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黑化的周瑜│495

 青禾田讲古 2022-07-26 发布于加拿大

随着荆襄一带、江东一带及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暂时处于安定状态后,几方人员的目光,不约而同的看向了汉中的张鲁和益州的刘璋。

周瑜特意面见孙权,向孙权请战。周瑜认为,曹操新败,而且内部不稳,短时间内没能力再次前来进攻江东,所以,现在正是我们发兵,夺取汉中和益州的好时机。周瑜表示,自己愿意和奋威将军孙瑜一起,率领大军,夺取蜀地,吞并张鲁,然后留孙瑜镇守,我则回师襄阳。我们再联合马超,就可以寻机消灭曹操,进图北方了。

这里的孙瑜,是孙坚弟弟的儿子,孙权的堂弟,也属于孙氏家族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

周瑜这里的意思,明显是为了避嫌。毕竟益州之地,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如果只是周瑜自己前去,万一占据之后,你周瑜自己占山为王,割据独立怎么办?即使孙权不会这么想,周瑜也不得不防。拉上孙瑜,当然就没问题了,我只负责攻打,成功之后,让你孙家的人留下镇守。

对于这样知情识趣的部下,又有哪个主公不欣赏?雄心勃勃的孙权当然也早就觊觎着益州和汉中,当即痛快的同意了。

同意可是同意,但是江东和益州、汉中之间,并不接壤,荆州处于二者之间,要想攻打益州和汉中,不管是运兵,还是输送粮草、辎重,都必须通过荆州。而荆州大部之地,都控制在刘备手中。所以,要想对益州、汉中实施进攻,刘备是绕不过去的坎。

于是,孙权写信给刘备,愿意和刘备共同攻取益州和汉中之地。

孙权这里的意思,一是,既然避不开,索性联合,这样实力更加强大,攻取的可能性更高;二是,可以让刘备做先锋,能成功当然最好,如果不能成功,那么作为先锋的刘备有可能损失更大,那样一来,未尝不可以趁机吞并刘备;三来,不联合刘备的话,孙权也不太踏实。江东的大军出动前往益州、汉中,孙权内部可就空虚了,留下刘备的大军虎视眈眈的屯扎在荆州,谁知道什么时候刘备万一想不开,一翻脸来攻打江东,孙权可就悬了。

因此孙权热情的给刘备去了封信。孙权在信中表示,刘璋、张鲁占据益州、汉中等地,但张鲁早已归附曹操,是曹操安插的耳目,刘璋又不是有作为的君主,守不住益州。曹操早就图谋这些地方。一旦益州、汉中被曹操占据,荆州可就危险了。为今之计,我们应该率先占据益州、汉中之地。到那时,我们进可攻,退可守,纵使有十个曹操,也不用担忧了。

刘备早就将益州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怎么会同意孙权来分一杯羹?于是刘备回复孙权,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堆理由,核心的意思就是,不行,我坚决不同意攻打益州、汉中。

孙权也火了,你不同意,我自己攻打。于是孙权派大军进驻夏口,准备溯江而上,攻打益州。

刘备也火了,当即派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刘备亲自坐镇孱(zhàn)陵,严密封锁长江,挡住江东军进攻益州的通路。

当然,为了和孙权之间保留一点颜面,不至于彻底翻脸,刘备大声疾呼,我和你孙权将军是同盟,但是和益州刘璋也是同盟。同盟之间必须和睦,不能互相攻打。而且我和刘璋还都是汉室宗亲。如果你孙将军非要攻占蜀地,我拦不住你的话,我刘备宁可披发入山,再不管这人间之事,也不能失信于天下。

见刘备态度如此坚决,不想和刘备彻底闹翻的孙权,只得撤回大军。

而且此时的孙权,即使刘备不反对,也没精力派大军攻打益州了,因为此时,江东军的统帅,周瑜周公瑾,病入膏肓。

周瑜在调遣大军,准备进攻益州的时候,身染重病,感觉将不久于人世,于是给孙权写信说:“我将不久于人世了。个人生死,诚不足惜,只恨我心中的志向还没有实现,还没有辅佐您称霸天下。现在曹操在北方,随时有可能再燃烽火;刘备寄居在荆州,好像家中养了一只老虎。值此天下动荡不安的时刻,正应该是将士们奋发努力,孙将军你运筹帷幄,一起建功立业的时刻,可惜,我却不得不离开了。鲁肃为人忠烈,临事不苟且,可以接替我的职务。如果将军能采纳我的建议,我周瑜虽死不朽矣。

随后不久,周瑜病死于巴丘,享年36岁。时为210年。

孙权得知消息,痛哭不已:“公瑾有王佐之才,现在如此年轻就死去了,让我还能依靠谁啊?

孙权亲自到芜湖迎接周瑜的灵柩,对周瑜的子女也妥善安排。

后来孙权称帝后,曾经对文武大臣说:“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对周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国演义》中,神话了很多人,也黑化了很多人,其中,周瑜就是被严重黑化的人物之一。演义中的周瑜,被描写的心胸狭隘,嫉贤妒能,器量又小,最后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实际上,历史上的周瑜,英俊潇洒,多才多艺,气度恢宏,雅量高致。

当年周瑜刚刚作为江东军主帅之一的时候,老将军程普因为年纪大,资格老,所以瞧不起年轻的周瑜,数次折辱周瑜。周瑜并不计较,一直对老将军彬彬有礼。后来,周瑜的气度彻底折服了老将军,对周瑜亲近而敬重。程普告诉别人:“和周公瑾交往,就好像喝下最醇厚的美酒,不知不觉,沉醉其间。让人感觉是那么的舒服、愉快。”由此可见,周瑜的心胸气度。

周瑜之所以被黑化,主要是因为作为诸葛亮的对手,为了反衬诸葛亮的光辉形象,所做的艺术加工而已。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