

顶配的人生

人到中年是一个坎儿。

中年是人生的分水岭,前半生“鲜衣怒马,不负韶华”,后半生“南山东篱,悠然采菊”。

年轻时,有些野心和欲望不一定是坏事儿,但要懂得驾驭欲望,化欲望为“正向动力”。

而到了一定年纪,便要慢慢克制欲望,学会从至清至淡的生活中,品出人生的大味。

人到中年,最理想的生活状态,莫过于降低物质的欲望,抬高精神的追求。

老朋友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新朋友是我们的共同未来!

点个吧,相互共勉,砥砺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