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庸启示录005:君子为何对不可见闻之事会戒慎和恐惧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中庸书中为什么说,君子会对不可见不可闻的事,保持警惕和恐惧?为什么说中庸书中的戒慎恐惧,和佛道两家的戒律本质相同?佛家为什么认为有了恶念就是罪过?为什么说形而上的存在和力量,更真实、更强大?君子为什么会自己吓唬自己?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中庸》一书的开篇,子思先生告诉我们,“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三个关键。然后又告诉我们“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01
跟我们强调了道的重要性之后,他马上可以出一个结论: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而且是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正是因为道一会儿都不能离开,所以子思子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就算没有人在看他,行为也会一样的检点和谨慎。就算在没有人听到他的地方,他也会心怀敬畏,不敢放肆。
当然这句话还有另外一种理解,对他自己没有亲眼所见的事,会保持警惕谨慎,对于自己没有听说过的事会担心害怕。
子思先生本人到底是哪个意思?我们没有办法亲自找他求证了,但是我们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阅历,去自己思考。
02
2017年12月15号,精读《中庸》,我给自己提了一个问题:
君子为何对不可见不可闻之事会戒慎和恐惧呢?
读了别人的解读,再联系自己的阅历,做了思考,写了一段心得。
君子是开了智慧的人,能够清楚,自己看不见、听不到的力量,不仅仅存在而且应该更强大。其实,这也就是咱们中国老百姓常说的“头顶三尺有神明”。
老百姓常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知不知,地知不知,我们不知道。但是,就算我们做了一件事,偷偷地去做的,没有任何人看见,没有任何人知道,你也没有跟任何人说过,也就是只有我知,没有你知,那也欺骗不了明察秋毫的大道。
因为子思先生告诉我们,道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
既然这样,只要我们内在起心动念了,大道,也就是那个最神秘最强大最公正的力量,它一定会一清二楚。也一定会对我们的起心动念乃至一言一行,给予它的回馈和反应。
它回馈反映的原则就是找平衡。所以民间就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说法。
03
读到这里,我们就不应该再去把儒释道三家划得那么清楚,分得那么明白。
实际上大家讲的本质意思是一样的,都号召着我们去领悟这个最神秘的存在,去遵守它的法则。
尤其是外来的佛家,对信徒对修行者,更强调身、语、意的全方位自我约束,他们称之为戒。
因为在佛家看来,人不是去做了坏事才有罪的,只要心里有了一个干坏事的念头,就是犯戒了,就已经造下恶业了。
所以有大智慧的人,一定会时时的自我检讨,问问自己头脑中的想法,在别人面前的说法,和自己待人接物的做法,是不是符合天道?
是不是符合那个最神秘、最强大、最公正的力量的法则,也就是合不合天理?所以,一定会时时警惕,处处小心,做事也自然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04
上面是我当时写下的心得,今天再翻一翻回过来看,有三个方面的启发和总结。
第一,子思先生就告诉我们,形而上的存在,应该是更真实的存在,看不见的力量,反而是更强大的力量,就是他前面讲的道。
第二,能够领悟这个无形之道,智慧就会超出常人,自然而然就会保持谦卑,心怀敬畏。
我们普通人都是靠别人监督和恐吓,才能够约束自己的言行。而那些有道之士,那些智者君子,他们是因为已经领悟了天道,不需要别人监督,是自我监督。不需要别人吓唬他,他们会自我恐吓。这不就是戒慎和恐惧吗?
第三方面,君子对不可见、不可闻的事感到戒慎和恐惧,一个意思是表明智慧足够的人,对无形的力量和法则不仅能够领悟,而且能够深信、坚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同时,就算别人看不见他,听不到他,他也会高度自律,人前人后是一个样子的,表里是如一的,言行是合一的,心行也是合一的。
而普通人往往表里不一,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也就是说,君子能够领悟天道,对形而上的天规,心存敬畏,所以自己做事不需要别人提醒,自己会万分的小心,就怕触犯天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