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证为黄汗之证。黄汗之成因,乃水湿外侵,郁遏阳气,营卫不和所致。临床以汗出色黄,沾染衣物,伴水肿、发热、口渴为主要表现。状似实象,实为虚得。 方一:芪芍桂苦酒汤。 汗出入浴,寒湿伤阳,营卫不和发病,浮肿、黄汗、发热、恶风寒诸症迭现,正合芪芍桂枝苦酒汤证机,投之果效。苦酒即白醋。 黄汗:芪芍桂酒汤主之、汗多色黄沾衣汗,证属营卫壅闭。采用清肝利胆、健脾除湿、调和营卫、化瘀止汗法治疗本病。 方二药方:茵陈25g,土茯苓20g,栀子10g,五味子10g,苦参5g,山药30g,生黄芪30g,桂枝8g,白芍20g,生龙骨、牡蛎各25g,丹参30g甘草6g。 方三:黄汗,身痒,腋下出黄汗,脚肿,晨起脸微肿者。处方:防己10克 黄芪50克 白术15克 炙甘草10克 麻黄10克 连翘15克 赤小豆10克 杏仁10克 生姜10克 大枣10克 桑白皮10克 桂枝10克 黄芩10克 石斛15克 石膏30克。 方四:出现身困重,乏力、纳呆、发热烦躁,口黏腻,口苦,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黄汗出。形体肥胖,汗出色黄,黄如柏汁,用白色毛巾拭之,毛巾即刻着色染黄。肝胆超声显示:“胆囊壁毛糙。”舌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属湿浊中阻,蕴久化热,湿热蕴蒸肝胆,胆汁随汗液外泄所致。 治法:以清热利湿为法,方选茵陈五苓散加减。处方:茵陈20克,栀子10克,茯苓25克,泽泻15克,苍术20克,薏仁40克,金钱草30克,木通10克,车前子15克(包),牛膝15克,甘草10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