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怨,这里指国君与大臣之间的个人恩怨;而所谓“伏怨”,则指的是君臣之间积沉下来的陈年旧账怨。 至于君臣之间的这种这“私怨”与“伏怨”是如何产生的,韩非经文曰:“人主立难为而罪不及,则私怨生;人臣失所长而奉难给,则伏怨结。劳苦不抚循,忧悲不哀怜,喜则誉小人,贤不肖俱赏,怒则毁君子,使伯夷与盗跖俱辱,故臣有叛主。” 翻译过来大意是说,对于治理国家,国君如果事先树立了难以达到的标准,然后再去怪罪臣下们不努力而没有达到既定目标,那样臣子们心里就会产生私怨;还有,术业有专攻,臣子们如果丢掉自己的特长而去从事自己难以胜任的工作,则心头就会积下怨恨。这样长此以往,一方面国君对臣子们的劳苦不去抚慰,忧伤不去同情。另一方面,国君高兴时连小人都称誉,对贤和不贤的人一律赏赐;而到了国君发怒之时,却是连君子也都去诋毁,从而使得伯夷之贤与盗跖之祸同样遭到了侮辱。如果一国之君老是这样,那么哪有臣子们不去背叛的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