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魂的自我救赎 ——简析纪录片《海豚湾》

 南京栖霞百仁 2022-01-16

  

  

  

  

  

  

  

  

  

  

  

灵魂的自我救赎

——简析纪录片《海豚湾》
拍摄于2009年的纪录片《海豚湾》凭借其令人震撼的真实题材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无可争议的将第82届奥斯卡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收入囊中。影片以里克·欧拜瑞的自我的灵魂救赎为贯穿全片的主线索一步步揭开了发生在海豚湾——这个位于日本太地町市海岸的小海湾里令人发指的肮脏的海豚交易。
本片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营造了一个从始至终从未间断的情绪氛围,使我们再被影片中一幕幕真实而又残忍的画面震撼和心痛的同时,自己也不由自主的置身于故事的进展之中,急切地盼望片中的摄制组能够成功的拍摄到捕杀海豚的影像,告诉世人真相。那么这个紧张的氛围是如何营造的呢?
影片从一开始就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入画前,一声清脆的铃铛声仿佛是在提醒观众集中注意力。紧接着这样一幅画面映入眼帘,黑夜中,一束强光从灯塔中射出,伴随着的是有些诡异的音乐,随后出现了如浮雕般的白色画面,而观众只能看见画面内容的大致轮廓,强烈的神秘感油然而生,我们不禁要问他们要干什么?太地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受众“了解真相”的求知心理被充分调动起来。
作为影片的导演和拍摄活动的发起者路易·皮斯霍斯和里克·欧拜瑞都在影片中“现身说法”,如影片前二十分钟,通过解说词和里克·欧拜瑞本人的讲述使观众了解了里克·欧拜瑞的观念转变即他如何从海豚表演产业的缔造者转变为保护海豚的斗士,里克·欧拜瑞的眼中始终充盈着的真诚的泪水也无不令人感动。这种独特的形式不仅交代清楚了这次拍摄活动的原因,并将其推到一个人道的,道德的高度上去,大大加强了普通观众的认同感。
里克·欧拜瑞的事迹被导演路易·皮斯霍斯获知,两人一拍即合,于是一个惊天动地的计划开始实施了,他们组成了一个装备精良的强大的拍摄团队,包括社会活动家、摄影家、电影道具师和潜泳高手,他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和海豚有些关系,也都十分钦佩里克·欧拜瑞。他们冒着被逮捕和拘留的危险来到太地町一步步揭开海豚湾里的秘密。影片用一种类似现场目击的方式,更好的让事件本身说话,真实具体的展现拍摄对象在此过程中具体的情状,描述真实的氛围,让观众感受到最真实的现场氛围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
《海豚湾》的创作者也有着明确的蒙太奇意识,如在影片中多次出现了旨在保护鲸类却实际上毫无作为的国际捕鲸委员会(IWC)开会的场景,充斥着政治气息与严肃的会场氛围的画面伴随的却是轻松欢快的音乐,这在声音蒙太奇中属于声画对立,这种画面与音效形成严重不和谐的艺术效果让观众更感受到了影片戏剧效果,也达到了导演所要表达的讽刺意味。而这个场景的重复出现,更是让这种讽刺的效果达到极致,日本捕鲸协会副会长松下助二的虚伪的政治家形象和加勒比海某些国家为了金钱丧失道德的丑态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影片中只有一次在出现IWC会议场景的画面时没有伴随着情绪相反的音乐,那就是影片末尾,当里克·欧拜瑞挂着播放着海豚被捕杀的场景的影像的电视进入会场时,高昂的画外音乐响起,直至里克·欧拜瑞被安保人员拉出会场,我想那一刻的里克·欧拜瑞默默承受着的巨大的来自内心的谴责或许得到了些许释怀吧。
被海豚的鲜血染红了的海湾那个画面无疑是《海豚湾》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是触目惊心,在那一刻,没有解说词,没有字幕,只有海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发出的凄惨的叫声和悲壮的画外音乐交织在一起。留给观众的只有对生命的思考。
感谢这样一个优秀的创作团队为我们奉献了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海豚湾》势必会激发更多人的环保意识,爱护海洋生物,我想这也正是本片最大的意义所在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